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个人持续行动的真相是什么?终于明白了!
文摘
2024-10-12 12:42
山东
全文字数3298字/预计阅读6分钟
某一天看到一篇励志文章或者书籍,开始觉醒,发奋学习,日日精进,感动到自己都想哭。可是呢,持续了一段时间,不管是出于看不到努力的希望还是其他原因,你又回到了老样子。虽然行为回去了,但是思想却没有回去,你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但却无力改变,任由自己颓废堕落,看着那个不思进取的自己,过着不想要的生活,非常痛苦。说实话,这个就是我曾经的状态,我很想变得自律,成为真正的长期主义者,无奈最终都是三分钟热度,经常半途而废。这说明我的负面本能太强大了,想要变好的欲望不足以与之对抗,最终败下阵来,任由本能驱使行事。好在,我从未放弃过自己,我觉得只要一个人不从心里给自己定性,一切还有改变的可能。最近又深入学习了关于持续行动的知识,对我的启发非常大,分享给间歇性努力持续性躺平的小伙伴,希望对你也有所帮助。平时我们应该看过不少自律相关的内容和方法论,但这些知识仿佛具有时效性似的,只能管一阵子就不起作用了。有时候我也很纳闷,为什么学了这么多关于驱动力、自律的相关知识,但自己的改变却微乎其微呢?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这些知识我们从未真正的消化理解,只是眼睛会了就以为自己懂了。直到我从博主@Morty那里听到这么一句话:一杯苦水,无论你用什么方法论,怎样去整理心态,都改变不了它苦的事实。就是这句话,给我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就像是戴了一副模糊的眼镜,被擦亮之后突然看得清楚了。持续行动的真相就是苦的,这是不变的事实,并且会一直苦很长时间,甚至一生。而我之前不断地学习各种知识,只是为了逃避苦,想看看有没有无痛行动法,有没有那种明白了底层原理后,就能克服基因里的负面天性,然后自发地奋发图强,一发不可收拾的妙招。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吃苦,并且忍受苦的过程,忍不住就停歇,忍得住就出彩。在短期诱惑和长期收益之间,能吃苦的人会做出明智的选择,而不能吃苦的人,只能在本能的驱使下被所谓的命运推到一个自己从未打算去的地方。吃苦的说法是对我自己能理解的角度而言,它也可以是其他名字,比如自律,替换成这个词汇也是一样的。博主@Morty用一间房子的例子,解释了“熵增”的现象。一间刚盖好的新房子,如果长期不去管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间房子会布满灰尘,家具腐朽,老化,直至坍塌。房屋老化的过程就是“熵”在不断增加的过程,也就是“熵增”。人类基因里的很多特性,比如懒惰、短视、避难趋易、急于求成等,如果放任这些天性,就是放任熵的增长。短期内我们会感到很舒服,但长期来看,我们的生活一定越发的糟糕,最终这些混乱反噬出更大的痛苦,将我们吞噬。继续用那间房子来说明,不管它的后果是坍塌,但如果一直有人打扫和定期修补,那么房子的寿命就会延长,这就是外力干预的结果。当我们提前打了“成长就是不断吃苦”的预防针,可以说迈出了成长的一大步。这个时候我们再去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就起到锦上添花的辅助作用了。我们都会关注一些自己喜欢的博主,看到他们做着喜欢的事,过着我们向往的生活,竟然还能有源源不断的收入,看上去似乎也不怎么费劲(吃苦),很是羡慕。这是因为他们的人生已经进入了相对比较理想的状态,也就是“奖励循环阶段”。我本来想用旅行博主房琪来举例,很多人都羡慕她,一边旅游一边赚钱,这生活实在太美好了,两个字概括“玩赚”。苏敏选择出游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逃离那个窒息的家,去外面散散心,也是为了寻找更多的自媒体素材,这在她的自述和纪录片中不止一次地提及过。