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三十而立的“人立”故事征文之十六】三十而人立 · 徐传国 | 稷下散文 2024年第281期(总第704期)

文摘   2024-10-25 18:54   山东  

三十而人立

——焦新先生访谈实录

徐传国


时间20241019日星期六下午2:30-4:00

地点:博山陶瓷琉璃艺术中心(沿河西路颜山公园北路1号)经理办公室

被访人:焦新(淄博人立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采访人:徐传国


访谈实录:

焦:你好,今天太冷了。

徐:你好,焦总。进了人立,感到暖和多了。刚才敲门,我以为你还没到呢。

焦:中午有个接待,我没回去。在办公室睡了一会儿。

徐:我是想这样,采访时咱随便聊聊,录个音,我回去整理个实录。我看到很多写家都在写人立,我也得力所能及地尽上一份力。人立走过30年值得记录一下。

焦:行。随便聊聊吧。从1994年公司拿到营业执照,到今年2024年,30年,正好30个年头了。

徐:时间太快了。咱们天津湾主要是焦家?

焦:再就是阚家。焦家,算是天津湾第一大姓。天津湾、北崮山、焦家峪,还有章丘的焦姓都在一个家谱上,都是从河北枣强来的。

徐:咱和焦裕禄家能续上了?

焦:肯定的。焦裕禄是北崮山的。我是方字辈,焦裕禄是裕字辈。按辈分来说,他比我矮一辈。

徐:你和焦波老师都是天津湾的。

焦:对啊。焦老师是我的老兄。他和我是同辈。

徐:奥,你们是一辈的。从他的年龄上,我一直以为他大你一辈呢。

焦:焦老师大我二十来岁,辈分是一样的。我是70年的,属狗,55了。焦老师比我大21岁,按他那个干法,我还得再干它20年呢。

徐:你兄弟几啊来?

焦:兄弟两个,就兄弟两个。一个弟弟。弟弟也是自己干,开了个水泵厂。俺两个都属于自己创业。

琉璃拍摄 

徐:你的名字,焦新。按你的年龄,一是起了两个字的名字,再是用了“新”字,那个年代,这个名字够新的。是一开始就用了“新”?

焦:按我母亲的说法,我小学一年级是在天津湾小学上的,名字是老师给我起的。按传统观念,我是方字辈,得把辈分这字放进去。当时没把“方”放进去,可能也是有重名的原故。我父亲是煤矿工人,夏庄煤矿的。母亲在村里务农。

徐:干煤矿相比干陶瓷啥的挣钱要多。在村里还有地种着,有粮食吃。你从小,比起同龄人来说,家庭条件就好多了。

焦:都差不多,算不上好。在农村住,条件都差不多,没感觉出啥来,都差不多。我上小学的时候,七几年,那霎还有生产队。初中我是在淄博二中上的。我们的家庭半工半农,上初中我也得上地里干活。小学时是生产队,到了初中成了分田到户。八几年,农村开始实行分田到户。到了高中,正好是煤矿工人家属可以农转非,转成了市民人口,我随父母到博山城里。高中上的是淄博三中,后头三中和淄博一中合了。

徐:和纯农户还是不大一样的。在村里,有个挣钱的,有个打粮食的,咋着也是优越些。

焦:肯定是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在我十五岁之前,生活基本上是农村状态。生活在农村,应该说更加复杂。从生活环境,差别不到哪里去,整体来说,基本上就是平等。咱现在说煤矿挣得多,按“块”为单位挣钱,也多不了多少,还得买高价粮。

徐:父母还健在?

焦:都健在。今年都八十了。45年的人,进了八十嗹。

徐:你最早是在区煤炭公司,是办公室主任?那时干煤炭,又是在办公室,应该是行啊,你咋还跳出来了呢?

焦:不是办公室主任。那时我刚毕业,在办公室打杂。我这个年龄的人,基本上是随着改革长大的。一切都是时代的产物,顺着社会的潮流走。1991年,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正好赶上邓小平南巡讲话。1993年,《公司法》颁布,可以有民营企业了,也就允许“下海”了。有了这个机会,也就有了自己的选择。原来不允许,一下允许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形势所要求的。比起五、六十年代的人来说,我们这代人保守的相对少,出来自己干的多了。他们保守一点,出来干的少。不过,那个时候大学毕业就是国家干部,还是包分配,都有稳定的工作,真正出来干的也不是很多。下海多的,还是别的行业,像工作稳定还是少。

徐:是啊。你开始创业的初衷,是想试试自己的本事,还是想多挣几个钱?

