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中债收益率全期限不同程度上行,国债普遍上行1.5-3.5BP,政金债短端上行幅度较大,长端上行幅度较少,曲线整体熊平。
综合来看,大约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1. 债市短期内进入震荡行情。
我们在昨天的宏观日报中通过与短端的比价(负carry)、与房贷的比价、与高股息资产的比价、与股票的比价等,得到一个结论:当前债市的收益率主要约束还是在金融机构的负债端,而金融机构的负债端想要下降,一是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步重置负债融资成本,二则是央行降息实现机构的非刚性负债成本随之下降。因此,在央行进一步宽松之前,市场可能会进入以波动为主的行情。
2. 又出监管“小作文”。
今天早盘市场就开始传“小作文”,主要是说对中小银行在中长期债配置问题上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受此影响,市场早盘即开始逐步上行,午盘后随着股市的走强,“股债跷跷板”效应强化了债市的卖出情绪。但尽管监管针对的是中小银行,但今天迈出了最强的反而是基金,全天都处于卖出状态。
截至收盘,10年国债活跃上行1.5BP收1.605%,30年国债上行3.25BP收1.87%;国债期货收盘全线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22%,10年期主力合约跌0.05%,5年期主力合约跌0.09%,2年期主力合约跌0.06%。
近期监管小作文频率,市场难免会有“止盈”或“避险”的倾向,加大利率上行的风险。但从去年以来的历史经验来看,除非有一些实质性的操作或处罚落地,一般的窗口指导或小作文往往是“虚惊一场”。我们建议投资者不必着急,谨慎加仓。
汇市是另一个关注点。昨晚《华盛顿邮报》发文称特朗普的助手们正在探讨适用于“所有国家”、但只涵盖关键进口商品的关税计划,导致美指直线跳水,非美货币大幅升值。但很快(北京时间6号晚上10点),特朗普就发推辟谣,美指又快速反弹。
相对应的,人民币汇率也走出一个大“V”。放长时间维度看,人民币汇率和中间价又拉开了不少的差距。中间价死守在7.19附近,在岸汇率在2号之前也是死守在7.3,2号后有所放松。尽管对上限有所放松,但央行对汇率的态度还是比较谨慎。如央行四季度例会:“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加强市场管理,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实现,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又如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加力维护外汇市场基本稳定”。
由于再过两周特朗普即正式上任,其上任后的表态和行为需要重点关注,可能会改变市场对其政策方向和节奏的预期。作为防守方的中国央行,在特朗普的第一波攻势之前,应该都会相对谨慎,如果把汇率贬值作为防守工具的一种,那可能是在特朗普有所行动之后,才会出现边际放松。因此,尽管在岸已经一定程度放松,但想要进一步(弹性),可能至少要在一个月之后。(这方面的细致研究,我们后续会以深度报告的形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