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昌黎方言志》读后感

学术   2024-11-17 18:05   广西  

一、 背景和主要内容介绍

《昌黎方言志》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规模方言普查期间,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河北省昌黎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合编的一部方言著作,其略版为《昌黎县志》准备语言材料,其详版便是这部方言志,深入调查昌黎方言的同时也为各地汉语方言调查提供参考借鉴,196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本笔记主要参考1984年上海教育出版社重印版)。

昌黎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现属于秦皇岛市管辖,全县面积为2270平方公里(地图见附录)。昌黎县近99的人口都为汉族,说汉语;县内居住的极少数的朝鲜族、回族和满族人口在与汉族人交流时也都能说汉语。从音系角度来看,昌黎方言属于冀鲁官话保唐片滦昌小片(方言片分区见附录),昌黎方言内部大致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以城关为代表,北区以陈官屯为代表。

《昌黎方言志》选择昌黎方言作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了该区域内方言的语音系统和音变现象,其中重点调查了五个点,简单调查了193个点,首次较为全面地掌握了该区域方言的基本情况。这部方言志全书共八章,全面地描写了昌黎县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概貌。第一章简单介绍了昌黎的地理人口概况、历史沿革以及昌黎方言调査的记音工具,第二章指出昌黎方言存在内部差别,可分南北两区,并根据“今天、啄木鸟”在各地的说法绘制了方言地图表。第三章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分别举例介绍了昌黎方言的特点。第四章从声母、韵母、声调、单字声韵调的配合关系四个方面分析了昌黎方言的语音系统。第五章按照韵母分部绘制了昌黎同音字表。第六章绘制对照表从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角度举例说明昌黎音和北京音的区别。第七章昌黎话标音举例,记音材料包括新诗、谚语、儿歌、谜语、绕口令、故事和语法例句。第八章列举分类词表,词条按意义分为三十六类。

二、 昌黎方言的特点

综合考虑历史、语言事实等因素,《昌黎方言志》将昌黎方言大致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以城关为代表,北区以陈官屯为代表,它们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差别。由于南区方言特点更为突出,所以与北京语音对比时,多选用昌黎南区城关音为代表。

语音上,昌黎语音系统接近北京语音,在具体声韵调方面有一些差别。声母方面,昌黎语音有23个声母,比北京语音多了个ŋ,当昌黎语音为ŋ声母时,北京语音为零声母,如爱,昌黎城关念ŋai时,北京读ai。韵母方面,昌黎儿化音丰富,昌黎语音有55个韵母,其中有35个非卷舌韵母,20个卷舌韵母。昌黎城关的非卷舌韵母除了uoi两韵外,大致与北京语音相同,昌黎城关的uo韵对应北京语音的o韵,如婆,昌黎城关音为puo,北京语音为po;昌黎卷舌韵母中有13韵与北京语音大致相当,其余7韵在北京语音中依声母或声调分化。声调方面,《昌黎方言志》将昌黎城关声调分为七个,阴平、阳平甲、阳平乙、上声、阴去、阳去和轻声,平声分阴阳,在双字组中,阳平甲后跟重读音节,阳平乙后跟轻声。 清上、次浊上今读上声。全浊上声字今读阴去或阳去。去声分阴阳,阴去来自古去声、全浊上声,阳去来自全浊去、全浊上、还包括部分古平声字。轻声调值不固定。声韵调配合方面,ŋ声母只和开口呼拼。

词汇方面,昌黎方言的特殊词汇比较丰富,如稳(我们)、你老(您)俩么(两个)等等,书中列举了大量的词表供读者了解查询。

语法方面,昌黎城关动词“没”读阳平,副词“没”读去声,也就是说昌黎话中声调有区别词性的作用。普通话的词尾“了”和语气词“了”同音,昌黎话里面,词尾“了”读liou,写作“口留语气词“了”读lie,写作“咧”。昌黎方言卷舌化作用比普通话广,还有三种特殊作用,其一,名词卷舌化相当于名词加“里”,如“扔海去”,“海”卷舌化相当于“扔海里去”;其二,动词卷舌化相当于动词加“口留”,如“打一下”,“打”卷舌化相当于“打了一下”;其三,形容词卷舌化相当于形容词加“口留”,如“多去咧”,“多”卷舌化相当于“多了去了”。昌黎话可能补语的否定式与普通话相同,肯定式不同,普通话“动词+得+补语”,昌黎话“动词+补语+口留”,如普通话“拿得动”,昌黎话为“拿动口留”。

