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医院扩张太快,能力跟不上,床位闲置科室占比高

文摘   2024-12-12 19:18   山东  


标题

部分医院扩张太快,

能力跟不上,

床位闲置科室占比高


原标题

公立医院床位利用效率

及配置合理性评估研究


作者

袁筱祺1 陈祎炜1 张颜菲2

孔雯1 赵英英1


1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处


2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

卫生与眼病防治科


来源

《健康发展与政策研究》


2024年 第1期


关键词

床位利用模型


床位评价指标


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


利用效率


摘要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各科室床位利用效率,为评估床位资源配置合理性提供方法学依据。


方法:以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3年的医疗运营数据为基础,利用床位利用模型进行可视化呈现,评价床位资源的利用效率。运用床位评价指标测算各科室床位的合理区间,得出床位调整方案。采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评估床位调整方案的准确性、合理性、可行性。


结果:床位利用模型显示,11个(25.00%)科室属于床位效率型,11个(25.00%)科室属于床位周转型,16个(36.36%)科室属于床位闲置型,6个(13.64%)科室属于压床型。床位评价指标显示,8个科室床位数不需改变,16个科室床位数需要适当减少,20个科室床位数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增加。


利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搭建床位不变、床位减少、床位增加模型。床位不变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0.719,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40.63%。床位减少模型的AUC=0.875,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5.00%。床位增加模型的AUC=0.913,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72.22%。


结论:医院整体床位利用效率较低且不同科室间床位的利用效率存在差异,通过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建立的床位增加模型评估结果与床位利用模型和床位评价指标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为医院床位资源配置管理提供方法学依据,进而实现医院床位精细化管理。 


希望加入卫生政策大家庭的师友,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健康国策2050”),

添加管理员微信:luckylyuh,

身份验证通过后即可免费进群,

群内将发布高清完整版思维导图、

高端学术活动等通知


正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2年1月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指出床位指标对医疗机构设置的重要性。床位资源作为公立医院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内容,床位的配置和利用效率直接影响到医院整体的运营能力和卫生服务能力。


目前,国内外评价床位利用效率主要采用床位数、出院人数、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率、综合评价指数、病床工作效率等指标,使用床位利用模型、离散时间模拟模型、波士顿矩阵等方法——


  • 谭萍芬等采用床位利用模型,结合床位数、结构变动值、结构贡献率、床位效率指数等指标,分析医院床位资源的配置状况。


  • 郑佳慧等利用灰色系统模型,结合重症床位县城占比、重症床位县城占比预测值等指标,预测重症床位资源配置情况。


  • 文彬采用床位利用模型及综合评价指数法,结合床位数、出院人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床位工作日、标准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标准床位周转率、床位利用指数等指标,探索医院各科室床位利用情况。


  • 张宇欣等探索波士顿矩阵与床位利用评价模型在医院床位资源配置中的应用。


  • Blickstein等及Hassanzadeh等均采用离散事件模拟模型,结合平均住院时间、床位数、出院时间等指标,分析床位运行效率及产出效益。


床位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复杂,各个变量数据集的类型多样,重要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待于深入挖掘。上述研究方法多要求各变量相互独立,但仍难以避免自变量间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一、资料与方法


01

资料来源

收集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医院医疗运营数据,主要包括实际开放床位数、出院人数、转出人数、平均住院日指标。结合该运营指标,计算标准床位使用率、标准床位周转率、床位利用指数、平均床位工作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实际床位使用率、床位工作效率、实际床位周转次数、平均开放病床数、合理开放床位上限、合理开放床位下限。


对医院耳鼻喉科、普通妇科、产科、骨科创伤科、关节外科、骨肿瘤科、脊柱一科、脊柱二科、脊柱三科、运动医学科、骨科、呼吸科、急诊危重病科、老年科、泌尿前列腺科、泌尿结石科、泌尿肿瘤科、泌尿肿瘤二科、肾移植泌尿科、泌尿男科、泌尿科、脑血管介入科、内分泌科、血管外科、甲乳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胆道外科、结直肠外科、胰腺外科、普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肾内科、消化科、心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胸外科、血液科、眼科、整形科、中医科、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等44个科室进行评价,科室用大小写字母表示。


