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三十而立的“人立”故事征文之三十四】丹心摹世界妙手绘丹青·赵增龙 | 稷下散文 2024年第245期(总第741期)

文摘   2024-11-23 20:45   山东  

丹心摹世界妙手绘丹青

记中国美协会员、新疆天山书画院常务副院长赵炳生先生

认识赵炳生先生,是十月十三日的下午,那是淄博市散文学会组织的部分会员,到博山人立大厦采访部分艺术家的会议上。下午两点钟参加会议的作家们进入了二楼的会议室,不长时间艺术家们也走进了会议室,作家和艺术家们自我介绍并相互认识。坐在我对面的一个面色红润、眼神炯炯的健硕男子叫赵炳生,跟是泷水赵氏同宗家人,高我一辈,我应该称其叔叔,由此我对他产生了莫名的亲近感。炳生先生是中国美协会员、新疆天山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我油然产生艳羡和钦敬——泷水赵氏又出了一位艺术家,是泷水赵氏家族的佼佼者,我内心感到无限荣光,也感到非常自豪。

走进炳生先生的工作室,立马被室内陈设的美术作品所吸引——墙上悬挂的、陈设架摆放的,都是他创作的国画精品,或大、或小,或立挂、或横摆,琳琅满目,井然有序,冲击人眼球的是画面上的山、水,林、田,路、画中的人物:画面中的山水,层次分明,远近有序,立体感十分明晰,我不是画家,也没有作画的理论基础,不知道炳生先生是如何将生活中的真山真水、一草一木、道路房屋、人物活动移植并浓缩于这方寸之间的,如此逼真、如此清晰、活灵活现,让参观者感觉如在画面中。炳生先生画中的山是巍峨、雄伟、俊俏的;水是流动的、飞溅的、波涛汹涌的;树是摇曳的、婆娑的、富有生命力的;云是白色的、飘逸的;田是平展的、绿色的、生机勃勃的;道路或平直、或蜿蜒;路边的事物是自然有致的,房屋是立体的、有角有棱,有门有户;人物是运动的、充满活力的;整个画面呈现的是一种生活的真实。我问炳生先生:“叔,这些画都有生活中的原型吗?”炳生先生回答:“这些画,都有生活中的原型的,有的也加以改造,使之更贴近生活,让人们更容易接受。”我们频频点头。展品中有两个底座可以旋转的、近一米高的陶瓷大瓶,陶瓶上画的是闭合的群山,山势依然是高峻、挺拔、直刺苍穹,溪流飞泄、直落碧霄,山间白云悠悠、如梦如幻,山野中林木葱茏,郁郁葱葱,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

赵炳生作品《云山深处有人家》

在我的印象中,陶瓷是由泥土造成的,泥土是颗粒状的,水质的颜料涂在陶瓷面上会顺着陶瓷颗粒向四周发散,就是老百姓说的会“洇”,于是我忍不住问炳生先生:“叔,颜料涂在陶瓷版面上会不会洇呢?”,炳生先生答曰:“不会的,在陶瓷版面上作画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了规律和在宣纸上作画是一样的。”这时我感到了自己的孤陋寡闻和知识缺乏。面对着炳生先生旋转着的陶瓷立瓶,我突兀地问道:“叔,这个立瓶价值多少钱?”大师答到:“几万元吧”。“啊!几万元?”我环视着室内琳琅满目的陶瓷画作心想:“这么多的陶瓷画作,这要值多少钱?”我觉得自己的问话太唐突、太直接了,为什么这么市侩和世俗呢?应该知道艺术是无价的,艺术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在展架上悬挂着一方红黑相间的陶瓷画作,它吸引了我们所有人的眼光,我们禁不住走到它的跟前端详着、思忖着这是什么风格的画作?炳生先生看我们对此画作如此感兴趣,就对我们介绍道:“这是天山画派风格的作品。” 天山画派?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画派,感到既新鲜又有一种具有异域风情的画派,这是国家新批的具有新疆特色的画家流派,这说明国家对少数民族区域画家流派的重视,炳生先生对我们说,天山画派画家的特点和新疆的地理特点和民族风格是一致的,粗犷、豪迈,洋溢着新疆少数民族的豪情气概。“叔,这是您的作品吗?” “是的,是我的作品。” “叔,为什么画面上的主色彩是红色的呢?”我问道。炳生先生回答:新疆是个神奇的地方,每年的9月至10月,大片的胡杨林逐渐变为金黄色,金色的胡杨林与雪白的天山、飘逸的白云、碧波荡漾的湖水、绿色的草地、金色的沙漠戈壁相互映衬,形成一片美轮美奂的人间仙境,新疆是中国西部最大的自治区,它的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土地的广袤,自然条件的多样性,赋予了这片土地的丰富多彩,特别是阿克苏库车大峡谷连绵的红色山体,吐鲁番火焰山的红色山体,赋予了这片土地红色的地形地貌,红色是这片神圣土地的主色调,加上中华民族崇尚红色,认为红色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这红色或者叫“天山红韵”孕育了天山画派,也奠定了天山画派产生的环境条件和物质基础。炳生先生打开手机相册,展示着他创作的“天山红韵”系列画作,我们凑上前,细细地观看着、啧啧地称赞着。炳生先生还担任天山画院的常务副院长,他的“天山红韵”系列画作也奠定了天山画派的基本色调,炳生先生既是天山画派的参与者,也是天山画派的骨干之一。

