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让我快速成长的工具(附示例)

文摘   2024-10-13 06:51   山东  

全文字数1720字/预计阅读3分钟

今天是周末,写一篇轻松、不烧脑的文章,最近输出量挺大的,每天几乎输出2000-5000字,有时会同时更新两个号。
我发现自己输出能力变强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持续地写复盘日志。
输出能力提高的一个迹象是,越写越能写。
这或许就像卖油翁所言:无他,唯手熟尔。
开始写复盘日志得益于无意间读到的《复盘》这本书,至今我也没有读完。
只不过在读到触动自己的那章节后,就开始写起来了,后面的内容一直没有看。
扯点题外话,现在看书我已经不讲究从头开始看,也不讲究一定要看完了,这是和之前最大的不同,现在是看到有用之处,立马实践。
反而让我愈发地感受到读书的作用了。
目前我也只是在实践日复盘,像周复盘、月复盘、年复盘,我还没有实践起来,想着一步步来,先把一个能力夯实了,再进行下一个。
《复盘》这本书提供的日复盘的方法分为三个步骤:
01.
记录
书里说的是记录重要的事情,与哪些人在一起,有怎样的互动,以及当天的情绪状态如何,都一一记录下来。
我在实践的过程发现,按照时间线,从早到晚,这一天经历了哪些自己想的起来的事情,都可以记录下来。
你可能觉得这岂不是写成流水账了?
没错,我最初记录就是抱着写流水账的心态,因为这样才让我不害怕记录,才觉得有的写,可以写,这一点非常关键。
以前我对复盘有着很深的误解,总觉得复盘就是不断反思,可是我一点儿也不愿意反思,因为有点费脑细胞。
当我以写流水账的轻松心态去回顾这一天的经历时,我发现记录的门槛一下子降低了许多,太容易了吧,没有了畏难的情绪,记录这件事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在第二步里会进行说明。
02.
反思
顾名思义,选取你认为这一天中相对重要的事情进行反思,可以以情绪事件为线索,也可以选取当天与你交往的人中,有价值的对话,剖析其中值得反思的内容。
当我开始写复盘日志的时候,我的重点并不在这里,前面说了,我不喜欢反思,太费脑子,于是热衷于记录。
可是最为神奇的地方也在这里,当我事无巨细地记录时,我逐渐找到了感觉。
就像《复盘》这本书里写到的:回顾的过程,就像一个像素模糊的照片,慢慢变得清晰起来的过程。当事件变得愈发清晰的时候,你自然会看到很多之前看不到的东西,包括潜在的问题、错误的行为习惯、固有的模式等等。
所谓神奇的事情,就是在持续记录的过程,自然而然地进行了反思。
我们要做的就是迈出“记录”的第一步,然后第二步的“反思”才会徐徐展开。
书里有句精辟的话:最好的反思,就是忘记反思。
人的很多情绪、想法、信念、模式,都隐藏在每天发生的一些细节当中,如果不先把发生的这一切回顾一遍,我们很难谈得上反思。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记录就是巧妇的米,没有记录,就没有反思,记录就是反思的原材料。
我们很多人包括之前的自己,畏惧复盘、反思,就是跳过了记录这一步,想要直接反思出结果,显然是巨大的挑战。
所以,复盘就是老老实实的记录,回到某个发生的当下,慢慢的“过一遍”,反思也就在其中了。
当我在记录完成后,会把回顾的过程产生的反思部分单独剪切出来,放到第二步反思的模块,让复盘日志更有条理。
03.
行动
复盘是行动导向的,如果复盘之后不去行动,那复盘也就失去了意义。
有了前两步的记录、反思后,我们就要落实到行动上了,我把书里第三步“提炼”改为了“行动”,更加一目了然。
毕竟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指导我们更好的行动,走在正确的路线上,向着既定的目标靠近。
这一步,我会重新阅读反思的内容,并且从中提取可以行动的点。
为未完成的事项找到解决办法,为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改进……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不记录下来,就会任由这些混乱的思想停留在脑海里而不知所措。
当所有的想法得到记录和整理的时候,我们的问题也就逐渐有了答案,这也就是反求诸己。
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与其向外求,不如向内求,不要忽视自己的力量。
写在最后
有了以上理论的支持,你就能明白这种简单的复盘是多么令人动心。
下面附上我昨日的完整复盘日志,供你参考。


ps:我把复盘第一步的“记录”改成了“回顾”,回顾这一天,感觉更贴切,名称无所谓,自己好理解就行哈。
这就是我的复盘模板了,这也是越写越好,越写越能写,对我的个人成长和写作帮助很大的一个工具
复盘日志,不仅让每一天有迹可循,也让每一天的生活更有深度。
感谢你的阅读,喜欢点个【】和【在看】支持一下吧~
-END-
往期推荐:
2024年改变我人生的一本书

经历降薪后的一位普通人的现状……

我是这样走出焦虑的,相信你也可以

看完《凡人歌》原著,我学会了这两件事

点点分享、点点、点个“在看”不失联

麦穗读书
分享读书、生活感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