02

研究方法

1.构建床位利用模型


使用标准床位使用率、标准床位周转率、床位利用指数构建床位利用模型。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标准,结合医院实际运营状况,最终确定标准床位周转次数为20次,床位标准使用率为93.00%。以标准床位周转率和标准床位使用率作为横、纵坐标轴,凭借各个临床科室的床位利用指数,构建床位利用模型。其中——


  • 床位利用指数=实际床位使用率×实际床位周转次数;


  • 标准床位周转率=实际床位周转次数/标准床位周转次数×100.00%;


  • 标准床位使用率=实际床位使用率/床位标准使用率×100.00%。


四个象限区域分别代表床位使用与周转的4种模型——


  • 第Ⅰ象限是床位效率型,此区域科室床位使用率高且周转速度快。


  • 第Ⅱ象限为床位周转型,科室床位使用率低但周转速度快。


  • 第Ⅲ象限是床位闲置型,科室床位使用率低且周转速度慢。


  • 第Ⅳ象限为压床型,科室床位使用率高但周转速度慢。


2.计算床位评价指标


床位评价指标主要涵盖平均床位工作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实际床位使用率、床位工作效率、实际床位周转次数、平均开放病床数、合理开放床位上限、合理开放床位下限,具体内容见表1。把各个科室实际开放床位数和测算出的合理开放床位数的上、下限进行对比,若低于下限则该科室为偏少科室,高于上限则为偏多科室。


表1 床位评价指标计算公式


3.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组成,可以将1组输入向量映射到1组输出向量,输入向量与输出向量通过多层加权连接。隐藏层可有1个或多个,每个隐藏层有几个并行的感知器神经元,可以从输入样本中逐步提取各种有用的特征。该模型通过使用前数据训练,可以自动从数据样本中学习并揭示样本中包含的非线性关系,对事物和环境具有较强的自学习、自适应、联想记忆、并行处理和非线性转换能力。


将床位利用模型和床位评价指标共同纳入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的分析变量,将是否调整床位数作为输出变量,构建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以验证床位调整方案是否准确、合理、可信,见表2。具体实施步骤:


  • 将床位不变、床位减少、床位增加等3个调整方案作为神经元移入分析变量。


  • 将实际开放床位数、出院人数、转出人数等床位相关的14个连续型变量作为协变量(输入层)。因各输入变量类型不同,对分析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


  • 将44组有效数据样本中31组(70.45%)作为多层感知器模型训练样本,13组(29.55%)作为检验样本,建立自学习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


  • 利用SPSS 28.0软件和Medcalc软件进行模型构建及可视化呈现。采用循环调试方法确定最优参数值,选择Softmax函数作为输出层的激活函数,再选择双曲正切函数作为隐藏层的激活函数,神经网络优化算法采用调整的共轭梯度算法,最终构建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模型效能进行评估。


表2 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结构


二、结果


01

床位利用情况分析

床位利用模型显示,在医院44个临床科室中——


  • 11个科室(25.00%)位于第Ⅰ象限,属于床位效率型科室;


  • 11个科室(25.00%)位于第Ⅱ象限,属于床位周转型科室;


  • 16个科室(36.36%)位于第Ⅲ象限,属于床位闲置型科室;


  • 6个科室(13.64%)位于第Ⅳ象限,属于压床型科室。见图1。


图1 2023年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

44个科室床位利用模型


床位效率型和床位周转型科室考虑床位增加,压床型和床位闲置型科室考虑床位减少,逼近图1中标准线的科室考虑床位不变。依据床位利用模型得出——


  • 需要增加床位的科室共16个,为F、K、M、O、P、U、X、Z、b、d、e、g、h、k、m、q科室;


  • 需要减少床位的科室共15个,为C、D、G、H、I、L、Q、T、V、W、Y、i、l、n、o科室;


