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盘面信息不多,节奏问题,我们在之前的日报里聊了很多了,也没有什么超预期和新鲜的东西。所以今天先抛开市场行情,讨论两点:
(1)资金传导机制对短端利率的影响
(2)长期资金入市新闻发布会
1.资金传导机制对短端利率的影响
今日盘面资金仍然偏紧,我们今天主要想从资金的传导机制来谈一下资金利率的问题。不同于海外以“充足准备金+利率走廊”为基准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中国仍然是“稀缺准备金”框架。同时中国的利率传导机制还有一个特点“央行+国行”两层结构。
中国央行目前的资金操作机制分两步:(1)央行盘前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做一次投放。但由于当前的利率走廊尚不完善,因此在盘中出现的流动性问题没法直接指导完成。这就出现了(2)以国有大行为代表的“影子央行”。这些“影子央行”在央行的指导下,调整日内的市场资金松紧。
但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时是“量”和“价”的双重传导,但在除此之外的绝大部分时间,也就是日内由“影子央行”调节资金面的时间里,主要是“量”的传导,以量定价。进而导致资金面和短端利率与7天逆回购利率之间出现价差的不确定性,换句话说,市场资金利率与短端国债利率对政策利率的锚定性减弱。
2 .长期资金入市新闻发布会
上午9点的新闻发布会,主要有意义的信息是吴清主席给公募基金和保险公司投资A股提了两条真金白银的kpi。
(1)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
截至2024年末,公募基金投资股票市值6.77万亿元,其中投资A股5.89万亿元。当然这里面并非全部都是流通市值,我们简单处理为都是流通市值。如果未来三年每年增长至少增长10%,则25、26、27年投资A股市值至少为6.48万亿、7.13万亿、7.94万亿,每年增长市值至少为0.59万亿、0.65万亿、0.71万亿。
从2011年以来的公募基金A股市值与增长率数据看,主要有两条。首先,市值增长率与A股涨幅线性相关。从线性回归的结果来计算,要让持有A股市值增长率高于10%,则需要A股(万得全A)保持2.25%的涨幅。这个涨幅并不高,但近三年也只有24年超过了这个值。其次,是时代机遇。2011年以来的市值增长主要在2019年至2021年这三年,这三年赶上19年底开始的牛市,含权基金业绩遥遥领先,加上地产下坡、理财和信托正处转型期,基金赚钱效应吸引了一堆新钱进来。如果剔除这三年,市值增长率的算数平均仅为1.20%,远远不及10%的底线,即使是14年和15年,市值增长率也仅14%和22%。综上,虽然没法精确计算,但要完成这个目标,可能大概率还是需要国家队资金来支持。
(2)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根据目前的上市公司的披露情况,2024年大型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约3.12万亿,同比增长5.27%,剔除平安后为2.26万亿,同比增长4.57%。如果按24年增速来算,25年保费收入为2.37万亿。按30%计算,约为7,110亿元。
考虑到目前保险公司资产配置结构中,权益占比仅在10%出头,如果在短期内提高到30%,显然会对保险公司目前的产品结构产生冲击,加剧资产与负债间的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