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陈松岑先生的《语言变异研究》后,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实践”、“调查”之于语言研究的重要性,在语言研究中掌握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并清楚每种方法的适用对象和优势弊端是很有必要的,这种科学实证精神值得当代语言研究借鉴学习,同时书中对语言变异理论目的、方法等的剖析奠定了我国社会语言学的基础,书中关于语言变异和语文规划的关系的讲解体现了语言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一面。
一、引言
本书是许嘉璐、陈章太主编的“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丛书”的一种,1999年12月于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8万字,分为上下两编,理论篇和方法篇,在上篇陈松岑老师从宏观到微观对相关语言观和理论做了介绍。第一章集中讨论语言的本质,强调社会语言学对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相互沟通信息和感情,并依靠它得帮助组成复杂的社会网络的交际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使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的重要手段。从这个定义出发规定了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的变异,同时指出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以变异网络的形式而存在。第二章对古代印度、希腊、罗马人和我国关于语言本质和语言变化的认识作出说明和介绍,并对19世纪人类语言观迅速发展的动能进行归纳,引出近代语言变异理论的建立和发展,重点介绍了专就语言的变异提出系统理论的伦敦学派和美国的社会语言学所持的语言变异理论。第三章重点介绍拉波夫等社会语言学家所代表的有关语言变异的观点,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语言变异进行分类,一是从语言变异的成因分为内部变异和外部变异;二是从变异在语言系统中出现的范围或层次分为系统变异、分布的变异、实现中的变异和偶然的变异;三是从变异在语言社会中的作用分为言语社团的象征、语体的标记、“陈规”或“偏见”等三种类型。第四章在研究方法和目的上对社会语言学和传统语言学的区别进行剖析,提出了语言变异研究方法的八项原则,并对语言变异具体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和描写方进行描述。第五章揭示了与语言变异相关的各种外部因素,重点关注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使用上的变异,对语码转换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第六章强调社会语言学要从语言的共时变异中去寻找正在进行中的语言变化,进而介绍了相关方法:显象时间和真实时间。
二.《语言变异研究》的特色
(一)内容全面且重点突出,论述循序渐进,脉络鲜明。
陈松岑老师的《语言变异研究》分为理论篇和方法篇,涉及面很广,包括对语言的本质问题的深入探究,古印度、希腊、罗马和古代中国的语言观的纵向流变和横向比较都有涉及,从语言的本质出发,强调社会因素对语言变化的影响,重点放在对语言变异理论的阐述上,从指出“语言以变异网络的形式存在”到“语言以这种特殊的形式存在的原因”,以及在阐述古代印度人、希腊人对语言本质和语言变化的认识中强调“研究语言本身-承认语言变化-语言为什么变化”的思维脉络推进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在介绍伦敦语言学派和美国社会语言学派的语言观后总结出这样一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语言观:语言不是一个静止的、自给自足的、同质的、观念的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发展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是“生物的人”转化为“社会的人”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是密切联系社会,并收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产生变异形式的一特殊符号系统。
(二)学以致用和实证调查的学风贯穿全书
在下片的方法论介绍中,陈老师强调将这些方法论的原则贯穿到实际的研究中去。例如在说明搜集语言变异材料的方法时,有社会调查法和科学实验法,前者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现场隐蔽语录、参予观察法。在介绍方法时,陈松岑老师从实践出发,通俗易懂地剖析了在实际调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问卷调查法首先内容必须简明扼要,不要把调查的项目提的太多,否则会影响答案的质量,其次提问要明确,答案最好是非开放性的,最后还必须考虑所设计的问题时是否会影响说话人的语言态度和对语言变异的评价,也指出了问卷调查其实是一种“广种薄收”的调查法,就这样一一说明了每种方法的优点和特点,最后得出实践调查一般是方法多元化结合的结果。
三.本书的不足之处和对后续研究的启发
《语言变异研究》无论是对语言本质问题的重视、语言变异新兴理论的剖析还是语言变异研究的方法的介绍,都展现出宽阔的学术视野和实证精神,以及重视语言变化的连续性和共时、历时变化的结合,其统计分析方法对跨学科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但却不是无可挑剔的,本书在笔者看来或许有些小小的缺憾,一些内容及编排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也为学科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首先在本文的例子和语料提供方面,语言系统内部结构层面的语音、词汇、语法占多数,在语言使用和语言变异上的语料不足。作者认为语言是以变异网络的形式存在,且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正在进行中的语言变化,相较于历史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的“有失偏颇”或者“不够全面”,陈松岑指出社会语言学重视影响语言变化的外部因素,社会语言学真正把语言的共时变异和历时变化联系起来,“用现在说明过去”,如若有更多的相关语料佐证则会更有说服力。
四.结语
在《语言变异研究》中,我们看到了认识语言本质的重要性,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陈松岑老师在上篇的理论篇花了很大的篇幅带领读者在认识语言的本质问题上深入耕耘,对近代和当代语言变异理论也作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只有伦敦语言学派和美国社会语言学才对语言变异理论有较为系统的理论。用新颖的视角剖析了“变异”和“变素”的关系,对语言变异的原则、分类都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介绍。搜集语言变异数据方法作者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基于自身研究实践项目: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对语码转换研究的步骤和过程作出示范,进一步强调了实证精神,在今天的语言研究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缺乏语言发展史的史料时,如何在共时变异中寻找进行中的变化?作者也给出了答案:显象时间和真实时间一起结合起来。同时,作者对语文规划也有独到见解,语言变异和语文规划之间有联系,正是因为语言有各种变体和变异,我们才需要规划,才有可能干预、预测语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