  • 床位不变的科室共13个,为A、B、E、J、N、R、S、a、c、f、j、p、r科室。


02

床位评价指标分析

医院2023年科室床位工作效率平均值为13716.94,标准误为1621.501,t值为2.0167,95%置信区间为10446.85~16987.02。根据床位工作效率的下限为10446.85,上限为16987.02,计算出各临床科室床位数的合理区间范围。


结果显示,有8个科室床位数处于合理区间范围,不需进行床位调整;有16个科室床位数偏多,需要适当减少床位;有20个科室床位数偏少,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床位。见表3。


表3 2023年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

各科室床位评价指标及调整方案


03

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分析

1.输入层指标重要性排序


输入层的因变量能够对模型输出结果产生影响,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可以对输入层变量的重要性进行排序,见图2。其中,床位工作效率、床位利用指数、床位周转次数、平均住院日是评估床位利用效率的关键指标。


图2 输入层参数重要性排序对比


2.模型预测效能分析


本研究通过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建立了床位不变模型、床位减少模型及床位增加模型,在结构、参数优化、性能评估以及应用效果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效能。其中——


  • 床位不变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719(95%置信区间:0.563~0.844),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4063,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40.63%。


  • 床位减少模型的AUC=0.875(95%置信区间:0.740~0.955),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833,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5.00%。


  • 床位增加模型的AUC=0.913(95%置信区间:0.789~0.977),约登指数最大值0.7222,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72.22%。见图3。


注:AUC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图3 不同床位调整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04

床位利用情况分析

依据床位利用模型及床位评价指标得出各科室的床位调整方案,2种方式中39个科室的调整方案相同,一致性比例为88.64%。床位利用模型及床位评价指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均可反映各科室床位的真实利用效率,并可给出较为一致的调整方案。


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可对床位调整方案进行一致性效果评估。在ROC曲线中,AUC值可作为量化指标评估分类模型的性能——


  • 当AUC=0.5时模型的性能与随机猜测相同,没有实际的评估能力。随着AUC值的增加,模型的性能也随之提高。


  • 当AUC>0.7以上时,通常认为模型具有较好的分类能力,能够有效地区分正例和负例。


床位增加模型在3个模型中具有最优的评估效果,可以较好地反映出不同科室床位的利用情况并给出调整方案。见表4。


表4 各科室床位调整方案及评估

注:AUC 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三、讨论


01

精细规划科室床位

提升床位利用效率

病床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是医院运行效率提升的关键。增加床位周转率,降低平均住院日体现了科室诊疗和医院的管理水平。


目前,大型公立医院的住院床位极其紧张,增加床位周转率能够让更多的患者及时住院治疗。从床位利用模型来看,在44个临床科室中,床位效率型和周转型科室占50.00%。剩余科室属于床位闲置型和压床型科室,占50.00%——


  • 床位效率型科室主要为泌尿结石科、泌尿前列腺科、泌尿男科、甲乳外科等。这些科室多属于国家级或省部级临床重点专科,推测这些科室卫生技术人员配置较为齐全,医疗技术水平较高从而使床位周转快,使用率高。


  • 床位周转型科室主要是心外科、神经外科、血液科等科室,这些科室床位周转率较高,使用率较低。


  • 床位闲置型科室所占比例较高,科室整体周转较慢,平均住院日较长,说明床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分析原因可能是医院规模扩张而相应科室的医疗技术水平并未同步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床位资源的浪费。


  • 压床型科室主要是老年科、普通妇科、心内科等科室。这些科室床位使用率较高,但是周转率较低,推断可能是这些科室收治的高龄、超高龄危重患者比例高,导致患者平均住院日长。


针对不同科室甚至亚专科科室,可从病床管理的各环节医疗运营数据切入,精细化调配床位资源。建议医院探索院前一体化评估、出入院一站式服务等多种医疗创新模式,尽可能减少患者非治疗住院时间,持续提升床位利用效率。


