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人生只能由自己定义

文摘   2025-01-20 19:24   山东  

又刷了一遍电影《好东西》真不敢想象如果是我们的“父辈”看了会怎样的抓狂!

这部影片试图在打破一些什么东西,它呈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我看完后产生的第一个想法是: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

我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从来没有想过我会面临“重男轻女”、“怎么也得生一个男孩”的问题,我以为距离那个年代已经很久远了,原来它一直都在。

我是家里的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从未感觉到父母有重男轻女的倾向,甚至还觉得自己才是被偏爱的那一个。

因为父母的教育理念总是,大的让小的,我哥哥没少让了我,以至于每次父母调和我俩的矛盾时,我从来都是有恃无恐。

所以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意识到性别的不同有什么大不了的,仅仅是男女的一种属性。

后来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两个女孩,我觉得挺好,我爸妈也没啥意见,我就以为所有人都没有意见。

慢慢的我才知道,不是这样的,田同学的家人一直很在意,在二宝两岁的时候,他奶奶就对我说,再生一个吧,还为我算过,下一个定是男孩。

当八十多岁的奶奶这样讲时,我并没有特别生气,我还是理解老一辈人对男孩的执念的,再加上奶奶本人就生了6个孩子。

再后来,每次过节回去,我发现总有人在劝我生男孩,比如田同学的堂亲、表亲以及其他沾点边的亲戚。

慢慢的我就发现了一个规律,劝我的那些人,都是有男孩的,要么一个,要么两个。

哦,至此,我才明白,这是在我面前炫耀他们有男孩的,而我们没有就比他们低人一等喽?

他们劝人的理由竟然是,怎么这也得给老田家留个后代。

真是震碎我的三观,难道女孩就不是后代了?

他们又说,将来你们老了这些资产留给谁啊?

天哪,留给我们自己的孩子啊,还能留给你们?

我从来不相信那些打着为你好,为你着想的人,是真的为你。

我有这种偏见,是因为我很小的时候就看清了亲戚这个词的真面貌,并不是想象的那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反而是躲得远远的,就像从来不曾认识。

有一次老家的人来济南玩,田同学接待了他们,吃饭期间一位堂兄竟然以一副过来人的样子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讲,趁着年轻,赶紧再生一个。

我当场就跟他争论,差点翻脸,田同学示意我别这样。

还有一次,那是在老家,一个被称呼为二叔的人,见到我们的那一刻,就开始讲国家生育政策放开了,可以要三胎了。

我说,我们不要了,两个孩子正好。

不知道怎么的话题又扯到了性别上,还说他有人,可以帮忙鉴定性别。

我就问他,如果是女孩,就不要了吗?

他咧嘴一笑,不吱声了。

这都是一些什么人啊,还跑来家里恶心人,竟然还要称呼对方一声哥或者叔。

本来我不想写出来,我发现看完《好东西》竟然对此有了新的感悟。

有一次田同学无意间跟我透露,上次他回老家时,他爸又给他提了生孩子的问题。

我才知道,他爸竟然也是这样的人,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自家人的想法,我无比的震惊。

然后我就对田同学说,如果家里人再提这个话题,你就像影片中的前夫一样,说自己结扎了,断了他们的念头,封上他们的嘴巴。

前几天我爸在小区认识了一位玩伴,我爸以为他也是像自己一样在给儿女看孩子,那人说,还没有孩子呢,两个人都快40岁了,就是不生小孩,他是来做思想工作的,结果孩子们根本不听自己的。

我当时在厨房洗碗,听我爸讲了这件事,我对爸爸说,您别吃惊,不要孩子现在已经很正常,他们还结了婚就已经不错了。

未来的世界我们不敢想象,我不知道她们俩(我的两个小孩)长大后,还有没有结婚一说,这个世界在变,并且在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变化。

小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在这里扎根,我以为会像你们一样,一代代种地为生,一辈子买不起楼房、车子。

现在的生活不是我们可以预料到的,那为什么要干涉后代的生活呢?

人的一辈子很短暂,过好自己的一生就好了。

尤其是经历了我奶奶的离去,人最终的归宿就是一把灰,眼睛一闭再也左右不了任何事情,为何不在有生之年,好好享受这趟人生的旅程,非要节外生枝、横加干涉?

我爸妈在这一点上还是非常与时俱进的,尤其是我爸,他说一个女孩也很好啊,两个女孩好上加好。

我的原生家庭在我这个女性身份上给了我满满的安全感,或许这也是我不怯场,敢于和那些劝说我生男孩的人据理力争的原因吧。

正如《好东西》里所展现的,未来或许男性不再是生活里的必须,单亲妈妈或许是一种常态,不生孩子也无所谓,同性之间也可以过得美满,世界在变得足够多元和包容。

而当下的世界里,竟然还有这种非生男孩不可的迂腐思想,所以我在开头才说了那句话,无法想象那些催生男孩的人看了这部影片会做出何种表情。

最后再来谈谈我对亲戚为你好的偏见。

那些打着为你好名义的人,仅仅是动动嘴皮子,孩子生下来既不能为你提供帮助也不能为你分担丝毫经济压力。

假如再生一胎还是女儿呢?假如再生一胎妈妈出现意外呢?假如再生一胎孩子有问题呢?

这些后果他们统统不去考量,张口闭口为你好,听来实在令人作呕。

有时候我会邪恶的想,他们巴不得毁了你的生活,谁让你过得比他们好。

我是一个疾恶如仇的人,无法做到对内心不认同的、讨厌的,但表面上还要假装和气,我的脸上会呈现心里的想法。

所以,不会逢场作戏的人,注定是适应不了大场合的家宴的。

我唯一不太认同《好东西》里的一点就是,人可以跟没有感情的人上床这件事。在这一点上或许我又是另一种传统了。

或许这也是影片所要传递的某种“自由”吧。

或许我们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顽固吧,但我认为只要求自己就好,不要评判他人,毕竟他人的生活里根本没有你。

愿我们都能过上不被定义的人生,如果一定要定义,那也只能是自己。

— THE END —

作者简介:

麦穗,程序员,家有两个小朋友,终身成长践行者,喜欢早睡早起,热爱阅读和写作,分享读书、成长、生活感悟,记录自己的人生剧本。

麦穗读书
分享读书、生活感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