作者介绍
何郁,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作协会员,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编写者,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培训专家,国家中小学语文教材重点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领航计划”培训专家,北师大珠海校区特聘研究员,湖北黄冈师范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分会副会长,曾获全国第三届金近儿童文学奖,全国第九届“文学教育名师”称号,出版有《在有用与无用之间》(诗集长江出版社)、《中国古代哲学十五讲》(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文天祥传》(长春出版社)、《批评与建设:高考作文研究》(北京教育出版社)、《高考作文十八讲》(复旦大学出版社)等。
作为一项学习内容的整本书阅读,必然要设计学习任务,既然要设计学习任务,就必然带来评价问题。这里所说的评价,既指一般性的评价,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也包括用读后感、小论文等形式代替评价的一类,还指检测,指用具体的题目,含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读写结合的小任务写作题等,来检测学生读书质量的考试;考试又分阶段性的专项测验和终结性的综合性测试。这一些都应该看作是整本书阅读的评价内容(为了行文方面,后面一律用“测评”指称评价)。进入教学层面后,阅读任何一本书,都应该作测评,不作测评的整本书阅读,就不算真正进入阅读教学;《红楼梦》自然也不例外。
接下来要讨论测评的四个关键问题,认为做到了这四点,就可认定完成了整本书阅读测评的基本任务。讨论均以《红楼梦》为例,并兼及其他书目:
第一个问题:整本书阅读测评的必要性。整本书阅读为什么要作测评,不作测评行不行?有的学者和作家,就主张读整本书(或者叫读经典名著),不要作硬性规定,认为读书是很随性的事情,也很个性化。谁要读什么书,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不要横加干涉。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也主张读书不要受他人干扰,你所给出的指导,未必就比学生强多少,更何况有些学生读的书,比我们老师多得多,因此要少在他人面前指手画脚。当年有人希望鲁迅先生给年轻人开书单,指导一下,鲁迅先生就很谨慎,不愿开,或许就有这个顾虑吧。
以《红楼梦》为例。社会上有很多人喜欢读《红楼梦》,有的人纯粹就是喜欢,经常翻阅,有的人想做点研究,查资料、作考证,有的人读着读着读不下去,就搁下了,这完全是自由的事情,任何人都管不着。但这说的是一般读书,也就是大众自由读书;大众自由读书,自然不应该涉及测评。你可以交流、探讨,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但谁要是用一套题去检测一下读者的水平,我估计会招骂。因此,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范围,我们只在教学层面,来讨论《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讨论《红楼梦》要不要测评。那当然是要的,必须的,否则,就不是教学了!
其一,《红楼梦》进入教材了,并且作为一个单元,这就应该看作是一个单元内容,当然,《红楼梦》是一个特殊的阅读单元,是整本书阅读单元。既然是一个单元,就必然涉及到如何教、如何学、教学之后如何测评的问题。其二,《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还进入了高考考查范围,北京卷明确高考语文要考两本书,一本是《论语》,一本是《红楼梦》。这就必然要研究《红楼梦》如何考查的问题。一方面进入教学,必须测评,一方面进入考试,也必须测评,因此所有的整本书阅读,就必然面临测评。问题是,《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如何测评?或者,其他的整本书阅读,该如何测评?
