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1804字/阅读时间预计4分钟
![]()
在追求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通过亲身实践,我发现了两个简单而有力的方法,它们不仅加速了我的成长,还为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我成长最快的时间就是今年9月中旬,从9月21日开始在公众号上认真输出,写了9篇文章,其中有3篇得到平台的推荐。![]()
也让我第一次品尝到了写作变现的甜头,同时极大地缓解了这段时间的焦虑,这篇文章就是对这段时间经验的复盘和分享。
这段时间我之所以成长最快,是因为我做对了两件事,总结起来只有四个字:「输出」、「价值」。![]()
有的人每天早起、跑步、读书、学习、报名各种课程……认为只要不断学习就能改变人生,可随着坚持带来的倦怠感袭来,发现越努力越失望。在《认知驱动》这本书中,作者周岭一针见血地指出,大部分人很努力却看不到希望的原因是:享受努力奋斗的状态,却少有产出作品的意识。这里的作品指的就是对外输出,比如,你看了很多的书,却很少输出读书感悟,分享读书心得。每天所做的事情,归结起来都是输入型的:读书、看电影、刷视频、浏览文章……并没有对外产出什么。由于人的天性是避难趋易,所以我们才会不自觉地选择容易的模式,重输入轻输出。前段时间静静教主分享了她的成长秘诀,源于她的七个输出型爱好:写作、拍摄vlog、做笔记、软件测评、写阅读感悟、观影感悟……静静教主说,占据她人生90%的事情,都和输出有关,毫不夸张地说,输出造就了她的整个人生,活成了自己还算满意的样子。虽然我尚未达到自己满意的样子,但这段时间也让我体会到了输出带给自己的变化和意义。如果你也想快速成长,那么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对外输出。把自己从消费者转向创作者,比如,刷手机的时候,不仅仅是娱乐消遣,而是思考能不能从所看的内容上获得向外输出的知识。也可以像静静教主那样,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输出型爱好」,可以是写作,也可以是拍摄视频或者是分享你对某个产品的使用心得等。总之,要向外表达自己,你的优秀不能只有你自己知道。![]()
还是《认知驱动》这本书提到的:改变自己的关键是创造价值,也就是当自身创造的价值足够大时,我们才能被别人强烈需要,才能参与到更大的社会交换中去,并得到对方对等的回馈。比如,我曾写过两篇关于焦虑的文章,得到了很好的反馈,有人愿意为那篇文章打赏,有人会留言告诉我文章带给他的收获,有人会加我好友,进一步探讨对这篇文章的看法……那一刻我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同时也明白了,原来写作的秘诀就是生产对别人有用的内容。大多数人之所以会浮躁,是因为他们一无积累(或者积累太少,几乎无法换取任何东西),二无方法和经验(所以求而不得)。而价值交换的规律同样适用于写作,不然他人凭什么愿意花费注意力在你的文章上呢?换位思考,我们主动关注的那些人,也是因为他们的输出对我们有所帮助,所以我们才愿意关注他们与其保持联系,甚至愿意付费支持。两年前,我在读《用一年时间重生》这本书时,就读到类似的一段话:只要你还有物质生活的需要,还在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和生命体验,那么成长就需要以实现市场价值为目标。换句话说,你的成长是否有效,自己说了不算,市场说了才算,只有满足市场的认可,才能持续成长。为了标新立异,我的写作一直围绕自己的感受,甚至有时候在自嗨,而不自知,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重新调整写作方法后,开始紧紧围绕价值产出,我得到了来自读者朋友的正反馈和认可,从而树立了写作上的自信。当我解决自身焦虑的时候,也给身处焦虑中的其他人提供了帮助;当我读完一本书写下读书感悟时,也给他人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视角;当我看完一部剧写下自己的反思时,也给他人提供了共鸣和讨论的出口;通过这段时间的摸索,我突然悟出来个人成长的关键是,围绕「价值」持续对外「输出」。正如李笑来所说:生活的本质就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给你什么。摆脱这个死循环的方法只有一个——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一个人最快的成长路径就是,持续不断地产出有价值的内容,相信总有一天可以交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以上,感谢阅读,如果喜欢的话,点个【在看】,支持一下吧~往期推荐:
2024年改变我人生的一本书
为什么最近变的高产了?这些经验可能对你写作有帮助
由于我不停地写,公众号一天收入从0.1元到24元,分享我的写作经验
我是这样走出焦虑的,相信你也可以
第一次感觉到中年危机离自己这么近
点点分享、点点赞、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