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丁声树、李荣《汉语音韵讲义》读后感

学术   2024-11-20 08:10   广西  

《汉语音韵讲义》(下称《讲义》)是由丁声树先生撰写、由李荣先生制表的一部经典音韵学、方言学研究著作。下面从著者与《讲义》本体两方面谈谈我阅读此书时的一些见解。

一、著者简介

丁声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在语言学领域努力探索,深入钻研,以见识过人、学问渊博、治学谨严著称,在训诂、音韵、方言、语法、词典编纂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曾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方言研究组组长(文革后改称为方言研究室主任),《中国语文》杂志总编辑,词典编辑室主任、《现代汉语词典》主编等职务,还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他曾领导过河北张家口、昌黎两处的方言调查,有《昌黎方言志》《河南省遂平方言记略》《方言调查词汇手册》等相关著作。音韵研究方面,有《讲义》、《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两部专书;语法研究方面,丁声树与吕叔湘等人合著了《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在其他方面还有许多论文,他的著作对学术界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李荣先生在汉语音韵学、方言学、文字学、语法学、词典学以及基本词汇问题等多个语言学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和成就。他对汉语音韵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切韵音系上,出版了专书《切韵音系》,是继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之后又一部对汉语中古音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的著作;在方言研究方面有多篇关于温岭方言的学术论文,如《温岭方言语音分析》、《温岭方言的变音》等;在语法研究方面,与丁声树、吕叔湘等人合著了《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他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务。

二、《讲义》本体述评

(一)出版背景

《讲义》最初是为1956年至1957年间由教育部和语言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普通话语音研究班所上汉语音韵课而编写的讲义。该研究班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今音来掌握古音系统,以便做好汉语方言普查工作,培养出能够推广普通话的教学和工作骨干,以及方言调查的专业人才。《讲义》其时经三期改动,虽有许多油印本流传,仍一直有人建议正式出版。

早先其在《方言》季刊1981年第四期241面到274面上正式刊出,后上海教育出版社于1984年将其单独出版,又于2010年10月重印,可见这部经典著作在学术界和教育界的持续影响力和重要性,以及在老师和学生中受欢迎的程度。

(二)篇章结构

《讲义》主要由文字说明与对照表格、章节习题组成,言简意赅,直观明了。此书共有九章,并附录一则,据此可分为声母与韵母两大块,及下述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到五章,主要分析的是古声母及其与今声母的演变情况,包括《广韵》声母系组与称名,古声母清浊与今声调、今声母送气与否关系,声母分化与洪细音问题,以及古今声母的具体对照情况,并对声母部分进行了一个总结。

第二部分是第六到九章,主要分析的是古韵母及其与今韵母的演变情况,如《广韵》韵母系统、韵母等第及其与声母配合关系、古开合口与今四呼关系,以及古今韵母的比较表格。

第三部分是附录,是《广韵》的反切上字表,方便初学者查阅韵书时在掌握声韵配合与古今音演变基础上据此确定某字中古音地位。

《讲义》在每章后附了许多习题,共约133道,这为学习者掌握音韵学相关术语、概念以及古今音具体变化规律提供了即时且足量的操练机会,边学边练,可以随时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内容特点与评析

《讲义》是建国后最早的音韵学入门教材,对方言和音韵学科的发展贡献显著,到现在仍是汉语音韵学和方言调查研究必读必备书目,被多所高校采用作为教材或重要教学参考书。下面将从其编写方式与研究方法的角度谈谈其特点,也谈谈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首先,《讲义》作为教材,其教学目标明确,结构清晰,叙述详尽。全书围绕使普通话研究班能通过今音来掌握古音系统,以便做好汉语方言普查工作的目标展开。其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每个部分、每一章都有明确的主题,并按照科学的顺序展开讨论。同时分析到位,例如对于声母与韵母等第配合情况,精组与见组情况复杂,但《讲义》并未一笔带过,而是详尽地列出了种种情况,还提及演变规律的多种例外情形,体现著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研究方法。

其次,《讲义》直观简洁,实例丰富,且具备即时反馈机制。此书大量使用对照表格以直观呈现各知识点,文字部分语言简洁,同时能辅以大量实例,使学习者能在来自实际语言中的实例验证中增加理解深度,并增强互动性与思辨性。每章后大量的习题是一种即时反馈机制,不仅增强了趣味性,以及讲义与学习者间的互动性,还可以作为自检手段以考察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古今韵母比较表中,北京音下留有空行,是让读者能填写方音,还方便进行对比研究。

另外还值得指出的是《讲义》运用了历史比较法、系统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古今语言资料进行对比,将收集到的各种语音现象进行分类整理,并总结出其中的规律,以建构汉语语音历史演变系统。例如叙述古声母清浊与今声调关系时先用古声调与今北京话声调对比,总结出规律后,又反从北京调类角度看归纳出今音声调大致是如何由古调类沿袭演变的。过程中还间杂一些有代表性的其他方言的对比。这样做不仅符合课程目标要求,且非常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在实际应用——例如在实际方言调查——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的方法在分析韵母等第及四呼与声母配合律、古开合口与今四呼关系等处也有使用,都对学习者从正侧两面掌握知识很有帮助。

《讲义》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教材,更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工具书。它系统地介绍了汉语音韵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广韵》的声母、韵母、声调及其古今对应规律等内容,是初学者入门音韵学与方言研究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和平时备以查阅的重要手册。不过,在阅读《讲义》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讲义》重描述,通篇都是重点识记内容,在语音演变规律的解释上有所欠缺。学习者都是探求新知的,如果课程使用该书作为教材,相信不少学习者都会对语音发展演变想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实际课堂中可以由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但单拿讲义而言,如果能稍加一些启发性或指引思维发散方向的内容,对自学这本教材的初学者而言或许会更好。

其次是对于语音演变例外的举例,有些部分是比较详细的,但有些部分却略去不提。这里不太清楚著者取舍的标准,故产生困惑。例如在阐述见系声母演变时,未将一些例外提出。比方说表格上可以看到见母今音有两读[k](归)、[tɕ]基),实际却还有[k])、[ɕ])、[l])、[tɕ])另外四读。这一点是我在做习题的过程中对照《方言调查字表》(下称《字表》)发现的,说明了课后练习的重要性。但同上所述,如果不求甚解,或者练习时仅凭《讲义》本体为据,不进行与其他文本的对读,或者无人指导,可能容易陷入一些误区。对此稍有补足的是,《讲义》中有几次提及《字表》,学习者如果实际进行方言调查,或早或晚也会发现一些细节问题。

当然,上述不足是站在我个人的立场,从初学者入门的角度思考而来的,对于已有基础的学习者而言,《讲义》仍然是一本优秀的工具书或曰必备手册。这启发我们研究学问要潜心钻研,多思多想,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同时最好有所实践,例如参与到实际的方言调查工作中去,一定会对《讲义》的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能提醒自己应当时刻保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西大语言学
整理方言资料,报道方言调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