第二个问题:整本书阅读测评的基本原则。研究测评,必然要先研究测评的原则,不搞清楚命题原则,命题岂不是无的放矢?那么,整本书阅读测评的原则应该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五个基点:语文课标、语文教材、学科规律、学生实际情况和该本书的特殊性。首先要明确课标的学习要求和考查要求。以高中语文课标为例。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里,课标规定了五个“学习目标和内容”,其中第一条说,“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 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重点是积累阅读经验和方法,这适用于所有的整本书阅读。第二条说,“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1】《红楼梦》的阅读和考查应该适用于此条。我们无论是教学阶段的命题检测,还是选拔性质的高考命题,都应该以此为依据。因为,课标是教学和考试的最高行动指南。
除了课标,统编教材也是整本书阅读的命题考查依据。请看统编教材怎样说。必修下册第七单元,在单元导语中,教材说,“通读《红楼梦》全书,梳理小说主要情节,理清人物关系,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建构阅读长篇说的方法和经验。可以从那个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获得审美感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2】这一段话,“可以”以下是教学建议,命题时可以作为参考,但不是“规定动作”,“可以”以上是关于《红楼梦》的阅读学习内容和考查目标,是“规定动作”,既涉及到《红楼梦》的主要阅读内容,也涉及阅读经验与方法,与课标的要求密切回应。这就是《红楼梦》命题的另一个依据。一切测评,都应该以此为依据。因为用好统编教材是国家统一要求,不是哪一个专家的意见,也必须落实到位。
整本书阅读测评的原则,还必须考虑到该本书的特殊性。比如考查《乡土中国》,自然与考查《红楼梦》不同。课标中说,“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3】这一条款里,很集中体现了学术著作的阅读要求和考查目标。学术著作强调掌握重要观点,学习论述逻辑,认识学术价值,培育学术意识。这与《红楼梦》的阅读自然不同。《乡土中国》的阅读和考查适用于此条。如果你开发了《人间词话》或《歌德谈话录》等整本书阅读课程,也应该适用于此条。
至于学科规律和学生实际情况,平时命题老师们会讨论得比较充分,在此就不赘述了。讨论清楚了整本书阅读测评的基本原则,还必须关注两个关键点。
第三个问题:整本书阅读测评必须在“整”字上下功夫。整本书阅读测评,为什么一定要突出一个“整”字呢?这与它的阅读性质相关。整本书阅读强调读“整本书”,强调“通读”,课标和教材里,均有这样的要求,这就决定了整本书阅读测评的基本属性。这里要讨论两个小问题,第一,什么样的测评是“整”字意义上的?第二,整本书阅读测评可不可以不体现“整”字?先讨论第一个小问题。请看下面《红楼梦》的题目,一道是高考题,一道是模拟题。
题目一:《红楼梦》甲戌本第一回开头,作者自道书名说:(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除了《红楼梦》外,这里还提到了小说另外四个书名。请从中任选三个,解释这些书名和作品内容有何关联。
(2)小说第五回中,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听到的仙乐套曲就叫《红楼梦》。今天的通行本也多以《红楼梦》为书名。结合作品内容,谈谈《红楼梦》作为书名的合理性。
这是2022年高考北京卷的两道题,都指向整本书阅读,体现对“整”字的追求。第一题要回答《红楼梦》之外的四个书名,就必然涉及对全书内容的理解,更何况题干中,明确要求回答与“作品内容有何关联”,这自然涉及到对整本书主要内容的考查,体现课标和教材“通读《红楼梦》全书,梳理小说主要情节,理清人物关系,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基本要求。第二题要回答《红楼梦》作为书名的合理性,不仅要关联作品整体内容,对作者的文学思想,恐怕还要有所了解,否则作答这道题目,会有隔阂的。这道题很有点难度,既要求考生掌握全书的主要内容,还要求对作品有所认知。这自然颇有难度。
题目二:(1)脂砚斋评贾宝玉:“说不得(谈不上)贤,说不得愚,说不得不肖……说不得庸俗。”请从以上评价中任选两点,结合《红楼梦》中具体情节,加以印证。(4分)
(2)有评论者认为,贾宝玉、林黛玉都立足于“情”来把握世界,宝玉更体现出一种情感的广度,林黛玉体现出一种情感的深度,她“情”有独钟。你是否同意对林黛玉的评价?结合《红楼梦》中具体情节,加以解说。(6分)
无论是第一题评价贾宝玉的贤与不肖,还是第二题评价林黛玉的“情有独钟”,都涉及对全书内容的考查,是整本书阅读测评的思路。题干中均要求考生要选用具体情节,加以印证,尽管这种考查形式有点直接简单,但“整”字意识还是很明显的。考生如果对全书主要内容不熟悉,要想回答这两道题目,是不容易的,这两道题考出了学生读书的熟悉程度。
再讨论第二个小问题,可不可以不体现“整”字意识。请看题目:
题目三: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鸳鸯说:“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鸳鸯她们要取笑的“女篾片”指谁?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她的性格特征。
