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秋香专栏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从教师自身开始——以《平凡的世界》为例

文摘   2024-10-24 09:58   广东  

纪秋香专栏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从教师自身开始

——以《平凡的世界》为例



作者简介


纪秋香,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高中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北京市语文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多次被评为北京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被推选为北京市名师。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参加不同层级的教育评价工作,在《中学语文教学》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出版个人专著《独立阅读能力发展:路径与评估》《<老人与海>阅读课》,主编《名著阅读百问百答》等。参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工作,参加撰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一书。积极参与脱贫支教工作,多次赴西藏、内蒙等地送教;坚持参加志愿服务,被评为北京市“书香领读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线,设计出18个学习任务群,重构了语文课程内容系统。其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贯串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它不同于以往的单篇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目前,语文教育界已经开始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价值、课程建设、实施路径等问题,对语文教师自身的整本书阅读现状研究却较少。语文教师是课程实施者,他们的阅读积累和素养决定着“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任务群的教学效果。这里我们以《平凡的世界》为例,谈谈如何引领语文教师开展整本书的专业阅读。


一、教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为了把握语文教师阅读《平凡的世界》的实际现状和教学思考,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来搜集数据。调查问卷包括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教师自身阅读《平凡的世界》的情况、学生阅读《平凡的世界》的情况等维度的问题。访谈内容包括教师整本书教学实践情况、《平凡的世界》阅读教学的挑战与实施计划等。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教师都读过《平凡的世界》,但对该作品的文学价值与教学价值区分不清,对作品的文学价值、教学价值的阐释大多是概念化表达,缺少具体、准确的个性化阐释。绝大多数教师开展《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困难,困难都是有关调动学生阅读策略的问题,没有教师寻求自身阅读的支持。

访谈显示,教师面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都有一种自觉的阅读状态。教师在读书,但是读得不深不透。从教学层面的调查结果来看,教师主要关注教学实施策略,没有把自己的阅读体验与课堂教学关联起来。这些调查结果说明,教师能够积极应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的挑战,但没有认识到自身的阅读是专业发展的原动力。这与教师个人的课程观念、教学习惯有关,也跟教育教学的一些客观现实有关。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尝试做一些原因分析。

1.教师缺少“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课程意识。新课标规定“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但教师还没有真正清楚它与课外名著阅读的区别。多数教师只是把课外名著阅读活动简单迁移到“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之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应该包括完整的课程要素,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标准等,每一项课程要素的落实都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精力。例如,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容具 有“宏大背景下的阅读发现”“理论视角下的深度思考”“复杂情境中的策略运用”“多元体系下的知识建构”[1]等特点,这都需要教师充分阅读整本书,从更多维的层面解读作品、阐释作品内涵,这样才可能有效实施教学。教师如果没有从课程视角理解“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就会混淆日常普通阅读与为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而进行的专业阅读。教师往往习惯性地从自己熟悉的路径入手,只是关注整本书阅读策略,忽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应有的课程要素。

2.教师整本书解读的意识与能力不足。教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之前,教师要阅读整本书,把握教学内容,分析学生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整本书解读犹如单篇教学的文本解读,影响着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专业基本功。然而,一些教师习惯从教学参考书、网络资源库获得现成的文本解读材料、教学设计等,长此以往,几乎丧失了独立解读文本的意识,独立研读文本的能力自然也弱。整本书内容丰富、意蕴深厚,教学设计中的每项教学活动都可能 “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教师事先全面、准确、深入地解读作品,熟知作品的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从而保证每个教学环节的有效性。以解读一部文学作品为例,教师要熟悉一些经典的文学理论,发现文学理论与整本书阅读的联系,并能够运用文学理论阐释文学作品。显然,应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整本书解读的意识与能力,要能够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发展需求出发来阐释整本书内涵、确定导读策略,以充分挖掘整本书的教学价值和育人功能。

3.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整本书阅读不充分。教师没有充分阅读整本书,除了前面提及缺少课程意识、形成教学惯性等主观原因外,还有一些客观原因。比如,日常教学压力大,教师实际工作时间远远多于8小时,往往需要挤时间来阅读整本书;教师虽然有常规的教研活动,也有机会参加短期培训,但是这些活动和培训并不都是专门围绕整本书阅读而开展的,也不是为每位教师量身打造的。从整本书阅读要求来看,教师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文本解读理论多已淡忘,独立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还是有一定难度。此外,当前语文教育教学倡导核心素养评价,但目前中高考的多数试题并不需要大量的读书支撑,教师研究应试策略更容易取得成绩。因此,一些教师虽然热衷于运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因为一些教育教学现实限制而实施得比较匆忙,教师阅读并不充分、深入。

二、教师提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专业能力的基本路径


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2]。教师首先需要充分阅读整本书,形成自己的阅读经验,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整本书阅读活动。这里,我们以《平凡的世界》为例,简要谈谈教师提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业能力的基本路径。

1.认识课程价值,把握阅读方向。解决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问题,教师要主动寻求自身的改变。首先要正确理解“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课程内容,认识和理解其课程价值,准确把握阅读教学方向。我们梳理了教师关于《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调查问卷,了解教师真实、多样的想法,以单独交流、微信群交流、座谈、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与教师深入交流,引导教师领悟新课标中关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教学提示。同时,搜索有关“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文献资料,请教师阅读之后写出文献综述,并开展深度的阅读分享。这样,教师在比较集中的阅读学习和交流讨论中,认识到“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课程价值,逐渐明确了《平凡的世界》阅读与研讨的教学方向。

