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东堂”传人李长兴
李冬梅
晴朗的十月,我随淄博市散文学会的作家们走进了博山陶瓷琉璃艺术中心,走进了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李长兴先生的工作室。我们简单交谈几句后,就被室内展品所吸引,旋即参观了起来。眼光所及之处,都是李老师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作品。有名闻遐迩的“御黄”、鸡油黄;有传统的国画山水画瓷瓶;有著名的《聊斋志异》狐狸雕塑;有馒头窑钢笔画。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瓷上水彩画,我看到了波澜壮阔的黄河母亲河的瓷上水彩,而另一幅黄河入海口的瓷上水彩,犹如看到了中华民族根的血脉,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条条支流,犹如飞龙入渊的龙爪,那蓝色的海洋和黄河几经冲击的黄色泥沙,翔集的海鸥,不禁让人感叹,精美的瓷器与精湛的画风完美结合,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鉴赏性性。
李老师高高的个子,稳健的性格,既有艺术家的敏锐,也有儒商的厚道。他出生在博山陶瓷世家,爷爷时,家里就有馒头窑三座,买卖做得风生水起。在解放前,做的都是现钱买卖,有一年的年底,有一个外地人来买窑货,没带钱,佘下一批货,要春节后才能结清账款,他的爷爷就答应了。后来那位外地人回来结账时,挥毫写下三个大字,就成了李家字号,一直延续至今。这也是他的爷爷成就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的一段佳话,宽厚有德,诚信为本,买卖兴隆,紫气东来。
公私合营后,李老师的父亲在博山陶瓷厂干烧成,那是个技术活,体现烧成工智慧。装炉时,放在窑货中间一根长管,从馒头窑顶部天眼一看,那长管顶端红透了,这一炉窑货就可以出炉了。馒头窑顶部两个烟筒之间,那里温度比较高,落了许多醭土,小孩子吃烤地瓜,大人会把地瓜放在醭土里,不大会功夫烤地瓜就熟了。李老师小时候对大窑再熟悉不过,也就对烧窑技术有所了解。他的父母常说:你是在火红的窑炉前呱呱落地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李老师的母亲在博山陶瓷厂五车间做画工,画“套五盆”红绿彩,李老师的绘画技术,受母亲熏陶,基因传承。那时候绘制陶器,都是手工,每天坐在那里,就在陶瓷器皿上画,一天几千件的工作量。李老师耳熏目染,自然就爱上了画画。当他的母亲发现他爱好画画时,把他辛苦割黄麦草卖钱买来的画板,二话不说,就扔了出去,她深知这项工作不易,他不希望孩子和她一样,忙忙碌碌,机械重复。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有更好的前途。
深入骨子里的陶魂瓷魄,那能说断就断了呢!李老师就业去了博山陶瓷厂装潢设计和包装车间。子承母业,也与绘画分不开。年轻人更想有所发展,希望能够系统学习绘画技术。他去淄博市工人文化宫咨询有没有教画画的,热心的老师给他介绍了山东省轻工美校,但是要想入学,必须参加正式考试,于是他根据考试科目,认真学习功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如愿以偿,走进了自己向往的学校,如鱼得水。他本身是陶瓷传人,自然就专注陶瓷绘画技艺,三年的美校学生生涯,不断参加写生实践活动,从纸质绘画到陶瓷绘画升华为刻瓷艺术,他开始在陶瓷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从轻工美校毕业开始,他又陆续进入一些学校再深造,艺术造诣不断长进。狐狸陶瓷雕塑,获淄博市陶瓷琉璃艺术节大奖,陶瓷餐具获山东省一轻厅二等奖,多个瓷上水彩作品被淄博陶瓷博物馆收藏……
那么, 李老师的瓷水彩艺术成就,是怎样炼成的呢?
在陶瓷彩绘间隙和刻瓷的敲打中,他忽然突发奇想,能不能把水彩画在陶瓷上展现出来?水彩画有流动的感觉,清新通透,色彩丰富艳丽,更能提升瓷上装饰的意境。
2016年,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南下深圳参加台湾金莉水彩高研班学习。随后,又去了瓷都御窑的景德镇学习和实践。他本身就有好学不服输的工匠精神,1988年入淄博市美协后加入省美协;1990年山东艺术学院进修油画;1995年在厦门画家村(乌石浦)绘制油画;2016年台湾金莉水彩高研班毕业成为山东水彩画会会员、山东水彩艺委会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硅酸盐研究所特聘大师。
瓷上水彩画,在李老师来说,是一个大胆创新实践。一个是在水和颜料的配比上,再一个就是烧烤温度的掌控上。各种颜料适应的温度都有差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让作品失去精彩,变成一塌糊涂。父亲就是陶瓷烧成工的行家里手,馒头窑到隧道窑,从小耳熟能详,看到父亲对烧成的认真专注,温度从低温到高温,1000°到1300℃温度控制的经验,他认真揣摩研究。凭着几十年的爬摸滚打,他一遍遍绘制,一遍遍烧成,一次次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终于攻克了高温窑变,他成功了。《四季风景》、《颜神古村落》、《炉神庙》、《雪山峡谷》《孝妇河畔的人立大厦》等瓷上水彩作品一问世,就有了市场,得到了专家的肯定。第1269号山水花瓶,被淄博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李老师也与人力文创结缘。在焦新总经理主推的China陶琉小镇、人立艺术研究与陶琉产业特色发展的平台之上,把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再度融合到陶琉艺术创作中。
有人立文创这个新的平台,我们有理由期待,李长兴先生一定能够在瓷上水彩艺术创作中呈现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