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的逼近,愈发让我感到焦虑,过年回不回家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在今早上班路上听完心动女孩的《过年不回家,是我颁给自己的年终奖》这期播客后,我已经有了答案。
过年最美好的记忆大概是小时候了,结婚以后过年成了一种令人焦虑又恐惧的节日。
我以为没有人能懂我的感受,今天在这期播客的评论区看到了这样一条留言:
我每次回去也会带泡面、面包,一样的理由。
不光过年的时候,其他节假日只要回去,我都会准备好粮食。
肯定会有人不明白,难道家里缺吃少喝嘛,那倒不至于,不仅不缺吃少喝,还相对富足。
是我自己的问题,我依然吃不习惯田同学家的饭菜,每每如此,我都要接受“那是因为你饿得轻”的定论。
事实上确实如此,因为我有选择嘛,倘若饿到奄奄一息,看到食物只会狼吞虎咽,哪里还在乎其他。
没想到的是,我家大宝在饮食上又特别像我,她宁可饿着也不肯吃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有一次她跟着爸爸回老家,夜里给我发了一条微信:
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我只能隔空给她安慰,除此外也无能为力。我当然能与她共情,那都是我早就经历过的事情。
回老家的话,吃饭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很大很大很大的问题。
原来不止我一个人不喜欢过年大家族的那种氛围,瞬间感觉自己不再是异类。
过年期间最令我恐惧的好像都和吃饭有关,自己吃不习惯,而其他人却吃的津津有味,可以从早吃到晚,从天明吃到深夜一两点。
我有时候很奇怪,那么小小的肚子,怎么能盛得下那么多东西呢?一口口的菜、一杯杯的酒、还有那一直再续的茶。
吃饭就吃饭吧,饭桌上还必须有酒,没有酒好像就不是一顿饭,可光有酒还不行,手上还要夹着烟,有时因为推让的热情,多余的烟就安置在耳朵上。
然后一场夹杂着烟味、酒味和各种饭菜的味道的盛宴就开始了,大家推杯换盏,把酒言欢,酒至半酣,泪洒滂沱忆当年,年年复年年。
其实也能理解,还期待过年的人,大抵就是在期待这样一个可以借着酒精的作用畅所欲言的氛围吧。
把自己内心积攒的情绪、委屈、怨言和平时说不出口的话,都能在此刻进行发泄,无论你说什么,大家在这样的日子都能足够的接纳。
对于一个无法融入进去的旁观者而言,其实是一种煎熬,虽然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也能听出个大概,只是车轱辘话来回说就逐渐变得厌烦。
可是再厌烦这家宴一时半会儿也不会解散,除非在酒精的作用下有人闭上了眼,亦或者烟酒物资出现短缺,才会影响到这场真言流露。
而通常这样的情况非常罕见,不过是我自己想象出来的罢了。
一片单薄的铝合金门之隔,隔不断外面的一切,各种味道和声音无孔不入,这样的日子是过年的家常,并且要持续好多天。
我的作息、生活、生理就此打乱,连同打乱的还有内心的秩序。
在这期间也是孩子们玩手机最为疯狂的时候,大人们要聚在一起热闹,没有功夫管孩子的人,就拿出手机换来孩子们的安静。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给孩子玩手机的人好像有点另类,倘若你要是做点别的什么假期计划,那就更加另类了。
另外,对于一个来自人际关系简单的小家庭的人而言,面对如此庞大的家族,称谓也是令人头疼的一大难题。
分不清、记不清的时候,那种出口怕叫错,不说话又没礼貌的折磨,只有自己能体会得到。
看到亲戚们谈笑风生或者迎来送往,我躲在不被留意的角落,绞尽脑汁地推演着其中的关系,好怕自己出糗。
记得有一年,竟然被人指责,不礼貌,不知道叫人时,那种童年在妈妈身后被推到人前一一打招呼的情景再次被拉回。
每当距离家的路程越来越近,内心升起的不是久别重逢的喜悦,而是各种的担忧。
过年在我的脑海里留下的关键词是:挨饿、便秘、吸不完的二手烟、深夜的酒后之言、分不清的亲戚称谓、震碎三观的言词、逼仄的空间、各种的无助……
尽管内心抗拒着回家过年这件事,但同时还是会想:
这样会不会显得自己太自私、不懂事了;
这可是过年啊,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了;
老家翻新了,老人家一定也在盼望着一家人团聚的时刻吧,你又怎么好意思让人失望;
是不是今年可以尝试回家看看……
这种纠结从进入元旦的时候就开始了,唯一的不同是,经过了近10年的磨合,对方倒是理解了这一点。
不再像之前那么期待着一家人一起回去,而是希望我和孩子都不要回去,如果回去一定要做好心理建设。
这话撂下,倒让人更纠结了。
就像你本来还想跟人商量一下,对方却说你看着办,所以到头来这纠结还是一个人的事情,我权当是对自己任何决定的尊重吧。
如果抛弃任何的世俗观念,我可以非常坦然的回答,我不想回去,春节是我严重毁坏内心秩序平衡的节日。
正如另一位听众的留言一样:
而这痛苦一定是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否则无法感同身受,只会归结为矫情。
往年奶奶还在的时候,爸爸肯定在家照顾奶奶,过年我们一定要回去的,今年奶奶走了,爸妈都在我这边,包括过年也是。
所以,今年的过年回家对我来说是一种煎熬,身体和精神上不舒服时,再也没了可以回娘家看看的理由。
写到这里我已经明白了,我不想回去,之所以纠结还是太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正如《被讨厌的勇气》讲的,人一切的烦恼都是因为人际关系。
而在人际关系上,别人如何评价你,那是别人的课题,我们无需太过在意。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就会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
盲目对认可的追求只会扼杀真正的自由,想要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就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毛姆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心软和不好意思,只会杀死自己。理性的薄情和无情才是生存的利器。
前几天还读到莫泊桑的一句话:人如果能坚定自己内心的想法,不攀比,不盲从,不被他人影响,一门心思过好自己的日子,就会快乐许多。
新的一年就从爱自己开始吧。
尽管这代价是别人的不理解,没关系,我的存在是为了过自己的生活,不是为了让每个人都理解。
工作了一年很累,我只想让自己过一个开心的年,真正意义上的假期,那么就把不回家过年也当作自己的年终奖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