02

聚焦重要评价指标

搭建多维评估模型

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可对分析变量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结果提示床位工作效率、床位利用指数、床位周转次数、平均住院日为评估床位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 刘胜珍研究表明,病床工作效率指标能有效反映医院临床科室床位设置情况,使医院管理者能够合理有效地做好科室间病床资源配置。


  • 包子玉等研究表明,床位效率指数模型和床位利用模型能够有效地把床位使用率和床位周转次数结合起来,综合反映床位利用情况,更真实地体现医院管理水平。


  • 任国宏等研究表明,床位周转次数可配合床位使用率共同作为刺激医院经济效益增长的奖励要素。周明华等研究表明,门诊总诊疗人次数、入院人次和手术人次的集中指数对于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利用公平性具有重要影响。


  • 方亮等研究表明,床位效能评价方法的应用,兼顾量效与质效,有助于发现医院、科室床位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实现床位资源利用持续优化。


  • Colquhoun等研究表明,床位周转率及结构变动率能够对床位资源进行较好的质量管理和效率评价。


  • 宋艺航等研究表明,引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指标对床位配置效率进行评价,既可以反映病区收治患者的疾病疑难程度,又能以量化的方式优化床位配置,使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因此,在着重关注床位工作效率、床位利用指数、床位周转次数、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的前提下,可结合科室的具体病种情况,引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指标、患者的实际情况等,构建多维度、专业化的床位评估模型。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合床位利用模型及床位评价指标,搭建基于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的床位评估模型。其中,床位增加模型的整体评估效能较好,为优化医院床位资源配置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未考虑公立医院中各科室收治病种结构、床位管理运营机制等实际情况,也未进行大样本验证。后续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床位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搭建多元化评估模型,进行大样本迭代验证。


(本文仅代表发言专家个人观点,与其所供职单位或“健康国策2050”官方立场无关。)


希望加入卫生政策大家庭的师友,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健康国策2050”),

添加管理员微信:luckylyuh,

身份验证通过后即可免费进群,

群内将发布高清完整版思维导图、

高端学术活动等通知


版权声明


“健康国策2050”公众号所发布的图文链接所列的编者按、思维导图、排版格式、大(小)标题,如非版权方的原文所述,则版权归属“健康国策2050”学术平台所有。对于本平台版权所有之内容(无论是否加注原创标识),未经本平台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任何产品的内容和观点。


违反上述约定的,本平台将就侵权人的违法行为追究其法律责任,并将侵权人信息抄送国家有关主管部委、司局,这将对侵权人的机构信用评价、个人职业前景带来严重不利影响。


往期课程学习材料

向上滑动阅览

添加管理员微信号“luckylyuh”(工作时间:9:00-19:00),完成相关操作,即可获得本期(或往期)课程的音视频学习材料:


  • 献礼党代会“追寻理想中国”第一期《健康治理新作/名家见面会》:三明医改重要推动者詹积富主任、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申卫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与国家卫健委卢春山巡视员合著)


  • 献礼党代会“追寻理想中国”第二期《推进“健康共同富裕”,破解“健康不平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冯文猛(共同富裕解读)、中国劳科院医保研究室主任王宗凡(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机制)、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分会主委杜兆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


  • 献礼党代会“追寻理想中国”第三期《科普专家/患者组织建言专病防控政策体系》:国家健康科普专家支修益(癌症)、罕见病患者组织发展网络黄如方(罕见病)、上海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督导专家费超(认知障碍)


  • 献礼全国两会“追寻理想中国”第四期《机构改革落子“健康中国”:“三医”并立:前瞻与对策》:原国务院医改办监察专员赖诗卿、原省级卫生厅处长孟立联、国际医疗/社保体系专家邵晓军、“一体化监管”专家梁嘉琳


  • 献礼全国两会“追寻理想中国”第五期《国家科技部/知识产权局/大数据局/乡村振兴局改革:对健康科技/数据/资金的影响》:国内最大临床转化机构前领导朱同玉、国家卫健委数据治理专家曹艳林、农工党中央健康扶贫专家周峰、“三流合一”治理专家梁嘉琳


