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在上周的开门红之后,今天周一进入了震荡分化阶段。在没有外部冲击的情况,走完一段行情往往是因为在既定框架下走到了相对极限的位置,直白说就是“涨太多了”。
今天的报告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接着接着上周五的“央行窗口指导”,进一步观察其有效性及应对。二是如何理解这个相对极限的位置,或者有哪几个维度来观察和跟踪呢,我们列示一些指标来提供参考。
最终我们等到两条结论:
①央行“窗口指导”的效果整体有限,市场的“学习效应”导致其有效性边际递减;“窗口指导”常导致长端小幅回调,曲线走陡,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也往往成为买入时点。
②当前债市的收益率主要约束还是在金融机构的负债端,而金融机构的负债端想要下降,一是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步重置负债融资成本,二则是央行降息实现机构的非刚性负债成本随之下降。因此,在央行进一步宽松之前,市场可能会进入以波动为主的行情。
1.央行“窗口指导”的有效性
我们整理了2024年以来央行“窗口指导”的具体情况及其对国债收益率、期限结构的影响。整体来看,除了24年4月底有一次较大幅度的上行,但当时情况比较复杂,不仅提示要重视利率风险,同时发文称“长期国债收益率将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内”,28日又有媒体报道“华东某省央行分行对部分农商行买债进行窗口指导”等一连串的时间。市场在一连串时间冲击下短期反应较大,上行幅度较大。
此外,从期限结构看,在出现“窗口指导”后,曲线往往走陡,其原因是央行调控的主要是长端利率,导致长端利率的买盘短期内减少,相对应的,短端需求反而增加,驱动曲线走陡。
综合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一条经验规律:央行“窗口指导”的效果整体有限,市场的“学习效应”导致其有效性边际递减;“窗口指导”常导致长端小幅回调,曲线走陡,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也往往成为买入时点。
2.债市相对位置观察
第一个维度是基于市场投资者加杠杆的偏好。利用中债10年国债收益率(20日均值)与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7与R007的20日均值)之差作为观察对象,可以看到目前两者利差几乎已经处于历史最低位置。但不同于历史上主要由于资金利率的快速上升导致两者来到负carry位置,本次负carry主要由于10年国债利率的快速下行。
第二个维度是不同资产之间的投资性价比。我们可以通过几个相对指标来观察,如债券与信贷的性价比、债券与红利股和REITs的性价比、债券与股票的性价比。
(1)债券与信贷之间的比价
我们在这里对房贷的实际收益进行粗略计算。房贷利率按5年期LPR 3.60%,所得税和增值税分别为6%和25%,按照“综合收益=房贷利率×(1-增值税率)×(1-所得税率)”计算税后收益率为2.54%。资本占用成本和信用风险成本接近1%,得到房贷的综合收益率为1.6%左右。利用我们之前报告《机构债配行为与综合收益测算 (1):银行篇》的测算方法,得到10年国债和30年国债的实际收益率分别为1.60%和1.83%,相比房贷利率,10年国债几乎相同,30年国债还有一定利差。
(2)债券与高股息资产(以红利股为代表)之间的比价
如果说信贷和债券之间的比价可以帮助理解银行端行为的话,那债券与高股息资产(以红利股为代表)之间的比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保险端的行为。我们在这里选取中证红利指数股息率TTM与10年国债收益率相比较,从这个角度看,随着利率的继续下行,险资是有动力减少长期和超长期国债的配置的。
(3)债券与股票之间的比价(股债性价比)
第三个相对比价指标——股债性价比。但该指标一定程度上已经失效,从17年以来的数据看,该指标已经连续三年在不断创造新高。实施上,由于国债收益率的快速下行,股市的风险溢价率指标(ERP)也在经受考验。过去我们常将风险溢价率“近三年均值+2倍标准差”作为其上限指标,但由于国债收益率的快速下行,沪深300的风险溢价率频繁接近甚至突破2倍标准差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