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今天是写作计划的复盘日,而我上周末刚做了复盘,看来是做早了。
那就再重新梳理一遍吧,温故而知新,况且我这个记忆力太差了,多回顾一下也能加深印象。
01.回顾
第一天的内容是让我们思考为什么要加入这个写作计划,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动机,但潇洒姐希望我们能在这100天当中享受写作时刻,体验每天固定时间的专注和深入思考。
每天的作业打卡和公众号文章发布都是我最期待的时刻,点击发布按钮的那一刻,心中的千言万语总算有了着落。
第二天了解了这100天我们可能会经历的事情,相当于是提前打了预防针,可以预防随时下车的冲动。
第三天讲了一本书从无到有的全貌,让我意识到最初的一个想法是多么重要,对于健忘的我来说,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非常有必要。
第四天学习了规律写作的重要性,并一直在实践这一点,目前给自己定的原则是,进家门之前要搞定所有写作相关的事情,然后全身心陪伴孩子,写作就好好写作,哪怕晚回家一会儿,陪伴孩子就专心陪伴。
同时我还知道了写作原来也是有仪式感的,写作前的准备是为了让全身心聚焦在接下来的写作中,类似于习惯“开关”。
第五天学习了“左右脑提纲法”,不再排斥写提纲,把提纲作为对各种想法的整理,服务于要写的内容。
第六天学习了如何在阅读中有意识的为了写作而阅读,比如精度提纲、前言、华彩内容,好的作品本身就是写作的样本。
在过去6天的写作中,累计输出1.5万字。
02.变化
除了这些字数之外,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变化,因为有了这个“计划”,我休闲的时间明显少了,也可以说没了。
为了跟上计划,消耗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感受到了压力,还有时间的不够用。
尽管这个过程令我有那么点不适(这是在所难免的),但不得不说熬过去,坚持下来,会看到和中途下车不一样的风景。
因为输出频繁,对自我的觉察非常及时,才把那个困扰我的育儿难题解决掉了。
现在的大宝不再是个“问题”小孩,她变得体贴、善解人意,还成了我生活里的小帮手。
如果没有写作、复盘,我想这个问题将会一直拖延,我们母女俩会继续硬碰硬,互相折磨。
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如果确信所做的事情是好的、正确的,那就心无旁骛地做下去吧,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事情也会因此而变。
我特别庆幸在年初送给自己的这个礼物,或许改变的机缘就是这么奇妙,因一本书、一个人、一门课、一句话……我们的生活就会发生些许不同。
潇洒姐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真诚,不像其他商业女性那么的功利,这也是我选择通过读她的书、学习她的课距离她近一点的原因。
作为一个出版过多本书的畅销书作家,潇洒姐仍然说,自己没有资格当老师,顶多算是一个写作路上的导游,带领大家去感受写作路上的景点并分享自己这一路上的经验。
在这6天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得到鼓励,可以说前4天的心理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短短6天里,我也曾冒出过不想写的念头。
每每感觉时间来不及了,工作繁杂时,我就不想写,这个时候潇洒姐的话就在我耳边响起了:开始写,写完它,完成才是写作中最重要的。
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有时候没有逻辑,有时候拖拖拉拉了又臭又长,反正自己不怎么满意,唯一的目标就是写完,给自己一个交代。
突然想到了《自律100天,穿越人生盲点》这本书,作者把人的心境比作荒地和田地的一段话。
荒地里长满了杂草,远看也是枝繁叶茂的,但杂草没有明确的方向性,也没有明确的产出。而田地里有田垄,有单一的农作物,具备明确的方向,在每个季节都有确定性的收成。
有时充满焦虑的内心就如同那荒地,里面全是无指向性的想法,一会儿想直播,一会儿想健身,一会儿想拍视频……这些想法充斥着内心,互相拉扯,整个人活得又累又混沌,当然什么产出也没有。
当每天有了确定的事情,心也就有了方向,摒弃了杂七杂八的想法,只专注在一件事上,在持续做了一段时间后,也有了看得见的收获。
尽管这收获还称不上丰收,那也比颗粒无收要强很多,还可以再优化、改进嘛。
03.意义
今天的复盘计划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写作的终点和目的地是什么?
是写出10w+吗?是出版书吗?是赚钱吗?
潇洒姐说都不是,那只是写作的结果之一,写作的目的是享受写作。
虽然以上也能带来写作的快乐,但写作的过程,人就是处于心流状态,甚至是幸福的,那么写作本身就是去处。
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浮躁、充满各种诱惑的世界,写作是为数不多让灵魂获得自由的时刻。
所以,完全没有必要被数据绑架,好好享受写作带来的心流体验就是了,看不见摸不着的想法,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不是很奇妙嘛。
提到写作我总是不好意思被熟悉的人知道,因为他们会开玩笑地说,这是要打算当作家嘛,这是要写书嘛。
借用电影《睡沙发的人》中舅公说的那句话:写作是表达的需要。
没有太多的目的和高大上的目标,最根本的就是想写,所以写出来了,就这么简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