  • 献礼全国两会“追寻理想中国”第六期《老龄事业统筹:从卫健委到民政部的影响》:全国政协常委阮诗玮(养老服务)、养老金融50人论坛成员胡继晔(养老金融)、国家老龄研究基地副院长杨一帆(养老监管)


  • “追寻理想中国”第七期《2023-2024卫生/医保政策:展望与对策》:王宗凡主任(个人账户改革与门诊统筹解读)、高雪主任(耗材与IVD集采解读)、刘晓云主任(中央医疗卫生体系文件解读)、王仲(中央全科/专科医疗文件解读)、娄宇(医保立法与执法解读)


  • 新“学术战疫”第一期:破解新冠就医用药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委迟春花(基层医疗卫生体系韧性)、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原会长郭泰鸿(新冠物资应急储备)、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系主任张屹立(新冠疫情省份“脆弱度”排名)


  • 新“学术战疫”第二期:医疗韧性与药品可负担:江苏基层卫生协会书记夏迎秋(基层医疗机构韧性)、同济医学院卫管学院副院长陶红兵(医疗体系整合)、天津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吴晶(新冠药物定价)


  • “学术战疫”高端研讨会第一期:启动仪式&专题讲座:医疗管理学大家刘庭芳、卫生法学大家王晨光、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韩布新、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石琦


  • “学术战疫”高端研讨会第二期:疾控体系改革: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前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流行病学大家曾光(已通过有关中央媒体向中央呈送内部参考材料)


  • “学术战疫”高端研讨会第三期:卫生应急管理:曾三次给中央政治局讲课的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应急管理大家薛澜


  • “学术战疫”高端研讨会第四期:医药创新:中国药促会会长宋瑞霖、国家药监局专家库成员宋华琳、国家药审中心原首席科学家王刚(已通过有关中央媒体向中央呈送内部参考材料)


  • “学术战疫”高端研讨会第五期:小微企业、普通市民/患者保障:广东卫生厅原巡视员廖新波、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研究员袁伟、杭州“城市大脑”首席技术官申永生


  • “健康智荟”高端圆桌会第一期《中央《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解读》:国家医保局咨询专家、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何文炯


  • “健康智荟”高端圆桌会第二期《“新基建”背景下的未来医疗健康产业》: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及《新型健康服务业监管模式创新》《互联网医疗示范项目指标体系》两项重大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的首发式


  • “学术战疫”国际研讨会第一期(疫情防控篇):流行病学大家曾光、美国UCLA公卫学院副院长张作风、英国牛津大学终身教授陈铮鸣、德国德中卫生健康管理协会中国主任徐洪波


  • “学术战疫”国际研讨会第二期(社会保障篇):中国社科院陈秋霖主任、美国医保中心蔡立明博士、英国国王大学杨维教授、德国医保专家邵晓军博士


  • 国内首档健康政策公益宣讲《健康三人行》第一期《医保、医院、医生:如何跳出“猫鼠游戏”》:徐毓才(卫健管理)、蔡海清(医保管理)、邹新春(医院管理)


  • 国内首档健康政策公益宣讲《健康三人行》第二期《医疗、医保、医药:患者参与和权益保护》:段涛院长(公立医院患者委员会/患者体验部)、瞿晓颖主任(外资医疗机构患者服务)、王立新秘书长(大型患者组织)


  • 国内首档健康政策公益宣讲《健康三人行》第三期《医改重点:“保大病”“保小病”还是“保预防”》:顾雪非主任(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双料”咨询专家)、康韦女士(原研药行业协会RDPAC执行总裁)、徐华锋先生(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


  • 国内首档健康政策公益宣讲《健康三人行》第四期《支持社会办医政策如何全面落地?》:赵淳会长(中国社会办医领域协会领导)、廖志仁会长(大型三甲民营医院创办人)、周萍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院管理教研室副主任)


  • 国内首档健康政策公益宣讲《健康三人行》第五期《如何保护医疗数据安全、患者个人隐私?》:俞思伟主任(医疗卫生信息化专家)、叶荔姗主任(试点城市数据管理专家)、宁宣凤律师(数据安全法律专家)


