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每一次的失败也不是没有一点意义,因为对要放弃的感觉过于熟悉,那么在这种气味袭来的时候就会嗅出,提前做好防范。
这幅心路历程图有点类似地图,把它拿在手仿佛不容易迷失,就有了某种确定的存在。
以前从未把这种状态如此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这次我特意把这张图保存下来,放在显眼之处,一来作为提醒,二来作为对照。
在每个节点来临之前,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冲向终点的滋味还没有品尝过呢!
在阅读《自律100天,穿越人生盲点》这本书时,里面有一点对我启发特别大:
提前考虑在执行计划的过程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并且想出应对之策,那么当真的情况发生时,就可以实现见招拆招。
在这100当中我可能会遇到哪些障碍呢?
1、遇上周末
周末与工作日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难以掌控,就单独拿起床这件事来说吧,我如果醒来,二宝不知通过什么方式就能准确的感知到我不在她身边,不多久她也会起来要你陪她玩,本想趁她睡觉做点事情根本不可以。
周末的家庭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的挑战,电视的嘈杂声,孩子的吵闹声,还有杂七杂八待处理的事情堆在那儿,你想置身事外做自己的计划有点难度。
能想到的解决方法就是按照工作日的节奏照常起床出门,随便找个容身场所(咖啡馆、书店等),把当日要做的事情集中精力搞定再回家。
2、情绪问题
不得不说情绪也是一种无形的阻碍,它会影响做事的状态,心情不好,情绪低落,就难有热情去做,甚至抵触去做。
这对于要养成某种习惯,完成某件事的人来说不可忽视。
解决情绪问题的方法,不是吃东西也不是歇斯底里地发泄一通,而是把它写下来。
这是我在写复盘日志中偶然发现的,记得有一次跟家人发生了摩擦,不被理解的感受令我很崩溃,我就复盘了这件事。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逐渐冷却,还开启了换位思考的模式去理解对方,但如果不写下来,我就会在脑海中放大自己痛苦和委屈,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解决方法,我在notion中为自己建立了一个“情绪宣泄口”的资料库,这样我有任何的情绪都可以放进这里,哪怕是想要骂人的话都可以写出来,只有情绪问题解决了,其他事情才有望进行。
3、做事顺序
根据要事优先的原则,尽可能早的完成计划,因为每拖延一分,就会增加一丝紧迫感,完成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虽然我知道要事优先的重要性,但我总是会跟随本能先做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这一点需要有意识的觉察。
如何判定哪件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的一个依据是,浏览待办清单,然后问自己,哪件事如果没有完成,我会焦虑甚至是负面的自我评价?
以此类推,按照这种心理感受的标准去给事情排序,一天下来我们的自我满意度会提升。
以前虽然一天做了不少事情,但自己最在意的那件事没做,整个人的自我感觉会很差,这次打算利用100天的时间去调整这一点。
4、规律性
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是习惯养成之道。
对写作来说也是如此。
村上春树说:做一项长期工作时,规律性有极大的意义。写得顺手时拼命多写,写得不顺手就搁笔不写,这样是产生不了规律性的,因此我就像考勤打卡那样,每天基本不多不少,就写十页。
我发觉自己在写作方面属于不稳定型的,灵感来了多写点,没了就停止了,这种不稳定性也是100天写作要面临的一大障碍。
导致自己无法规律写作的最主要的原因,无非是没有什么可写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到的是:
平时留心感兴趣的话题,及时放进收集箱里,没有表达欲的时候,就来这里看一看。
借鉴《写作100天,穿越人生盲点》这本书带来的启发,持续记录和复盘自己每日要做的3件事,我发现只要动笔就会像纺纱一样,源源不断地纺出来更多的文字,记录和复盘更像是写作的启动器。
让多感官得到刺激,不要总是一种方式学习,除了看书之外,还可以像罗胖讲的“走出去”,体验多了也会激发表达欲,素材不仅在书里,也在路上。
5、完成最重要
在两天的课程里,潇洒姐反复提到一句话:写完,就是写作中最重要的部分。
这对于自我要求较高的我来说也是需要格外留意的,因为我总是写着写着就开始自我不满,接着自信心降低,再不肯动笔了。
不可否认高要求是件好事,但有时候它非常阻碍量变产生质变的到来。
这一次呢,无论写得好坏,我要克服的就是放下评判,完成最重要。
我能想到的关于可能会发生的障碍大致如此,如果再想到其他的,那就继续补充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