焦:当时,刚毕业到机关工作,一是提水扫地,再是跑腿报表,隐约感觉有些无聊。一有了政策,就更加感到是在浪费时间、浪费青春了。如果出去自己干,最起码是不浪费时间,进一步说可以实现人生价值。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在单位干,从进去就一眼望到出来的路子,从科员,副科长,科长……不管熬到啥程度,就是那个样了。干个科级领导也行,但是,我不希望自己这样。

热烈祝贺人立琉璃艺术馆开馆

徐:是呀。一般来说,能想着脱开公职、自家出去干点的人,对自己的能力都有过自我测评,感觉还行,有自信心。这种人最容易产生出去闯荡一下的想法。

焦:对。首先是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另一个方面,肯定也有改善家庭条件、提升生活质量的想法。但是,现在想来,我离开公职的初衷,并不是纯粹为着挣多少钱。

徐:我注意到,一路走来,董事长、经理,你得担任了四五个,直到2013年才稳定下来,对“创业”认识会更加深刻?

焦:开始创业的时候,我手里只有五千块钱。我基本上是从零开始,也算是白手起家。那时候,安装一部座机电话要三千多,再买上张桌子,租上个办公室,五千块钱就基本上花光了。创业,创办一个企业;创造一番事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多了。创业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前行的路上充满了风险。要取得创业的成功,既需要胆量,更需要能力。在资本和资源面前,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轻松得到它们的。

徐:我注意到,最初公司是“淄博人立实业有限公司”,后来改成“淄博人立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从“实业”到“文化创意”,也就是“文创”,这一变化该是人立很重大的转向。它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这样变呢?

焦:对,很重要。“人立实业”,一开始的认识很直接。那时是搞外贸,做出口,简单说,就是做买卖挣钱,买来卖出,就是挣钱。第一桶金就是搞外贸挣来的。为什么后头改成了“文化创意”这个名字?2004年,我随焦波老师去北京做文化传播公司。那时国家已提出来要搞文化产业,接触文化多了,对文化也就有了认识。同时,对搞外贸也有了反思,它只是出卖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卖的东西只是商品,还不是产品,没有文化含量。2013年,我回到博山,北京那段文化经历,让我意识到我们家乡的琉璃制品太需要文化了。琉璃有着深厚的文化,是博山很好的文化元素,但是,很少有人把琉璃文化更深地去挖掘,更宽地去推广。琉璃制品失去了它的文化附加值,这是卖不上钱的直接原因。应该给琉璃增加文化创意,进而提高它的艺术价值,于是,就决定用文化创意+,加就是加琉璃,来做推广。

徐:本来是文化产品,当成了一般性商品卖了。价格上不去,也就基本上成了卖原料。

焦:对。在一定的时间段,也就是资本积累的时候,顾及不到文化价值的存在,意识不到文化的作用,是没有大问题的,但是,永远这样是不行的。琉璃是中国五大名器(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之首、佛家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赤珠、玛瑙)之一。《明制》记载,皇帝颁赐给状元的佩饰就是琉璃。可见,琉璃的文化价值是很高的。对博山琉璃来说,与之有关的书籍、影像,包括影视等出版物太欠缺,所以人们对琉璃的认知度低。这就是个问题了。为了挖掘和传播琉璃的文化价值,人立用“文创”开启了转型升级之路。

徐:国外的东西卖给中国,贵就贵在它的文化附加值。能不能这样认识:同样的东西,我们的便宜,便宜在还不知道文化是值钱的,没有重视文化。

焦:是的。很多人说,外国的质量比我们好。好在哪里?我们要看到,产品的质量除了技术水平外,不重视文化,也就不重视质量,这或许是导致质量不高的又一原因。到了这个年代,竞争那么激烈。除了技术竞争,还有文化竞争。我们过多地重视了文化所有权的竞争,而忽略甚至是忽视了文化的使用权。同样的东西,有文化和没文化是决然不一样的。琉璃,应该被当做一种产品去做,为此,不谈文化是不行的。