炳生先生是如何走向绘画道路的?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际,于是我产生了再次访问炳生先生的念想,于是我草拟了对炳生先生采访的提纲并发到了炳生先生的微信上。并与其约定了采访时间,我知道炳生先生的时间是十分珍贵的,约定的时间更改了几次,终于在11月8下午2点钟,我们在其青龙山的工作室见了面。

炳生先生青龙山的工作室相较人立大厦的工作室要简单、窄狭了一点,但仍然充满艺术氛围,书案和墙上摆放和悬挂着尚未完成的画作、书架上摆放着炳生先生获得的“(走向世界新时代)国际艺术人物专题报道赵炳生荣誉称号奖杯”和“中国艺术人物专题报道2022人民艺术家赵炳生的荣誉奖杯”,“国家一级书法师的证书”,这些荣誉的取得是国家对炳生先生前半生辉煌成绩的肯定和褒奖,这里展现的仅仅是一小部分。

几经谦让,炳生先生让我坐到了他平时所坐的位置上,按照我先前写的采访提纲,开始了我的采访,我首先问炳生先生:“叔,您的画作如此优秀,您是否有绘画方面的天才?”

炳生先生沉思了一下,然后缓缓地回答道:“我认为不是天才的问题,我倒认为与遗传有关。”他说:“我们的祖先是有艺术天分的,例如宋徽宗赵佶并非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但他集画家、诗词家、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教育家于一身,是个搞艺术的天才,他独创瘦金体,成为书法史上的一代宗师。我知道比起艺术家这层身份带给他的皓月之辉来说,当皇帝的那点作为就只能勉强称作米粒之光了,政治的昏庸不能掩盖他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一切历史人物,我们都应该客观看待。炳生先生说:“我们祖先的艺术才华,是印在骨子里的,不知多少年以后偶尔遗留在我们身上的遗传基因里面,我们能够继承先祖的艺术才能,才使得我们有了点滴的艺术才华,所以我们一定要感谢先祖的恩惠。”从血缘关系上说,炳生先生和孝妇河三大文化名人之一赵执信先生的血缘关系较我要近,可能炳生先生的艺术细胞更多一些。

据《泷水赵氏宗谱》显示,宋太宗赵光义第十三世孙赵平自明初迁至博山。炳生先生与我均系赵平次子彦名之后,炳生先生系泷水赵氏第二十一世孙,我是第二十二世孙,泷水赵氏虽然繁衍至今有数万人之众,但辈系之间的关系并不紊乱,故我称炳生先生为叔是完全正确的。

炳生先生自小热爱图画,八、九岁时看到有空白的纸页,就在空白处画画,他画的画惟妙惟肖,看到的人都说画得好,他说对画画的热爱是发自骨子里的。上初中时,他遇到了启蒙老师--蔡玉峰,蔡老师发现了他的绘画天赋,将他吸收到了学校的美术小组,开始了系统的美术学习。在艺术的道路上,炳生先生得到了家庭、社会等美术机构关爱和帮助,使得他的绘画技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和发展,这为他后来的画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加工作以后,炳生先生最初工种是黑山煤矿井下的采煤工,但他只干了半年多点的时间就被调到了井上,并进入了黑山煤矿工会,成为了一名专职的宣传员。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宣传工作,由于他认真的工作态度、娴熟的绘画技艺受到了领导和职工们的好评与赞扬。

一九八零年,炳生先生考入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进修两年,一九八六年,他又被单位推荐到了中央美院进修一年。在这两所艺术院校,他系统地学习了中国画的专业知识,弥补了艺术知识的缺陷。直到现在炳生先生说起来,深有感慨:他在学习艺术的道路上遇到了无数的好人,都对他的美术事业给予了真诚地帮助,到高校学习和进修,花的是公费,他非常感谢遇到了一个好时代。

