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6 热点读书会第 3 期
主题:爱的终结
“我爱你。”
这句我们能对彼此说出的最无新意的话,却仍是我们最想听到的。“我爱你”永远是一句引用。你我不是第一个说出这句话的人,而说出它时,就像是找到了三个字并崇拜它们的原始人。珍妮特·温特森《写在身体上》
胖猫事件暂告一段落,可我仍然好奇:在这起事件中,也引过“我爱你”这三个字吗?
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据说,胖猫的家庭并不幸福。许多人读过武志红的《为什么家会伤人》,那么爱呢?“Why Love Hurts”(为什么爱会伤人)?
这正是社会学家伊露兹(Illouz,即易洛思)的著作《爱,为什么痛?》的原题。
要解开这样的一出出当代“死局”(deadlocks)——“撕”、“怼”、“拉黑”,是时候一起来读一读伊露兹的《爱的终结》等书和现象学家马礼荣(Marion)的《爱洛斯情爱》(Le Phénomène érotique,中译本作“情爱现象学”)了。
讨论文本
爱,病了。
我们都被爱洛斯(Eros,即爱欲)害得生病了,但这是因为爱洛斯自身在客观上就病了。 (《电影 2》第一章。本文的中译皆为笔者译自原文)
哲学家德勒兹说。
影片《爱情神话》以微信聊天和朋友圈的图象来结尾。
影片《她》截图
我愛故我在。
马老师说,爱,不是主体来征服和对象化客体,而是自由地被给予的礼物。自由,就是说,去爱并非源于外力强迫或利益驱使,亦不考虑是否有他者回应和完满结局,而只是表达自身的欲望,是勇往直前去爱的独自而预先的决定。这是一种爱着去爱的决定,借此,自我才成为自身,在他者显现前就给出自身。即使没有完成爱的实际行为,爱着去爱的决定就已经足够将自我标志为爱者。
所以,“给傻逼织毛衣”,是不傻的:
观察到或单纯怀疑他人不爱我,这在原则上决不禁止我和自我能够首先去爱。没人爱我(不管这是我知道的还是幻想出来的,都不要紧),也决不会使这一点成为不可能:至少每次我决心去爱,以及在我决心去爱的时候,我所爱的正是那位不爱我的人。即使他不尽他所愿或者只能很浅地爱我,他都绝不能阻止我爱他,只要我下了这个决心。即使他们尽他们所欲地那样恨我,可只要我这样下了决心,他们就绝不能迫使我同样地恨他们。爱的行为那无可比拟、不可抵挡的至高无上,从这里汲取了它的所有力能:互惠性不会触动(法语 affecte)爱的行为,就像投资回报不会毒害(法语 infecte)爱的行为。
即使爱洛斯者(法语 l’amant,即爱者)意外发现自己不再被爱了,爱洛斯者还是有无与伦比的特权不去失去什么的,因为被轻视的爱仍然是完全实现的爱,就像被拒的礼物仍然是完全给出的礼物。再者,爱洛斯者绝不会失去什么;如果他愿意,他甚至可以不失去自身……
(《论前进着的爱洛斯者》[DE L'AMANT, QU'IL S'AVANCE],见《爱洛斯情爱》)
在那个庸常的、近乎普遍的情况中,也就是当两者中的一者不再爱了,甚至从没有爱过的时候,谁会被指明为是两者中不幸最少的人呢?在自然态度中,不幸最少的人看起来是爱得最少或最早停止去爱的人,因为这样一来,当爱消失时,他失去最少,痛苦也最少;相反,在爱洛斯还原(法语 réduction érotique)中,不幸最少的人似乎是爱得最多的人,因为他没有停止去爱,即使当他者消失,以至于只有他一个人在使爱保持着漂浮。他没有失去一切,因为他还爱着。他甚至什么都没失去,因为他一直是一个爱洛斯者。在爱洛斯还原中,如果真得想赢,就要在这一无条件的前进中爱和坚持——因此,爱到最后的人赢得了赌注。
什么赌注?那正是去爱。得胜者就是:最后的爱洛斯者,爱到终期的人。因为爱洛斯者是爱去爱的(法语 aime aimer)。这一点不会使他放弃去爱一个被爱者,反而会使他得以去爱这个被爱者,即使被爱者不爱他,以至于不爱任何人,甚至拒绝其有待被爱的他者地位。爱洛斯者为了对爱的爱,而爱去爱。从此,就像爱洛斯者支撑着一切那样,他就能够相信和希望一切了。在此,相信和希望意味着既不知道也不占有地爱。可无识(法语 L'inscience)(它相信着)和贫乏(它希望着)所指示的不是匮乏,而是爱洛斯者那本身就是无限的过度,因为他无须互惠性条件就可以去爱。”
(同上)
“不怕自讨苦吃,才是爱情最强的时候。” (《约翰·克里斯朵夫》卷四第一部)
领读
706 热点读书会(In-the-loop reading club)是什么?
我们消费的信息和摄入的食物一样重要。它影响着我们如何理解自己在世上的位置,以及如何理解他人。 伊凡 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推特和 Medium 网的联合创始人
讨论规则
自组织
对参与者的发言不设严格时限,请自行把控。参与者也可以互相提醒,比如做出暂停手势。只要有人提问,就继续聊。
同时,参与者有权保持沉默。不懂就问
如果对主持人的引导不满,随时欢迎发问、质疑,以及展示与读书会主题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但请尽量避免频繁打断他人发言、随意评判/扣帽子、抛出过多术语而不解释。对读书会选定的文本,谁读得越多越深,谁就越有发言权。 快思慢想 领读人介绍全文时,会用最快的速度推进,尽量一句话说清一个概念。之后细读时,越纠缠于一个词,读得越陌生越好。 求同存异 读书会力求在结束时形成一份小小的公共意志,甚至宣言,可以由同意的参与者联署,作为社区或个人行动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