徐:从某个角度来看,或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立的“文创”影响了人们对琉璃文化的认识。

焦:也谈不上。可能我从做外贸,再到北京做文化公司,感受和感知深一点而已。在北京,可以看做是一次创业,也可以看成是一次锻炼。带着那个经历回到博山,和在博山自我发展是不一样的。我为什么做琉璃这一块?说起来,那也是被逼的。做煤炭生意的时候,给美琉、博陶供应煤炭,对琉璃、陶瓷行业很熟悉,特别是琉璃。他们顶账顶给我一大堆琉璃、陶瓷,我得去广州参加广交会,通过外贸,把它们卖出去。现在想来,那时除了为怎么倒登出去发愁,也对琉璃有了兴趣,我还在石马建过琉璃厂。到了北京之后,我感觉我们的陶瓷做不过景德镇,而博山琉璃应该像宜兴紫砂那样走在全国前列,走向世界。我们有这样好的琉璃文化元素,可以做到中国第一,做不到就很可惜。刚才我说过,博山琉璃,在单纯出卖资源、出卖劳动力这个层面打转转,最终只能靠拼价格来求生存,这是不可持续的发展,不持久。我们出口一亿件衬衫,仅仅换来一架波音飞机。拿着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换回高额的技术和文化,是不等值的。麦当劳、肯德基、日本的动漫、韩国的韩流、美国的大片,等等,进口的文化产品数不胜数,而我们的琉璃,文化的缺失和技术的贬值,导致无附加值可言了。真正的强大,最终是文化强大,技术强大。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发展中的,还有差距。我们也有文化,为何不加进去呢?得有人来做,人立有这样的使命去担当这样的责任。或许这就是人立和普通的琉璃厂不一样的地方。

热烈祝贺中国(博山)第二届琉璃文化艺术节盛大开幕

徐:这一点,我也体会得比较深。2004年,我在泰安师专进行英语口语外交训练的时候,美国外教送给我一个琉璃苹果。我问多少钱,他说十几美元。十几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一百元左右。那时,我们的花球,一个才几元钱。为什么这样呢?每到毕业季,他们有学生送给老师一个苹果的习俗,各种材料做的苹果,甚至是真的苹果都可以。习俗就是文化,这就是文化的作用。他们贵的原因还是文化价值,这会大大超过资源和劳动力本身的价值。人立,在文化的路上走过了那么多年,不可能一帆风顺。我想问一下,期间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呢?

焦:文化,人立想着去解决,但是,过程也是曲折的。资金是个大事,银行的贷款等,是很大的制约。融资很难,利息高,这是人立发展遇到的难题。

徐:人员怎样?人才。

焦:人才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2000年之前,招聘大学生还可以。2005年之后,像我们这种三线之后的城市,招聘人才有很大难度。现在解决的办法多是自我培养,一边用、一边培养。博山的实际情况是人口外流,人才也就流失了。文创需要年轻人,而年轻人太少了。不用说高端人才,酒店招一个服务员都得当个大事来做。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发展最为重要的是人才,有了人才也就有了资金,所以说,比起资金制约,人才是更大的制约。你没有人才,再好的资源都等于零。博山陶瓷、琉璃、水泵、机电等这些产业,都是这样。原来博山有建材学院,轻工美校、卫校、劳动局技校等,这些高校也好,技校也好,为博山的产业源源不断培养和输送人才。但是到了九十年代末期,不光人才,连人都陆陆续续走了。这样的结果,说句严重的话,是把这个地区的生态破坏掉了。现在的很多领军人物都是当年轻工美校、建材学院培养的,这么多年过去之后,现在出现断代了。所以,2013年,博山陶瓷琉璃中心成立,我提的第一个建议是,要想陶瓷琉璃产业健康发展,必须成立一所为这些产业培养人才高校。2015年,引进山东工艺美院淄博陶瓷学院,方向是对的,但没有办好。

徐:说到这里,能不能这样理解:博山不是没有人,只是没有了培养高中以后专业人才的地方,致使这些人全部到外地高校求学了。这是人口外流的原因之一。

焦:没有培养人才的地方,加上产业萎缩,导致人口外流、人才不回流,加上引进不了人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状态。你有好的收入,好的环境,才能吸引人才来这里,在这里成家立业、安居乐业。试想,没有产业,即使来了,又怎么养得起他们?