随着黑山矿煤炭资源的枯竭,炳生先生随黑山矿整体搬迁到兖州矿区,此时炳生先生名气大燥,画作经常随领导走出国门。一九八九年济宁市文联、济宁市美术家协会、济宁市总工会联合举办“赵炳生书画展”,著名画家、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山东美协主席于希宁先生题写展标。济宁电视台和《济宁日报》进行了专题报道,炳生先生被称为“鲁南艺术界一颗明珠”。

二零零三年,兖矿集团领导将炳生先生派往贵州某大型煤矿做领导工作。贵州独特的美丽的喀斯特地貌,别具的特色的山水,山奇、水灵、谷美、石秀、物华、处处成景。贵州因山而名、因水而美,作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最多的省份,贵州的绿水青山越来越被世人所知晓、向往。这里苍山如海、云海茫茫,既有韭菜坪、梵净山、云台山等磅礴大山,也有万峰丛立的万峰林。这里飞瀑流泉、河湖交错,黄果树瀑布、赤水大瀑布、马岭河瀑布、卧龙潭瀑布等,使贵州享有“瀑布之乡”的盛名。赤水河、乌江、沅江等八大水系贯穿贵州境内,一江清水绵延,福泽两岸生民。贵州地形、气候的复杂多样,使得植物多样性特征明显,并衍生出特有的花海景贵州的49个民族群众多依山而住、伴水而居,也就造成了贵州各族人民与山的独特文化,贵州的山水之美、多民族文化的差异与不同都深深地吸引着炳生先生,因为他可以从这如画的山水中和不同的民俗中吸收丰富的绘画素材,他可以用手里的笔临摹和描绘贵州山的奇、水的秀、人民的勤劳和民风的淳朴与自然,于是炳生先生深深喜欢上了贵州这片大山,于是他和家人商量并决定携家带口,将家由山东迁移到了贵州,并在贵州待了13年多,直至退休才回到山东博山的老家。现在炳生先生保留的画作中,有很大部分是贵州山水的生活写照。

炳生先生对我说他为了创作一幅画,会全身心的投入,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有时会忘记吃饭。我问他:您感到累吗?炳生先生回答:有点累,我又问:是心累还是身体累?他回答:心和身体都很累。炳生先生说:累虽累,但有时投入进去了,也沉浸其中了,总想将画作创作完成,即使累点,也感觉是值得的,唉,这就是一个老艺术家的情怀和敬业精神,我不由得充满崇敬。

炳生先生为了国画艺术,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跨越长江上下、走进深山边陲、深入少数民族地区。他的画作也是一路凯歌,就像种子一样播撒在祖国的大地上。我问过炳生先生:叔、你收过几个徒弟?叔答:没有收过徒弟。我问:叔,您办过班吗?叔答:没有办过班。唉!在经济社会、在经济利益面前,炳生先生一直把心放在国画的创作上,他创作的国画带来的社会价值,比带几个学生、办几个学习班的价值更高,由此可见炳生先生是一个纯粹的人,也是一个脱离了世俗的人,我们的社会更需要这样的人。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到了下午四点多了,炳生先生还要到学校接孙子,我也要告辞炳生先生了,虽然我还想多问炳生先生几个问题,但我知道炳生先生是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见我的,我感到非常满足、也非常满意。

采访结束了,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真心期望炳生先生在艺术的道路上再创佳绩,创作出更多、更优美的画作!

个人简介
赵增龙,字海辰,笔名轶南。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人,山东省作协会员,淄博市散文学会副会长。曾在各级报刊发表作品数十万字,有大量作品获奖,还有大量新闻稿件、短篇小说、古现代诗词发表。曾被省市两家重要新闻机构录取为编辑、记者。2023年11月,获鲁中晨报主办的首届稷下散文奖优秀奖。

    

《稷下散文》

文学的圣殿,作家的摇篮,最接地气原创文学公众号。


主办:淄博市散文学会

承办:“稷下散文”训练营


总      编:   刘培国

执行总编:  王继强


责任编辑:  徐淑云 文洁冰 王雪 段萍萍

投稿须知:欢迎全国各地作家投稿。来稿请附上个人简历、照片,文责自负,原创首发,即未在任何报刊、网络媒体包括自媒体发布过(本会会员的散文正式报刊纸媒发表后可继续在稷下散文发布),编辑有权删改来稿中的不当内容。


投稿邮箱:

1069168379@qq.com 


扫码关注我们,点个在看

能遇见你,真好!

稷下散文
稷下散文现开通 “诗歌长廊”“小说天地”“文海泛舟”“活动快讯”“东写西读”五个栏目,欢迎各位文友踊跃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