三、 前人评价与价值

《昌黎方言志》作为我国现代汉语方言调查的典范,对后来的方言调查工作影响深远,从读秀网的统计数据来看(图见附录),《昌黎方言志》的引证文献数量非常庞大。

下文为一些学者对于《昌黎方言志》的评述:

1991年出版的詹伯惠《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一书认为,《昌黎方言志》汲取了我国几十年间的方言调查经验并进行改进,完整度高、科学性强;是50-60年代大规模方言普查期间的方言著作里最引人注目的。

“调查细致,记音严格,重视方言词汇和民间文学的材料,注意平面的比较,在编写体例上做到由概括介绍而转向语言结构分析,还有12幅方言地图和比较详细的分类词汇。”(书本第37页)

2008年李旭、梁磊在南开语言学刊发表文章《河北方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认为,这本方言志收集的昌黎方言材料丰富,描写可靠,起到了给进一步调查汉语方言示范的作用

2019张振兴为《河北方言研究丛书》作序时谈到:“《昌黎方言志》是现代汉语方言调查研究最著名的经典作品之一,是现代汉语地点方言调查研究的范本,当然更是《河北方言研究丛书》的范本。《昌黎方言志》全面、详细地记录了河北昌黎方言的语言事实,对语言事实的描写和分析细致而精到,尤其值得我们后来者认真学习。”

关于《昌黎方言志》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昌黎方言志》的内容呈现了大量昌黎方言的语言事实,昌黎方言属于冀鲁官话保唐片滦昌小片,所以该书丰富了冀鲁官话的研究;此外,昌黎方言作为普通话的汉语基础方言里的一部分, 对它的研究还能促进对汉语的研究。利用《昌黎方言志》中所记载的词汇材料可以佐证汉语语法规律。例如,1997年二川于中国语文期刊第五期上发表的文章《关于“大数冠小数”约数表示法的几点补正》,便引用了《昌黎方言志·第八章·数目》中记载的“千十来个”“万十()个儿”,即“一千左右”、“一万左右”,来补正骆晓平《“大数冠小数”约数表示法源流略考》一文中“由两个多位数组成的格式,一般都是相邻的。如百十、千百、万千、亿万及兆亿。”的说法。可见,《昌黎方言志》的研究有利于丰富我们对汉语语法规律的认识。

其次,从汉语方言调查史角度来看,《昌黎方言志》是一部承上启下的典范著作,它突破了20世纪20-50年代方言调查的诸多弊病,又以其完整性和科学性为后来的方言调查工作提供借鉴参考。20世纪20-50年代语音研究偏重纵向演变而忽视横向比较研究,《昌黎方言志》将昌黎方言分为南北两区并进行对比,又将音系接近的北京方言和昌黎方言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的方法能够更科学地揭示昌黎方言的特点。就语言内部研究而言,20世纪20-50年代方言调查时偏重语音考察而忽视词汇、语法调查,而《昌黎方言志》把方言作为一个结构整体, 联系其语音、词汇和语法展开调查,如昌黎城关的兼类词“没”,作动词时念阳平,作副词时念去声,说明昌黎城关区的方言可以通过声调来区分词性。此外,在语音研究方面,《昌黎方言志》跳出“字音”的框架,详细地记录了各种连读变调现象,尤其是各调类在轻声前的变化为我们语音研究关注语流音变树立了典范

再次,《昌黎方言志》的调查方法也值得后来的方言调查工作学习。它采用国际音标而非汉语拼音记音,能够更全面、精确地描述方言语音;在方言描述方面,《昌黎方言志》在实地调查基础上与地理科学相结合,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不同区域的方言情况,方便读者更直观地看到调查结果。