徐:是呀。人立,包括所有博山人,任重而道远。今上午我传给你四张照片,是2013828日拍的。那时,博山陶瓷琉璃艺术中心还在建设中。到924日,我再来人立的时候,中心已经建好了,让我大吃一惊。昨天我还在想,这就叫“人立速度”吧?

焦新与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高峰合影

焦:那次中央台高峰副台长来这里,我印象深刻。我在北京的时候,和焦老师合作电视剧《俺爹俺娘》,高台长是总导演,所以都很熟悉,关系也很密切。那时,他来一个还没完工的工地,来看什么?我知道他是来看他老弟的。他是来看看,我回到家乡,在做什么。我很感激。当时政府把这个项目交给人立来做,人立能不能做好,好多领导打问号,据说开了很多次会议来统一思想,到最后确定下来就比较晚了。四月份签订合同,要求920号完成,留给我们仅仅一百来天的时间。高台来时,基本上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之后真的完工了,不光你感到吃惊,山东画报社来拍照片的几个朋友来时看着还是个工地,一听明天就要按时开馆,他们都觉得不可能完工!结果,完工了。第二天他们来现场时,很是吃惊!布置琉璃艺术馆,只用了5个小时。晚上八点装修的人员一撤出去,我们的人马立即进入,一直干到第二天一两点,全部布展完毕、按时开馆,没耽误第二届博山陶瓷琉璃艺术节的开幕式。虽然之前脑海里有过布置的设想,但是在五个小时内,布置完近三千件展品,也真的体现了“人立速度”。记得也就在开馆的当天,大屏幕上第一次打出“世界琉璃在中国,中国琉璃在博山”的标语。不管这句话现在看来合适不合适,但是用文化把博山琉璃提到一个高度这一点做到了。琉璃文化让琉璃有了分量,改变了原来博山琉璃在人们的印象中只是大观园地摊货和外贸出口尾货的状态。

世界琉璃在中国  中国琉璃在博山

徐:艺术馆的开放,让人们看到了博山琉璃的高度。博山琉璃集中展现,不管本地的还是外地的人看过展馆,都很震撼。博山琉璃文化可以做到这个程度,这也就找回了博山琉璃文化的自信。

焦:还有一件事,中国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在2000年把“琉璃”去掉了,叫成了“中国淄博陶瓷博览会”,直到今年才把“琉璃”两个字加了上去,成为“中国淄博陶瓷琉璃博览会”。省长、市委书记等领导们来人立看见了琉璃文化,“优先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琉璃被看见了,琉璃文化被看见了。这与这11年来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徐:这也算是给人立30岁生日的一个礼物吧。

焦:虽不能这么说,但是,人立的30周年,赶巧“琉璃”重回“博览会”,大家都很高兴。人立的定位是不去做同质化的竞争,别人没有做的或者想不到要做的事情,由人立来做。博山有过辉煌,但毕竟是个小地方,又是相对封闭的地方,容易滋生夜郎自大、自以为是的想法、言语和行为。所以我们建艺术馆的宗旨是既要看到我们的优势,又要认识到我们的差距,乃至问题所在,这样有助于我们形成一个健康的产业。琉璃艺术馆把博山琉璃从古到今的艺术品展现给人们,让人们来这里感受到博山琉璃文化,同时,还请进来交流,走出去学习。把台湾、大连、河北、山西等地,甚至意大利、捷克德国等国外的作品引过来展示,资金、人才、市场重要,人要走出去学习更重要,认识的提高、思维的转变得靠走出去。

大型记录电影《琉璃人生》在人立开机

徐:有了琉璃艺术馆、琉璃艺术酒店、琉璃体验馆、琉璃卖场,等等,我还注意到,在这个楼上,你有意留下了一个窗口。人立是立体地做琉璃文化?

