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余党绪,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主持人,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思辨读写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领航计划”专家。多年来致力于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教学,倡导和探索“思辨读写”及“公共说理”,尤致力于整本书阅读、议论文写作的教学研究。主要著作有《人文探究》(2003年)、《公民表达与写作教学》(2012年)、《说理与思辨——高考议论文写作指津》(2017年)、《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2019年)、《思辨的力量——批判性思维与思辨读写》(2021年),编著有“中学生思辨读本”系列(2014年),主编有“世界名著思辨性阅读丛书”(2019年)以及多部教学案例。迄今有30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编者按
2024年8月7日至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中文系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承办的“中学语文教材教学教法与2025年中高考备考策略”专题研讨会,在广东省珠海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成功举办。
8月7日下午,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老师报告作了题为“高考作文命题新趋势与思辨读写”的报告。
首先,余老师结合近四十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总结出内在的命题趋势,主要表现为从政策响应,道德阐释,辩证思考,到更聚焦于具体分析。紧接着余老师指出作文命题中的小瑕疵导致了写作中的大问题,即目前学生写作多流于“名人开会”“名言荟萃”的形式泛滥,而缺乏思想深度与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其中又特别论述了写作中个性表达与公共事实和理性的辩证关系。随后,余老师分享了自身关于思辨读写的教学案例与教研成果,认为思辨的核心与困难皆在于分析。在将主要的作文命题类型划分为事件、现象、隐喻和断言四大类后,余老师提出教师要针对特定类型,先为学生提供具体而有效的分析路径与方法,之后再引导学生逐步摆脱方法与路径依赖,由此呼吁教师要加深对写作教育的理解,强调有了真问题,才可能有真思考、真表达。最后,余老师以《论语·子罕》中的名句“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作结,再次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读写能力,切忌主观臆断。
整场讲座对于高考语文备考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此次特发布全程直播视频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