  • 国内首档健康政策公益宣讲《健康三人行》第六期《反商业贿赂,国家医保局医药招采信用评价解读》:王宏志专家(国家医保局课题负责人)、姚洪副秘书长(协会分管医疗健康信用工作领导)、范可律师(药品招采法律专家)


  • 国内首档健康政策公益宣讲《健康三人行》第七期《后疫情时期:如何扶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苗艳青研究员(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双料”专家)、尹朝霞主任(深圳“罗湖医改”基层医疗重要贡献者)、李杰(基层诊所产业专家、信息化专家)


  • 国内首档健康政策公益宣讲《健康三人行》第八期《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将健康融入城乡治理》:孔灵芝女士(原卫生部疾控局副局长)、卢永研究员(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王兰教授(同济大学健康城市实验室)


  • “价值医疗”在中国公益课程第一期《国家医保局生物制品带量采购前瞻》:张斌院长(武汉医保局胰岛素带量采购试点)、朱斐秘书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抗体制剂带量采购)、洪飞先生(患者组织淋巴瘤之家创始人)


  • “价值医疗”在中国公益课程第二期《从医联体到健共体:医疗/医保政策如何协同?》:国家卫健委医共体指导专家林枫教授(部委专家)、浙江玉环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院长董寅(医院集团)、健共体(南平)互联网医院院长宋斌(数字健共体)


  • “价值医疗”在中国公益课程第三期《全人全程的全科医学服务展望》: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袁蓓蓓教授(部委专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联合工作委员会主席杜兆辉医生(全科管理者)、北京儿童医院童缘网负责人苏小虎(儿科全科服务平台)


  • “价值医疗”在中国公益课程第四期《医疗“好差评”模式:医院/医师信用评价与监管》:汪剑锋(福建医保局稽查处副处长)、刘日记(苏州卫健委综合监督处处长)、史岩(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评价部副主任)


  • “价值医疗”在中国公益课程第五期《民法典对患者、医院医生、医药行业的影响与对策》:国家卫健委咨询专家郑雪倩(医事法)与刘炫麟(医药法)、公益律师韩晓晨(患者服务)


