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 | 12月金融数据点评:社融增速回升,化债影响延续

财富   财经   2025-01-17 07:46   广东  

事件回顾:

114日,央行发布202412月金融数据。12月末,M2余额313.53亿元,同比增长7.3%,预期7.5%,前值7.1%M1余额67.1亿元,同比增长-1.4%,预期-6.5%,前值-3.7%M0余额12.82万亿,同比增长13%,前值12.7%12月新增社融 2.86万亿元,预期2.11万亿元,同比多增9,249亿元;社融存量增速8.0%,预期7.9%,前值7.8%。新增人民币贷款0.99万亿元,预期0.84万亿元,同比少增1,800亿元。

核心观点:

回望2024全年,在“平滑信贷节奏、调整优化结构”的要求下人民币信贷持续拖累社融,特别是岁末年初及季末月往往同比大幅少增价格低迷背景下企业盈利水平和预期未见明显修复,企业部门“主动缩表”特征显现,年末化债政策驱动下企业提前置换存量贷款,使得全年企业部门信贷表现明显不及居民部门。一揽子化债方案要求下城投境内债新增面临较大约束,5月以来政府债持续成为社融的最大支撑项。

全年实体部门存款大幅少增,与信贷派生渠道受阻、以及打击高息揽储与存款挂牌利率调降驱动下的“存款搬家”等因素有关;“非银有钱”的逻辑在5-10月持续显现,年末在同业存款自律机制的影响下转为大幅少增;财政存款同比少增或与去年增发国债资金主要在今年使用、年底置换债资金加快拨付等有关M1增速在前三季度持续下行、四季度有所回升,年初“开门红”成色偏弱、二季度禁止手工补息风波、企业资金活化意愿偏弱等影响均构成拖累;四季度化债政策推动下部分资金暂时性趴账抬高M1读数,年后企业偿付相关债务或再度拖累M1增速M2增速同样表现出“高开低走”,单月波动主要受信贷扩张速度、财政资金滞库情况、非银存款变化(如季末理财回表情况、存款流入流出)等因素影响;年末增速仅录得7.3%,但也基本符合“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给量增长与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的内在要求。

1信贷:地方化债影响延续,企业贷款大幅少增

20241-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8.09万亿元,存量增速持续下滑,年末仅录得7.61%

住户贷款增加2.72万亿元,同比少增1.6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增加4732亿元、2.25万亿元,分别同比少增1.31万亿元、3,000亿元,居民就业创收状况不佳持续抑制消费与借贷意愿,虽“926”政策组合拳消费提振消费与地产销售,四季度居民贷款有所修复,但持续性仍有待观察。

企业贷款增加14.33万亿元,同比大幅少增3.5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增加2.61万亿元、10.08万亿元,分别同比少增1.31万亿元、3.49万亿元,价格低迷背景下企业盈利水平和预期未见明显修复,企业部门“主动缩表”特征显现,年末化债政策驱动下企业提前置换存量贷款,使得全年企业部门信贷表现明显不及居民部门;此外,全年企业票据融资增加1.57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1.23万亿元,冲量特征仍相对显著。

单月来看, 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9,900亿元,预期8,430亿元,同比少增1,800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读数超预期,较11月少增幅度有所缩窄,但结构仍偏弱,票融冲量明显、企业中长贷大幅少增。

从企业部门来看,12月企业贷款新增4,900亿元,同比少增4,016亿元。其中,短贷/中长贷/票据融资分别新增 -200 / 400 / 4,500亿元,同比增长 435 / -8,212 / 4,003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延续大幅负增,项目开工投产进入年末收尾阶段,同时地方化债资金被用于偿还贷款也较大程度影响企业贷款读数。年末票据利率走势低开高走,与去年同期类似,较早释放12月信贷数据不佳的信号;结合社融口径的表外票据来看,12月新增表外票据减少1,331亿元,同比增加 534亿元,与表内票融“此消彼长”,说明银行“以票养贷”现象仍较突出。

新发企业贷款利率调整节奏依旧偏慢,不及个人住房贷款,企业融资成本偏高。根据央行初步统计,202412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43%,比上年同期低约36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为3.11%,比上年同期下降88个基点。近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释放积极信号,“宏观经济政策还将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保证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在保持金融业健康经营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降准降息并未提及,强调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具体成效仍待观察与验证。

从居民部门来看12月居民贷款新增3,500亿元,同比增长1,279亿元。其中,12月居民短贷增加58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7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000亿元,同比增长1,538亿元。在一揽子政策逐步实施,财政政策、货币持续发力,降低居民购房成本,优化房地产政策,提振居民购房信心,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商品房销售有所改善。北京新建商品住宅的成交量为5186套,同比增长6.7%,环比增长17.1%;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82.7万平方米,环比增长5.5%,同比增长5.7%;而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的数据则显示,广州市一手商品房日均网签成交5.2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4.1%,环比增长22.0%


社融:增速触底回升,政府债再发力

20241-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26万亿元,比上年少3.32万亿元,年末社融同比增速回升至8%

表内业务方面,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7.05万亿元,同比少增5.17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减少3916亿元,同比多减1710亿元;年末社融口径的人民币贷款增速下滑至7.2%,在“平滑信贷节奏、调整优化结构”的要求下人民币信贷持续拖累社融,特别是岁末年初及季末月往往同比大幅少增。