四、 讨论——关于声调的划分

2006年谷素萍在邵阳学院学报发表文章《<昌黎方言志>评述》认为,《昌黎方言志》将昌黎城关的调类划分不够合理。首先,轻声一般不能当成是一个声调;在这种调类划分里所有的阳去字都有又音,给制作同音字表带来了不便。她认为,轻声声调可直接去除;阳平乙可与阳平甲合并为一个阳平调13(阳平甲)定为本调而把11(阳平乙)和其他特殊情况看成是变调

2019张振兴为《河北方言研究丛书》作序,认为《昌黎方言志》的声调划分全面、详细地记录了河北昌黎方言的语言事实,对语言事实的描写和分析细致而精到。他认为,如果不考虑轻声,昌黎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但昌黎话有很重要的轻声调,它跟阳平、去声关联密切。所以首先要把轻声入调,然后再把阳平分为甲、乙两类,把去声分为阴去和阳去。

从现代汉语声调划分原则来看,尽管昌黎话的声调情况比较特殊,但并不应该划分为七个声调。一方面,它的轻声调并没有固定的调值,所以不应归为一个调值。另一方面,关于阳平声调的划分,阳平甲不在轻声前出现,阳平乙只在轻声前出现,两个声调并不对立,归为一个声调更为合理,至于个别特殊情况可具体加以区别。

五、 不足与启发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昌黎方言志》也有一些遗憾之处,主要体现在研究体系上面的缺陷。例如,语言系统整体方面,关注了昌黎方言的内部南北区、昌黎音与北京音的横向比较而没有将昌黎音系与中古音系作纵向比较,探究其演变规律和历史定位。《昌黎方言志》所忽视的历史比较在方言调查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历时比较可以使我们对方言作历史透视,理出方音的历史层次,对方言作历史定位,进而能够更好地为共同语研究做贡献。因此,现在的方言工作者在进行方言比较研究时,通常需要兼顾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以现代共同语为参照的同时,也拿方言同广韵系统作比较。在语言系统内部结构方面,《昌黎方言志》的语法研究比于语音、词汇研究要薄弱一些,只是单独列举了4点昌黎方言特殊的语法现象,对昌黎方言的语法研究还停留在形式层面,没有作整体描述,不成体系。昌黎方言语法是昌黎方言的使用规则,缺少对昌黎语法的系统描述不利于我们了解昌黎方言使用情况的概貌。

《昌黎方言志》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方言大普查基础上对方言进一步探索的著作,代表了二十世纪方言调查的高水准,尽管从现代眼光来看《昌黎方言志》有一点遗憾,但其范本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于我而言,《昌黎方言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大量记录昌黎方言语音、词汇的列表。《昌黎方言志》里面大量的语音、词汇材料为我们了解昌黎方言、学习方言调查方法打开了一扇窗。一方面,《昌黎方言志》对二十世纪中期的昌黎方言进行科学而细致的描述,很好地保存了当时昌黎方言的音貌,为后人了解当时的昌黎方言提供了可靠材料;另一方面,我国的方言调查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前人的探索,《昌黎方言志》将地理学与方言调查有机结合,选定特定代表词语对其在不同方言小点的发音情况进行对比描述,在方言小点分区划片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六、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昌黎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昌黎方言志[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2] 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

[3] 李旭,梁磊.河北方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南开语言学刊, 2008(2):6.DOI:CNKI:SUN:NKYK.0.2008-02-020.

[4] 谷素萍.《昌黎方言志》评述[J].邵阳学院学报,2006,(02):89-91.

[5] 本刊讯.《河北方言研究丛书》出版[J].语文研究, 1999(001):000.

[6] 二川.关于"大数冠小数"约数表示法的几点补正[J].中国语文, 1997(5):2.DOI:CNKI:SUN:YWZG.0.1997-05-023.


西大语言学
整理方言资料,报道方言调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