  • “价值医疗”在中国公益课程第六期《医药/医疗反垄断政策前瞻》:国务院反垄断专家委成员孟雁北(政策解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焦海涛(反垄断法分析)、律师万江(反垄断案例分析)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一期《医药代表合规转型》:上海药监局原局长唐民皓(政策解读)、彭天曜律师(合规指引)、张廷杰总监(准入策略)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二期《医疗/医药反腐动向》:国家卫健委咨询专家王岳(政策解读)、资深医药准入专家点苍鹤(药企策略)、孙超律师(合规指引)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三期《健康政策半年展望会》: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毓辉(健康产业政策)、国家发改委咨询专家宋新(数字健康政策)、国家医保局咨询专家姚岚(医保商保政策)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四期《DRG除外支付》:国家医改云南玉溪DRG项目专家刘芷辰(DRG政策)、“村夫日记”创始人赵衡(DRG对商保与药企影响)、资深政务副总裁陈炳澍(企业DRG实操)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五期《公立/民营医院亏损治理》:湖北省医改办原副主任阮小明(新冠疫情对医院影响)、国家卫健委财务会计专家刘宏伟(公立医院亏损建言)、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领导余小宝院长(民营医院亏损建言)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六期《医保按疗效(健康效果)付费》:国家卫健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主任陈英耀(上海医保局试点)、美国佐治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茁(美国欧盟案例)、徐州医保局待遇医药处处长杨义森(医保配套法规政策)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七期《中成药集采:政策解读与应对策略》: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谢雁鸣(价值评估与真实世界研究)、“风云药谈”创始人张廷杰(集采竞标:准入路径与报价策略)、政策宣教专家梁嘉琳(政策体系:打破三大惯例,洞察五大趋势)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八期《惠民保:政企关系与多层次保障》:国家卫健委/医保局咨询专家朱铭来(价值评估模型)、成都市医保局医疗保险处副处长廖凌(“惠蓉保”)、某商保公司部门副总严霄(“共保体”设计)、镁信健康前高管蔡卓(创新药准入)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九期《创新药放弃医保创新高:标内/标外、院内/院外哪个香?》:国家医保局咨询专家宣建伟(中美对比与价值评估)、上海医保局咨询专家(医保药品落地机制)、准入培训专家徐川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十期《打击欺诈骗保:政策动向与操作规程》: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信用评价专家龚忆莼(过度医疗判定)、国家医保局医保法规咨询专家张卿(欺诈骗保判定)、国家有关部委政策宣教专家梁嘉琳(医保飞行检查常见争议与对策)、国家卫健委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专家张群(医院医保质量管理)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十一期《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动向与对策》:国家医保局DRG/DIP政策咨询专家杨燕绥(为健康付费与健康绩效评估),国家医保局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化专家指导组组长(医药/医疗类编码进展),国家医保局DRG付费技术指导组临床论证组组长郭默宁(DRG临床质量管理),国家有关部委政策宣教专家梁嘉琳(“支付+”创新医保政策,支付方式改革六大动向)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十二期《医学指南/共识:医政管理变局与对策》:原卫生部医政司司长于宗河(专家共识—医学指南—国家诊疗规范:行政监管逻辑)、中国临床实践指南联盟联合发起人、《实用内科学》主编王吉耀(医学指南制定:方法学前置性审查与“推荐意见”合理性评价)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十三期《六部委试点城市医疗集团:动向与对策》:国家卫健委县域医共体咨询专家林枫教授(镇江模式与分级诊疗)、国家医保局DRG/DIP咨询专家何继明教授(支付方式改革与三医联动)、深圳卫健委陈瑶博士(深圳罗湖模式)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十四期《医保个人账户改革/门诊统筹:动向与对策》:国家医保局政策咨询专家王超群、法律咨询专家娄宇、政策宣教专家梁嘉琳,连锁药店专家黄修祥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十五期《药品招采“二次议价”卷土重来:是非与利弊》: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咨询专家房志武、医药产业大V涂宏钢(Dr.2)、商业贿赂案件资深律师左玉茹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十六期《北京长峰医院大火:卫生综合监管与防灾须知》:北京城市规划院马良伟老院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杨海宇副总建筑师、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吴健院长、社会办医专家张苏华所长


  • 健康治理系列第十七期《五部委打击骗保,医保/医院/药企应对策略》: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飞行检查”专家任克华、国家医保DRG临床论证专家冷家骅、湖北医保局政策法规咨询专家于长永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十八期《2023医保国谈:前瞻与对策》:知名药物经济学家胡善联、RDPAC高级总监李京帅、“风云药谈”创始人张廷杰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十九期《2023医保飞行检查:重大变化与院企对策》:某省医保系统基金监管专家王昊昀、某省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处二级调研员周鹏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陶剑虹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二十期《医疗/医药反腐整治:医院/药企如何研判/应对?》:公立/民营医疗机构主委级专家宋冬雷、世界50强药企前高管丁利华、原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相关课题组负责人梁嘉琳


  • 健康治理系列谈第二十一期《反腐之后,如何倡廉:公立医院薪酬绩效改革论辩》:中央推广的“三明医改”卫健委领导周显葆、国家卫健委直属医院运营管理部部长宿小满、知名医院管理咨询机构创始人秦永方、有关部委医疗反腐课题组长梁嘉琳


  • 健康治理十日谈第一期《医疗/医药双轨制的秘密》:原国家食药监局药品监管司司长李国庆、江苏卫健委原副主任李少冬、上海卫生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李芬研究员


  • 健康治理十日谈第二期《机构/散户投资人的政策素养》:科技部、工信部生物医药领域评审专家郑玉芬、医疗健康投资50人论坛(H50)2020年度轮值主席杨瑞荣


  • 健康治理十日谈第三期《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动向与对策建议》:海南省原卫生厅长白志勤(省级试点)、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原副局长徐毓才(基层视角)、香港教育大学教授和经纬(港台启示)