焦:是这样的。琉璃艺术馆,包括下面的人立大厦琉璃艺术酒店,都是围绕琉璃文化这个主题展开的。我们看到琉璃,也要有一个让琉璃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地方,才能推广它。产业化,还有市场化的空间,要靠文化来填充。我们说博山是琉璃之乡,看不见摸不着不行。做琉璃酒店,建筑风格也是围绕琉璃而设计的,包括室内外、走廊上的摆件,都引用丰富的琉璃文化元素。你说的窗口,我知道,就是一年组织十几个展览的三楼艺术展览馆。当时考虑到,要留给当地和外地大师们一个交流展示作品的地方。留着一个展示窗口,就留下了一个交流平台。我记得第一个展览就是你的《中国梦 百姓福》摄影展。除了本地的各类艺术展,宜兴、景德镇都来展,包括北京等地的书画家也来办展览,交流也好,碰撞也好,成了一个综合性的舞台。这些展览、交流,虽然不能立竿见影,马上就解决问题,但是,潜移默化地会在某时某事上发挥出它的作用。

徐:你的微信名叫China琉璃小镇,再说说琉璃小镇吧。

焦:China琉璃小镇,是个平台,一个大工程,需要政府的支持,各方面的参与,才能完成。它坐落在两个4A级景区之间,从这里,到玉皇宫、轻工美校,再到红门,经过两个村、两条峪,一学校、一长城,外连一条街。其沿路有很多闲置,甚至荒废的的房子以及其他资源,整合它们,有了烟火气,形成业态,也就整活了琉璃产业和琉璃文化。不仅仅是琉璃,甚至康养等都会得以发展,这就是所说的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打造一个有规模的平台,就像有了梧桐树,会引得凤凰来的。陶瓷、琉璃、美食、康养、休闲,艺术地做好了,可以引导一种生活方式。

徐:刚才你说的“可以引导一种生活方式”,这个想法很好。博山人之所以在七八十年代比较有自豪感,也就是它有一种令人羡慕的生活方式。从打造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找回满足感和幸福感,这个思路很新。实践了这么多年,一件琉璃商品,附加了文化,成了产品,现在应该是比没有文化含量的时候,更贵了吧?

焦:肯定是。我们现在的琉璃价格之所以有所提升,与文化的置入有很大关系。你像意大利的威尼斯穆拉诺岛,他们生产的琉璃叫艺术玻璃,就是把它提到文旅融合的高度来做,把文化融入其中。他们卖的艺术玻璃,可能是我们中国制造,可能是捷克货,也可能是奥地利的,他们用现场表演制作等各种形式,展示其文化,又经过文化包装,融合了他们的文化,就进入了更高的层面。我们重视非遗,多在纸上,而他们注重手工,多在行动上,这就是文化的不同。原来博山只有原山、鲁山和开元溶洞三个4A风景区,他们都是自然风景,自然风景主要是吃老祖宗的饭。人立把琉璃文化挖掘出来,创建了博山第一个人文的4A风景区。所谓“人文”,就是文化传承,我们是把老一辈琉璃中的文化提炼出来,让人们想到“人立”就想到“琉璃文化”。这要比自然的难度大。

