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身边的人立大厦
孙建萍
我对人立大厦天生就有亲切感,因人立大厦的高楼前身是山东省陶瓷公司的缘故。小舅是省陶的职员,人立大厦与姥爷家隔河相望,远远看见人立大厦的高楼,就想起小时候在姥爷家玩耍的快乐时光。
在生活中,我是个有点小矫情的人,哪个建筑改造得不好了,哪条街道重建得不伦不类了,好像都与我有关。但唯独在原省陶大楼旧址改建的人立大厦,在我看来是正统,是陶琉的嫡系亲传。
原来的省陶于我是“大衙门”,虽然舅舅在那上班,却不得“一瞻红颜”。人立大厦成立后,对民众开放,带着几许微妙的心情走进人立,顿感震撼。
那是几年前,我与夫君去人立大厦采买陶瓷。自小在山头长大,我们管陶瓷叫“窑货”。一个货字好像是随手可得、随处可见的东西。可不,小时候跑去博山陶瓷厂玩耍,架子上即不白又粗啦啦的陶坯似乎有点丑,路边不少瓷碗的碎片,或是缺口的杯、盘、花瓶,是不值钱的“行行”。可走进人立大厦后,我的三观有了彻头彻尾的颠覆,原来餐具也是汤碗、汤盘、平盘、小碗、瓷勺的整套包装。和我们平时用的用草绳捆成的一摞摞的蓝边碗,简直天壤之别。茶壶、茶杯晶莹剔透,感觉拿在手里生怕跌落。这哪是窑货,这是瓷器、是艺术品呀。
骨质的茶杯在灯光的照射下,不像是陶瓷,倒像是给射灯装了一个朦胧的罩,氤氲的光散投在瓷杯上,总让我想起月晕,也会想起妙玉的绿玉斗。用这种茶杯吃茶前是不是得先盥手屏息,方对得起这手中尤物呢。鲁青瓷通体散发着鸭蛋壳的青,幽幽的,有一种清高和清冷,捧在十指芊芊的兰花手里,定是养眼吧。
进入琉璃区,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笑得裂开了嘴的石榴,露出的石榴籽颗颗饱满透亮,粉粉的籽泛着金金的光,令人垂涎;大白菜也以琉璃的形态装入展柜,叶片脉络分明,白的菜杆、绿的菜叶,叶子上栖着跃跃欲动的蝈蝈;柿子金灿灿地祝福游客“柿柿如意”,就连柿叶上的瓢虫也在诵读“七星高照”;紫葡萄挂着白霜,味道一定是酸酸甜甜的吧。种种陶琉精品让人目不暇接,如南安太妃所说“不知夸哪一个好了”。可以说,人立大厦为大众提供了一场陶琉的饕餮盛宴,让百姓近距离、从容地观看陶琉艺术品,从而加深陶琉印象和理解。
2022年,儿子同学自鄂、豫“进淄赶烤”。烧烤之余,人立集团的陶琉艺术中心是不二选择。站在精美绝伦的“人立三彩”面前,听着讲解员的娓娓解说:人立三彩由人立墨彩、人立水墨、人立油彩三部分组成,是人立集团自主研发的琉璃炉变技艺,代表了琉璃艺术的颠覆式创新,被誉为“古有绚丽多彩的唐三彩,今有美轮美奂的人立三彩”,可以说是传统琉璃工艺与现代艺术理念、审美观的完美融合。儿子说,别说外地的同学深感惊奇,连连赞叹,就连当地人也是赞誉之情溢于言表,感觉家乡的琉璃制作太神奇了,家乡的文化底蕴太深厚了。
1982年,在博山第一百货大楼基建工地发现的元末明初的琉璃作坊遗址,是国内发现的最早最大的琉璃生产窑炉遗址。由此,为佐证博山千年窑火不曾断烧,提供了重要依据。从现保存完整的明清时期的窑炉和博山素有的“东陶西冶”之说,也可以推测出博山原有陶琉业的繁荣兴盛。但是文献记载的文字的阅读有一定限度,或许还有好多博山人不知家乡的瑰丽奇珍和悠久历史。那么一座陶琉大厦、一个陶琉艺术中心便可更直观地带领人们走进陶琉世界,向他们讲述家乡璀璨的历史文化,激发人们更多的家乡情怀。
陶琉艺术品、陶琉历史是家乡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博山人的骄傲和自豪,也是博山对外经济的窗口和招商引资、吸引人才入驻的亮点。2023年人立集团举办人立文创集市,邀请著名陶琉艺术大师现场为游客绘画团扇、题写扇面;也有艺术家现场指导,与游客实现互动式创作,让游客上手体验琉璃灯工的烧制、成型;还有“巧手彩绘素坯.感受陶瓷之美” 的陶瓷彩绘体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不少当地人和外地人的参与,他们纷纷赞叹“博山的陶琉太有看头了”。别小看一场场公益活动,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它的功能同时体现于显性的视觉刺激和隐性的选择影响。在人立文创集市上看到不少年轻人对琉璃的体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不乏孩子们好奇的眼睛和大胆地尝试。也许,若干年后他们想起家乡,便会想起陶琉,想起家乡文化。
人立大厦虽是民营企业,但它助推的是博山的陶琉行业,宣传的是家乡文化。为博山这座工业城市转型为新兴文旅城市添砖加瓦、摇旗呐喊是人立大厦的初心和坚守。
这就是百姓身边的人立大厦,锐意进取大格局又朴素亲民接地气的人立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