  • 健康治理十日谈第四期《剖析医保报销堵点:国家医保局大排查》:江西医保局待遇保障处原处长蔡海清(医保政策视角)、安徽蚌埠医保中心原主任秦鹏(医保经办视角)、《医院管理能力探讨》作者诸任之(医疗管理视角)


  • 健康治理十日谈第五期:《医保-医院-药企“三角债”上榜:成因与对策》:中国劳科院原副院长谭中和(“医保-药企直接结算”与医保局考核)、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姚宇(地方医改真实痛点破解)、西交大一附院医疗管理专家左煌(医院运营管理&合规建设)


  • 茗谈书友会第一期《寻找政策与传播“黄金分割点”》: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传播咨询专家梁嘉琳(健康战略传播)、中央网信办咨询专家刘灿国(政策宣传指引)、创新生物制药公关联盟发起人张辉(传播实战经验)


  • 茗谈书友会第二期《中国药品监管史》:北京大学药物政策专家韩晟《中国药品价格监管20年》、政策宣教专家梁嘉琳《市级集采:合理吗?能行吗?管用吗?》、口腔医院院长/国际牙医师学院fellow王聿明《种植牙价格专项治理:医保新政的行业影响与应对》


  • 健康担当与想象力第一期《为乡村医疗卫生能做点什么?》:全科医学主委潘志刚教授(政策解读)、县域健康共同体董寅总院长(区域级一体化管理)、英国伯明翰大学姚弥博士(海外经验)、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郭发刚全科医生(基层院长建言)


  • 健康担当与想象力第二期《为医疗/医药反腐能做点什么?》:国家卫健委财务会计咨询专家王洁教授(医院内控体系)、国务院医改秘书长课题组组长梁嘉琳(制度体系与政策工具)、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评定优秀医保局王敏科长(医保定点医师/护师/药师/技师管理)、跨国医药企业协会(RDPAC)合规负责人敬礼


  • 健康担当与想象力第三期《中央发布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影响与对策》北大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陆杰华、全国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张乃子、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副所长韩涵


  • 健康担当与想象力第四期:《国家卫健委推一体化诊疗“专病中心”:问题与对策》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魏来、北大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薛冬、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专家张立强


  • 健康政策助力专病防治第一期《罕见病公共政策体系》:国家卫健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顾问李定国(罕见病监管史)、国家人社部/中国银保监会咨询专家郑秉文(罕见病创新筹资与支付)、国家药监局咨询专家杨悦(罕见病立法与监管科学)


  • 健康政策助力专病防治第二期《脊髓损伤患者综合保障》(倡议书首发):国家重点医院康复专家许涛(诊疗认知)、前中国体操冠军桑兰(国际经验)、公益组织创办人潘美好(国内现状)


  • 健康政策助力专病防治第三期《保生育健康:“三医”政策能做什么?》: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人口战略)、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荣誉院士程利南(妇幼健康)、宁波洪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伟院长(“生育友好未来社区”前沿探索)


  • 健康政策助力专病防治第四期《学生心理悲剧多发,构建公平/优质的精神心理服务体系》:同济大学精神卫生中心特聘教授黄智生(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心理危机干预)、国家卫健委卫生应急处置指导专家程文红(精神心理治疗)、中央文明办等“心理专家讲坛”主讲任苇(重大突发事件心理援助)


梁嘉琳 | 审稿

吕苏含 | 排版


学术交流 

梁老师 23317472@qq.com(邮箱)

授权转载

wx14753814809(微信号)


想要独家、深度的政策信息

/学术成果,请关注公众号:


点亮“在看”,与更多人分享你的看法

健康国策2050
团结大健康社会科学界力量,基于价值医疗(价值健康)的核心理念,全力推进健康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专家网络、知识地图、治理工具等策略支持,辅助实现国民健康战略的远中近期目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