徐:去年你去西藏,回来后举办了一个西藏摄影展。今年去了新疆,回来又搞了一个新疆四人摄影展。可见你的爱好也很广泛,谈谈你的爱好吧。

焦:不管去西藏,还是去新疆,都是为了琉璃而去的。落地的所有东西都是围绕着琉璃做的。两个摄影展都是副产品。

徐:我明白了,琉璃才是你的最大爱好。

焦:现在我才慢慢体悟到,爱好和事业结合起来,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说到爱好,有一个人是我最为佩服的。这次去新疆,我是和毕玉奇老师等人一块去的。回来后,毕老师即拍了片子,还创作了四五首曲子。他爱好书法,还爱好篆刻、音乐、绘画、摄影等等,他是个十分低调、很谦虚,甚至谦恭的人。他是大家。我刚从北京回来的时候,不大接地气,虽是搞文化的事,但和当地文人接触并不多。后来逐渐接触本地和外地的文人墨客,才感到是很有必要的。我和毕老师也就这两三年才增加了交往。起初知道他书法厉害;后来他给我刻个章,知道了他的篆刻;再后来又知道他还搞音乐,原创民间乐曲;去年知道还有摄影,李百军老师给他策划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影展;今年又知道还写散文,他真是个奇人。疫情之后,我想把三楼的一个大房间留给他个人做工作室用。他为别人着想,把这个室让给了几个艺术团,四个民间艺术团进驻,成立了“博山陶风琉韵艺术室”,成了他们练功、合练的地方。这让我感受到毕老师的为人和修养。这件事打动了我,于是,我们的关系更铁了,交流得也就更深了。博山文化底蕴深厚,需要一些文化人,甚至文化的领军人物。博山一定要出文化大家才行,大家能带动咱这个地区的文化复兴和产业复兴。博山锣鼓、琉璃阙歌、陶瓷歌曲,只要毕老师想做的事情,人立虽然能力有限,还是力所能及地给他一些支持。我们带着陶瓷琉璃礼品去新疆,投亲靠友,就想为陶瓷琉璃找到一些出路,打开市场销售。走到哪里,毕老师写到哪里,赵炳胜画到哪里,都是在传播我们的陶瓷琉璃文化。今年12月份新疆的天山画派要来淄博成立第一个分院,来这里搞一个展览。宜兴的领军人物顾静忠,带着几个大师,走出宜兴、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可见领军人物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树起我们当地的文化领军人物。

徐:毕玉奇老师,除了他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魅力。人立能支持毕玉奇老师的创作,毕玉奇老师能参与人立的文化推进,这也是人立的吸引力所致。有那么多人支持人立,一路走在文化的路上,人立并不孤单。

焦:这次人立联合淄博市散文学会搞的这次30年征文,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感谢支持人立的所有人。

徐:人立走过30年,谈谈你的感想吧。

焦:酸甜苦辣,什么都有。我没有浪费时间,收获了无怨无悔。这30年有很多经验,更多的是失败教训。将来面对机会、机遇,会抓的更准,是最大的收获。我想,到我这个年龄,不会再去犯同样的错误,走同样的弯路了。

徐:人立再发展一大步,是大家期盼和期待的。最后一个问题,在下一个30年,作为人立的掌舵人,你有什么打算吗?

焦:55岁了。五十知天命,再像前30年那样折腾,也不是那个年龄干的事了。做好自己,把自己做好,学会接受,顺应这个时代吧!

徐:感想和打算一共123个字。字不很多,分量却很重,让我听出了字里行间人立将来的美好。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了,我们到这里吧。谢谢焦总接受采访。

焦:谢谢,辛苦了。欢迎常来人立!


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有其缘由

作者简介:徐传国,男,1962年出生。博山区福山人。中共党员。本科毕业,英语专业高级教师全国外语学习研究会理事,国家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教师1994年参加泰安师专美国外教英语培训;2007年去英国布莱顿大学进修学习英语和英语教学法。2008年出版教育专著《传国教眼》;2015参编《博山区饮食志》2017年参编《文化淄博(博山卷)》;2019年编写《博山红色故事》等。著有70万字4000多个条目的《博山方言》2013年获得高级摄影师职业资格证书,专题摄影作品连续七年入展“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2024年作品《旧貌新颜》获得淄博市第21届摄影艺术展第一名。

      


《稷下散文》

文学的圣殿,作家的摇篮,最接地气原创文学公众号。


主办:淄博市散文学会

承办:“稷下散文”训练营


总      编:   刘培国

执行总编:  王继强


责任编辑:  徐淑云 文洁冰 王雪 段萍萍

投稿须知:欢迎全国各地作家投稿。来稿请附上个人简历、照片,文责自负,原创首发,即未在任何报刊、网络媒体包括自媒体发布过(本会会员的散文正式报刊纸媒发表后可继续在稷下散文发布),编辑有权删改来稿中的不当内容。


投稿邮箱:

1069168379@qq.com 


扫码关注我们,点个在看

能遇见你,真好!

稷下散文
稷下散文现开通 “诗歌长廊”“小说天地”“文海泛舟”“活动快讯”“东写西读”五个栏目,欢迎各位文友踊跃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