表外业务方面,委托贷款减少577亿元,同比多减776亿元;信托贷款增加3976亿元,同比多增2400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3295亿元,同比多减1513亿元。城投企业积极争取信托渠道融资、珍惜有限的非标资金,但企业部门的开票意愿相对低迷,或与国内经贸活跃度降低、配合银行冲贷需求减弱等因素有关。

直接融资方面,企业债券净融资1.91万亿元,同比多增2839亿元,其中YY口径城投债和产业债全年净融资分别为106亿元和12,222亿元,一揽子化债方案要求下城投境内债新增面临较大约束。政府债券净融资11.3万亿元,同比多增1.69万亿元,自5月以来(10月除外)社融的最大拉动项;其中国债和地方债分别净融资4.5万亿元与6.8万亿元,增量空间主要源于2万亿元地方置换类债券发行与部分债务结存余额的使用。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900亿元,同比少增5031亿元,“827新政”“315新政”与新“国九条”等监管高压下全年IPO发行节奏显著收紧,首发数量仅100家、涉及募集资金674亿元。

单月来看,12月新增社融 28,575亿元,预期21,147亿元,同比多增9,249亿元。12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长8.0%,较上月回升0.2pct,止住了自20248月以来的下跌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地方化债组合拳的影响下,当月融资延续了“政府借钱、企业还债”的结构,推动社会融资规模增速重返8%

表内业务方面,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新增84,076亿元,同比少增2,685亿元;外币贷款减少675亿元,同比多减40亿元。表外业务方面,委托贷款减少18亿元,同比多增25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51亿元,同比少增196亿元;表外票据减少1331亿元,同比多增534亿元。

政府债券发行与财政支出同时加速,支撑社融见底回升。12月新增社融中,61.6%来自政府债券的贡献:政府债券新增17,612亿元,同比增加8,288亿元。一方面,增量财政政策落实后,政府债券供应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12月作为财政支出的集中月份,叠加季节性因素,财政支出的高峰期进一步增强了财政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后期随着财政政策持续发力,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宽松环境,社融增速有望维持在8%上方,推动经济更好恢复。

特殊再融资专项债靠前发行,一季度有望持续支撑社融增长。20252万亿再融资专项债已启动发行,一季度将是发行高峰。公告计划发行18个省份,其中陕西、甘肃、山西、宁波、新疆是准备全发完,重庆要发大半,辽宁、江苏、四川和海南大概发一半,山东发三分之一,河北、安徽发个零头。截至114日,海南已按计划于1月发行50亿,湖北、天津约一半,青岛、河南发行约三分之一。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持下,今年赤字率大概率提升,特别国债和新增专项债均有望较去年明显增长,政府债券仍将是社融的有力支撑点

202412月企业债券净融资减少153亿元,同比少减2,588亿元。随着收益率下行,显示信用债市场调整的影响趋于消退,企业债券融资需求也略有改善。但从内生需求看, 12月企业票据融资同比大幅多增与月底偏低的票据利率形成印证,目前企业部门融资需求依然有限。

存款:M1增速降幅再收窄,非银存款拖累M2读数

12月末,M2同比增长7.3%,预期7.3%,前值7.1%M1同比增长 -1.4%,预期-3.7%,前值-3.7%M0同比增长11.5%,前值12.7%

20241-12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7.99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新增14.26万亿元,同比少增2.41万亿元;企业存款减少0.29万亿元,同比多减4.51万亿元;财政存款减少0.21万亿元,同比多减1.0万亿元;非银存款新增2.59万亿元,同比多增0.95万亿元。全年实体部门存款大幅少增,与信贷派生渠道受阻、以及打击高息揽储与存款挂牌利率调降驱动下的“存款搬家”(与非银存款多增相呼应)等因素有关;财政存款同比少增或与去年增发国债资金主要在今年使用、年底置换债资金加快拨付等因素有关。

M1增速在前三季度持续下行、四季度有所回升,年初“开门红”成色偏弱、二季度禁止手工补息风波、企业资金活化意愿偏弱等影响均构成拖累;四季度化债政策推动下部分资金暂时性趴账抬高M1读数;虽然今年1月起将修改M1统计口径,预计M1增速波动减弱、中枢抬升,但趋势仍将延续。

M2增速同样表现出“高开低走”,单月波动主要受信贷扩张速度、财政资金滞库情况、非银存款变化(如季末理财回表情况、储户存款流动、同业存款利率调整)等因素影响;年末增速录得7.3%,基本符合“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给量增长与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的要求。

12M1降幅继续收窄。一是房地产销售持续回暖,在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显效等因素带动下,市场融资活跃度有所好转。随着居民购房信心恢复,商品房销售降幅收窄,带动了居民存款向房企活期存款转移,帮助M1同比降幅收窄。二是受季节效应影响,12月作为财政支出大月,加之化债资金拨付相对更快,当月财政存款减少16,725亿元,同比少增7,504亿元,加速政府存款向企事业活期存款的转移。三是地方化债形成较多趴账资金12月企业存款同比多增1.49万亿元,年后企业偿付相关债务或再度拖累M1增速

12M2增速回升,但幅度不及M1。在同业存款自律管理机制影响下当月非银存款同比大幅少增2.64万亿元,部分资金面临重配置而被迫流出银行体系,或是拖累M2增速的主要因素。


RatingDog
瑞霆狗(深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公众号,公布每日“YY信评定价报告”,信用研究、统计数据公布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