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第三周周一,利率普遍上行,短端受到资金收紧等影响,上行幅度较大。市场GVN情绪强烈,基金为主要卖出方。纯粹的央妈,似乎眼里只有稳汇率一件事。
今天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债市小作文纷飞,官媒辟谣
2. 央行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3. 紧张的资金,DR007加权超2%
4. 12月进出口数据:依然不错
5. 强劲的美元和美债
1.债市小作文纷飞,官媒辟谣
还是从大家最喜闻乐见的小作文开始讲起。今天又是消息漫天飞的一天,例如建立联动机制防控久期风险、彻查国债期货并提高交易保证金、召集银行领导召开债券风险防范大会等等。
最后官媒出面辟谣,有两个重点:①不存在“央行要求中金所配合提高国债期货交易保证金及手续费”的情况,交易所对各品种的交易行为一直都是从严监管的。②权威人士曾告诉记者,央行不会轻易暂停某家机构的国债交易,也会尊重市场主体独立决策、自负盈亏的合理权利。
2.央行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盘前9点,央行发了一个公告: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5上调至1.75,于2025年1月13日实施。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始于2016年。根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的计算公式为: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资本或净资本×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2016年至今,央行对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进行了5次调整。将宏观审慎调节系数从1.5上调至1.75,达历史最高水平。
下午金融时报也发文对其做进一步解释:
简单说,就是增加了境内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额度增加,可以更多地从境外借入美元了,直接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说到底,其核心还是在于稳汇率,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
3.紧张的资金
公开市场操作方面,央行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其中之一包括收紧资金提高短端利率,其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减少公开市场资金投放,二是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卖(详见《20250110:认清主线》)。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今天一整天资金都非常紧张,DR001加权平均利率1.87%,DR007加权平均利率超过2%。
收紧资金等系列操作的结果是短端利率上行,其原因在于中美套息交易主要集中在短端,央行希望通过抬高短端利率增厚套息交易收益,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近期央行稳汇率的决心非常大,但显然这只是短期的缓兵之计,后续无论是外部压力的缓和,还是央行内部的再平衡,终究是要做出选择的。
4.12月进出口数据
今天上午海关总署发布了12月进出口数据,我们已经发布了快评(Odin-舆情详情),晚点会发布解读报告(Odin-研究报告)。
5.强劲的美元和美债
今天美元和美债进一步上行,不断逼近23年10月前高点,美元指数最高突破了110。沿着上周五的日报,近期美元和美债的强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大超预期的非农数据。我们考虑以下几点:
①强劲的非农数据存在下修或回调的可能;
②大幅超预期的非农数据可能会让市场超调定价;
③当前10年美债利率上行主要由期限溢价驱动,而期限溢价更多来源于市场对未来政治、政策、经济、通胀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其中一大来源即特朗普。但随着特朗普一周后的上任,不确定性会逐步下降(当然其他风险可能会上升),这可能会带动期限溢价的下行,即10年美债利率的阶段性下行。
因此,短期内美元和美债仍将维持高位,但后续两者继续上行的概率可能不如下行的概率更高,而美元和买债的阶段性初定回调可能会带动大类资产定价的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