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共计 | 1846字 预计阅读 | 3分钟
这段时间工作上开始忙了,我还挺开心的,因为我喜欢忙碌的状态,使我心安,而且独自研发项目非常自由,无论你的代码怎么写都不会受到他人的干扰。
我享受研究新功能的过程,尤其是测试成功的那一刻,小小的成就感使人无比快乐。最重要的是这能让人感觉到自我价值。
十多天前,小宝感冒了,每当夜里咳嗽时就需要抱睡,因为休息不太好,整个人很疲惫。
连着两天夜里不用起来了,终于可以睡一个整觉,有了对比才发现不曾留意的幸福,有时候睡个安稳觉就是一种幸福。
今天我妈说我,过年的时候,小宝让他们带走,大宝让孩子爸爸带走,我一个人留在济南也不知干什么。
说的我好像是一个很坏的妈妈,其实那只是句随意的话,连玩笑都称不上,因为我没有开玩笑的对象,我只是想要体验几天不带娃的日子而已。
有时候不能实现,说一说就假装体会过了。我并非讨厌带小孩,只是累了想要休息一下,充满电继续陪伴她们。
孩子们也有在滋养我,我曾说过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把自己重养了一遍,感受了生命的神奇,弥补了曾经的缺憾。
和孩子一起成长是一种很复杂又幸福的体验。
除了工作以外,我现在懒得动脑,也就陷入了只输入不输出的状态。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如果只输入不输出就会消化不良,难受无比,所以我需要释放,哪怕释放比率是0.1呢。
我写过我的困惑,我的内心感受,我所想到的解决方法,当然,我也未必全都做到,有时候上苍就像故意在跟我开玩笑,每当我决心做一件事时,总会紧跟着出现各种阻挠。
受到挫败的我,都不敢再抱有任何希望了,我总感觉周围就像有个看不见的东西在盯着我的一举一动,只要我一有风吹草动,它就出来横加干扰。
这或许是我的潜意识在归因,因为我们总习惯对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找到一个说法。
比如工作忙、孩子需要照顾,一定会和更新文章冲突,然后我就心安理得的放弃了更新,因为我忙嘛,没有时间。
可事实上,工作和照顾孩子之余,还是有时间的,我却用来刷手机以及陷入各种负面情绪的内耗中。
有时候觉得时间太碎片,不想利用,就想消遣,不肯珍惜难得的片刻时光,只好任其流逝。
还有一种情况是自我要求太高,总想要写出深度好文,有了这个标准就是一种无形的阻力,所以这次我打算降低标准,能写一点是一点,总好过什么也不写。
最近在重温琼瑶的自传《我的故事》,琼瑶与前夫庆筠因文学和写作相识,庆筠写作总是很慢,字斟句酌,一定要十全十美,或许是因为科班出身的缘故,自我要求总是很高,极力想要写出有意义有深度的作品,但好几个小时过去面前还是空白的稿纸。
我突然觉得,虽然我不至于如此,但也陷入了这种自我限制中,所带来的结果就是什么也写不出。
庆筠一生热爱写作,直至退休后还向琼瑶解释自己终于可以好好开始写作了,的确让人愕然,对我也是一种警示:
想做的事情就去做,不要纠结,不要怀疑,不要自我设限,把自己搞得烦躁不安什么也做不成,还总找借口。
早上看到牧心的一篇文章深有感触,她说:既然选择了做,就无条件相信自己,全身心投入,把战线拉长,把眼光放长远,养成自己的节奏和定力,哪怕慢一点也没有关系。
我写的,未必能好好做到,但正因为还做不到,所以更要继续写,继续鼓励自己,继续相信,继续坚定。
就是这样,因为经常做不到,所以才要经常写,既是提醒也是鞭策,因为谁都没有义务这样做,只有自己去督促自己了。
罗素说:人的放纵是本能,自律才是修行,短时间能让你感到快乐的东西,一定能够让你感到痛苦,反之,那些让你感到痛苦的东西,最终都能让你功成名就。请记住低级的欲望,放纵即可获得,而高级的欲望,克制才能够得到。
我是越来越体会到,想要的生活需要去规划和克制,而不是顺从于本能。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跌倒了再爬起来,而不是一蹶不振。
2024年就剩最后半个月了,我调整了下心态去面对未来的生活,因为我发现有时候事情能不能做成,不取决于事情本身的难易程度,而是自己的状态,状态不对,就难有行动力。
一个好的心态,离不开良好的睡眠、合理的饮食习惯,以及看待问题的视角,也就是“调频”,让自己的能量场处在一个较高的状态,远离或者忽视一切带给自己负面情绪的事物。
同时去做一切有利于恢复能量的、让自己明朗起来的事情,比如向家人请个假,逛一逛书店,进行一次精神的滋养。
或者去一个心心念念的地方,进行一次放松,最近特别想去宽厚里大冰的小屋坐坐,为此我还查询了里面的饮品,除了酒以外还有饮料可以选择,正在找寻机会中,几乎每个周末都有别的事情,没关系我再等等。
不忽视和轻视任何微小的改变,因为所做的都是为了让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之间的差距,变得更小一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