一开始不火的时候,她在外旅行吃了很多苦,钱不多的时候就在免费停车场一住就是半个月,直到下个月的退休金打来,才重新上路。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苏敏不仅换了车,还接了广告代言,以她为原型拍了电影,出了书,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成了中年女性觉醒的代表。同时她也成了一直在路上的真正的旅行博主,过上了一边旅行一边赚钱的生活,活成了人人羡慕的对象。只要拍摄旅行视频,就有曝光,就有流量,就有金主找上,就有钱赚,在这种物质奖励的驱使下,就会固化一个人的行为。也就是说,只要奖励(赚钱)足够多,所产生的动力,就非常强大,就能盖过我们的负面本能,让人的行为进入一个长期强化的过程。可是在我们没有熬过黑洞期,没有坚持到人生拐点来临的那一刻之前,我们该怎么做呢?在没有任何正反馈和奖励循环的情况下,有且只能靠意志力。我们知道靠意志力去做的过程注定是苦的,这又回到了苦这个层面上。即便是进入了奖励循环的阶段还是要吃苦的,就像房琪的评论区,有人羡慕,有人也给出了中肯的评价,拍摄、剪辑、服化道具、文案等都是很累人的。这也是我在前面说的,持续行动的真相就是苦的,这种苦甚至会伴随一生。只不过同样是吃苦,有奖励和没奖励的体验感相差太远,有奖励,这些苦吃的甘之如饴,没有奖励,这些苦是真的需要忍耐。所以,在我们尚未迎来胜利的曙光之前,就是需要靠意志力坚持行动的。我在看《自控力》这本书时了解到,意志力虽然像肌肉一样有极限,但也可以通过训练实现意志力的再生。意志力的产生通常来自恐惧和渴望,也可以说是痛苦和喜悦。当我们恐惧什么或者对什么感到痛苦时,为了逃避这种恐惧或者痛苦,我们就会产生改变的动力。比如,我为了逃避失业带来的痛苦,开启了副业;为了弥补降薪的经济空缺,开始了写作变现。但恐惧或者痛苦一旦得到缓解,进入相对平和无压的状态后,我们的动力也随之减弱。比如,我靠流量主变现的目标和我降薪损失的部分相抵消后,我就会感到压力减轻,那么更文的动力也就没有那么强烈。所以,我们靠恐惧或者痛苦激发驱动力迈出第一步后,还需要另一种策略提供长期坚持的动力,来驱使我们持续前行。也就是,我们要有足够的渴望或者说对喜悦的追求,我们才不会仅满足于最低标准,而是会向着更大的目标迈进。比如,赚钱这件事,没有谁不渴望,但总有人拿着固定工资安于现状,也总有人不满现有的薪水,而是在职场上叱咤风云,走上升职加薪之路,亦或者,下班后高度自律坚持做副业。我现在能明显感知到,我在降薪前后对赚钱的渴望程度的强烈不同。以前有工作兜底,写作赚不赚钱无所谓,现在不这样想。我的文章不赚钱,说明我写得不好,没有价值,对别人没用。那我改,我重新推翻了再写,我不断尝试,不断去看那些反馈,不断调整,我不嫌麻烦,不嫌辛苦,因为我足够渴望。所以,我现在就是靠着恐惧和渴望在为我的意志力,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每天5点起床,我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现在依然很少能感受到起床的动力。偶尔也会给自己5分钟的赖床,尤其是马上天气越来越冷,黑夜越来越长,早起会更加艰难。而今我又有了知识的加持,对持续行动也有了自己的理解:那就是不要想着逃避苦,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忍受付出的辛苦。这句话今天写出来和往常不一样,以前是别人告诉的,现在是自己懂得的。特别喜欢房琪在《真希望你也喜欢自己》这本书里的一句话:抱怨出身,是弱者无能的表现;逆风翻盘,才是强者无声的争辩。感谢你的阅读,喜欢点个【赞】和【在看】支持一下吧!
经历降薪后的一位普通人的现状……
我是这样走出焦虑的,相信你也可以
看完《凡人歌》原著,我学会了这两件事
点点分享、点点赞、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