2.激活阅读需求,充分研读作品。根据《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调查结果,我们组织教师讨论该书的教学内容和策略运用。通过分享和交流,教师认识到“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需要落实到具体教学层面,教师自身阅读作品的完整度和深入度是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重要前提。教师阅读作品、熟悉作品内容、个性解读作品,才能把握整本书的教学内容,真正挖掘“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课程价值,即弄清楚“教什么”“怎么教”,然后才能设计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等等。教师逐渐意识到要把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教学联系到一起,真正激活了自我的阅读需求。大家相约运用4周时间重读《平凡的世界》,在充分梳理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解读,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教师在研读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要做读书笔记,而且要围绕《平凡的世界》的教学内容与策略等问题深入思考,完成一篇关于《平凡的世界》的解读文章。

3.合作共研探究,加深阅读体悟。为推动教师深入理解整本书内容,准确阐释作品内涵,我们在4周后组织了探讨《平凡的世界》的读书会。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平凡的世界》的学习价值,并将研讨结果整理在海报上展示出来。在读书会上,教师解读作品,不再做“人物的塑造、宏伟的叙事、主题的深刻”这样的概念罗列,也不再做“孙少安兄弟一个是现实主义者,一个是理想主义者,没有谁对谁错,他们都是在时代潮流、命运潮流中努力争取之人,都是真正活着的人”那样的模式化分析,开始追求基于整部作品的内在价值来思考和表达。比如,“主人公的理想主义光辉与现实意义”“作品内容表现的地域文化内涵”“时代变迁中的婚恋观”“作者的农民立场与土地情结”等。这样围绕整本书阅读开展读书会,为教师提供了共同参与、深度研读和自主探究的空间,大家自觉融入专业学习共同体,能够加深对整本书阅读的体悟。

4.参照经验知识,转化阅读内容。教师对《平凡的世界》的内容理解,经历了独立阅读、个性解读、共同研读的过程,他们对作品内容已经达到熟知程度。但是,教师要想能够随时提取重要信息帮助学生解决阅读困惑,还需要从语文教学的视角解读作品。也就是说,教师需要把自己的阅读体验、理解与发现转化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即基于学生阅读问题,对作品内容进行精要的教学价值分析,并依此确定教学内容,规划整本书阅读的学程,设计具体的阅读指导策略等。为了促进教师对整本书内容进行有效转化,我们再次组织了读书会,在进一步探讨确定《平凡的世界》教学价值的基础上,设计了实践性强的情境学习任务,让教师体验完成学生角色的阅读任务。例如,创设4个不同的生活情境,请教师把《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推荐给不同的对象。教师在完成推荐任务的过程中,认识到参照个人的阅读经验知识来转化阅读内容的重要性。接着,教师根据各自班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分别设计了《平凡的世界》多样的学习任务,并在小组研讨后带领学生开展《平凡的世界》的阅读与研讨。

三、教师提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专业能力的相关建议

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阅读能力,尤其需要具备对整本书教学内容的转化能力。“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需要从教师自身的阅读开始,但在实施层面还有诸多问题需要注意。

1.教师要有时间静心阅读。“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区别于以往单篇教学,最突出的差别是要教学整本书。教学内容增量,备课时间翻倍增长。但教学现实具有诸多局限,比如,很多教师都是在忙完白天的工作后才能静心备课,没有整块的整本书阅读时间。在倡导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今天,语文教师的阅读时间需要一定的保障。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重视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建设,为教师安心阅读整本书提供保障。

2.教师要有知识沉潜研读。教师要从教学视角来阅读整本书,而不是像普通阅读那样随心所欲、简单浏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多样化阅读方法、建构个性化阅读经验,需要教师对整本书进行有深度的专业研读。这种专业研读需要语言、文学、文化等相关领域的知识支撑。因此,我们需要革新教师培训课程内容和体系,建设课程专家团队,引导教师运用相关知识在日常工作中沉潜研读,为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3.教师要有平台提升阅读。在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时,师生阅读的作品都是经典之作,内涵意义丰厚。教师虽然是成熟的阅读者,但还是需要在探究、交流和研讨中,分享和建构自己整本书阅读的感受与认识。我们需要给教师搭建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质量的专业平台。从我们的实践探索来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精心组织开展多样的交流活动,能够促进教师提升阅读质量。

4.教师要有能力转化阅读。教师教学整本书,需要“将教师个人的阅读体验与收获经过其职业身份与专业素养的过滤和加工转变为适切的教学内容,并采取恰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将这些内容加以整合,使其与阅读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相适应”[3]。这实际上需要教师调动相关的教育教学知识与经验,从表层到深层逐渐实现阅读转化。“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有其特殊性,教师面临这项全新的课程内容,需要运用哪些转化方式、实现怎样的阅读转化,还需要在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中持续探索和总结。


注释

[1]吴欣歆. 语文课程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J]. 课程•教材•教法,2017(5):23-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1-13.

[3]莫郁然,黄伟. 试论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基于教师解读与专家解读的比较[J]. 教育视界,2018(5):5.


(该文原载于《语文学习》2019年第3期)



往期链接

纪秋香专栏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核心知识教学——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例

纪秋香专栏 | 微写作,为适应生活需要而表达

纪秋香专栏 | 依托“概念”,提升写作表达能力

纪秋香专栏|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以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




顾 问|王 宁  朱小健  尚学峰 康 震

主 编|过常宝  李 山  姚建彬

副主编|吴欣歆  赵 新  赵芳媛

编 辑|崔梓苹

初 审|常姝褀

终 审|赵 新

“励耘南国”由张维佳教授题签,此公号相关设计图片均由李炫志同学设计。

(投稿、合作、互动、版权等事宜,敬请联系我们的邮箱:bnulyng@163.com;竭诚欢迎社会各界同仁投稿;转载本公号内容,敬请注明转载自本公号的来源出处)


励耘南国
可信的基础教育知识超市,可爱的传统文化学习基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