这是2015年高考江苏卷的题目,这自然不是“整”字测评的思路,因为它没有体现对全书内容的考查。它是一个专项考查,就考查一个回目的内容,既考查学生对人物的熟悉程度,也考查学生对人物的基本认知。题目比较容易。这样的题目虽然不是“整”字意义上的,但也有意义。整本书阅读固然要强调一个“整”字,但“整”字的前提是,分散的、碎片的、局部的。分散的便于指导学生精读、品读,读得稍微深入一些,练习理解、分析和鉴赏的功夫,而“整”字强调整合和系统化、结构化,强调融会贯通。前者是阅读的基础,后者是阅读的提升,两者结合,“整”字才更有意义。这就提醒我们,整本书阅读测评,一方面要强调整体测评,另一方面,也要练习分项测评。
第四个问题:整本书阅读测评应该体现该本书的特殊性。这是比较难的一个问题,但必须攻关,否则整本书阅读和测评,就会失去个性化意义。以《红楼梦》为例。请看题目:
题目四:阅读《红楼梦》第三十五回,完成后面的题目。
贾母听了,笑道:“猴儿,把你乖的!拿着个中的钱你做人。”说的大家笑了。凤姐也忙笑道“这不相干。这个小东道我还孝敬的起。”便回头吩咐妇人,“说给厨房里,只管好生添补着做了在我的帐上来领银子。”妇人答应着去了。
宝钗一旁笑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贾母听说,便答道:“我如今老了,那里还巧什么。当日我像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他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强远了。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凤儿嘴乖,怎么怨得人疼他。
(1)贾母和薛宝钗用“乖”“巧”评价王熙风。请结合书中其他情节,谈谈你对王熙凤“乖”“巧”的理解。(5分)
(2)薛宝钗的话体现了她怎样的性格,又反映了贾母怎样的人物特点?请结合书中其他情节,分别予以解说。(5分)
这是2024年高考北京卷的两道题,两道题都体现了“整”字追求,不同的是,第一题考查到《红楼梦》的特殊性。众所周知,《红楼梦》关于人物描写,有“一字定评”的说法,许多人物,在作者笔下,都有一个字的“人设”,像“贤袭人”“俏平儿”“勇晴雯”“敏探春”“时宝钗”“慧紫鹃”“憨湘云”“呆香菱”等等。命题恰是从这儿切入的,这就有引导学生去把握《红楼梦》“一字定评”的意图,命题是十分智慧的;一方面“服务选才”,一方面“引导教学”,准确地体现了高考命题的多重导向。
但这道题还可以多说两句,也跟测评有关。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如果只做事实判断,不做价值判断,或许就没有起到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思辨的目的,没有实现由考试评价工具到全面育人载体的转变,弱化了“育人”的功能。这一点恰恰是最近几年考试选材和命题的一个重要导向。所以,考试时,不仅要引导学生说出文中的王熙凤是什么样,还要说出她这样一种表现,该如何评价。更何况,如果只是引导学生做事实判断,关于王熙凤性格的多面性,又该如何评定呢?从目前所给出的答案来看,或许有些趋于单一。学生回答聪明伶俐、心思缜密,如何给分?如果回答善于逢迎、见风使舵,又该如何给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方向的价值判断啊!这道题从体现小说的特殊性角度来说,值得肯定,但从价值导向来说,又有思考和推敲的空间。笔者是不大认可这种含糊性的,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没什么好处,这种“乖巧”不要也罢。
题目五: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红楼梦》在回目中巧用代称,有的人物会有不同的代称,请写出以下加点代称所指的人物。(6分)
(2)请从①②③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简要说明该人物某一代称的含义。(4分)
这是一道模拟题。该题目(1)关注到《红楼梦》回目中,作者善用代称或别称代指人物,达到既含蓄又隽永的表达效果。这既是整本书阅读测评的思路,又扣合了《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去关注回目的特殊性,进而把握文本内容,此命题功莫大焉。类似的代称在《红楼梦》六十六回之后还有,如第七十八回的“老学士”“痴公子”,第八十二回的“老学究”“病潇湘”,第九十八回的“苦绛珠”“病神瑛”。从回目中发现章回体长篇小说的阅读规律,不仅是《红楼梦》的阅读特点,也是其他章回体长篇小说的共同特征。抓住这一点,也就抓住了这一类作品的基本特征。
《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测评,笔者还希望能多在人文性上下功夫,这才是《红楼梦》成为文学艺术高峰的秘密所在。目前来看,多技巧性的推敲,而少人文性的涵咏。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1
【2】《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37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2
(本文源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年第9期)
-END-
·往期链接·
顾 问|王 宁 朱小健 尚学峰 康 震
主 编|过常宝 李 山 姚建彬
副主编|吴欣歆 赵 新 赵芳媛
编辑|黄静诗
初审|彭楚涵
终审|赵 新
部分图片出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我方删除
“励耘南国”由张维佳教授题签,
此公号相关设计图片均由李炫志同学设计。
(投稿、合作、互动、版权等事宜,敬请联系我们的邮箱:bnulyng@163.com;竭诚欢迎社会各界同仁投稿;
转载本公号内容,敬请注明转载自本公号的来源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