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兹研讨班读书会第 15 期预告
📆 2023 年 8 月 27 日( 日)19:00~22:30
参与线下活动,请提前 10 分钟到达。
读书会茶歇 © 张海裕
📍 杭州西湖大道 268 号聚景阁 404 热爱学习工作室
交通 | 地铁 1 号线定安路 B 口出,骑单车或步行约 10 分钟
问路电话 | 191 5782 1140
▼ 扫码参与腾讯会议
或者输入会议号:429-735-679
领读 speaker
Yubin
▼ 扫码预习德勒兹运动-图象研讨班第 15 讲
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访问德勒兹研讨班网:deleuzecn.com
▼ 还可以扫码对照读《电影 1:运动-图象》第 9 章
上期回顾:《沙丘》(ᑐ ᑌ ᑎ ᕮ)
动作片的第一公式是...
再没仨月,改编自史上最伟大的科幻小说之一的影片《沙丘 2》就要上映了。
《沙丘 2》美国预告海报
这个好莱坞大制作的科幻动作系列片,无疑是“处于如此纯粹状态的 S-A-S' 公式”(德勒兹运动-图象研讨班第 14 课)的作用电影(action cinema,见第 13 课:“作用-图象 [action-image] 在这种电影中是占优的”)。
而电影中作用-图象的这个第一公式 S-A-S',就是:
开始的情况(Situation)- 以对决(duels)形式而出现的作用(Action)- 改变后的情况(Situation')。
这是好莱坞倚重的
一整个叙事模式……一整个电影拍摄的逻辑。……情况引发了一个作用,而作用则反作用于情况(和环境 [milieu])。
......(S-A-S')占据了美国电影的很大部分,那是从情况到举止,从情况-环境到举止-反作用的一整个电影形式,……(其中)我们将从环境转到对决。……可以说,有着两个极端……(第 14 课)
《沙丘》中 S-A-S' 的重点:渲染情况
然而,这个系列的导演维勒纳夫( Villeneuve,又译维伦纽瓦)却一反“星战”等经典的“太空歌剧片”对作用的直白的、冲动的呈现,只留简略的故事骨架,转而着力渲染情况的救世主神话氛围,在影片视觉上签下了他作为作者的大名——那就是宏大的静态背景下人物在前景运动这一组合。
奉着神圣使命而来的贝尼·杰瑟里(Bene Gesserit)修女会下船后,循着光疾行。
对于这一点,最
有表现力的尖锐时刻,就是取景与那些剪辑节奏之中的“坚持”(insistence),……通过一个镜头或一个剪辑节奏的异常长度来承载 (帕索里尼,《诗电影》)
简洁诗意的视觉和台词,以表现与人物之间抽离冷静的距离感。
那是一份构图对称的冰冷的美,一种精心打磨的球形化(globalised)电影:光滑、玻璃化、球状,毫无粗糙感,仿佛一切都做了塑化,只在表面滑动。其中,设计平息了一切,也弥补了一切:到处都涂上了一层灰色金属釉,像是一个屏幕保护程序。
下图中阿崔迪人的场景,影调比上图中哈克能人的场景更明亮。
其中居于场景核心的,往往是巨大的沉默物体(BDO)——宇宙间疾驰的冷硬飞船、地表下游走的可怖沙虫,
以及他的前作《降临》中,不明空中现象(Unidentified Aerial Phenomena)静默如谜般地悬浮于地球上空,成为笼罩人类心头的未知的阴影;
《降临》剧照
还有《银翼杀手2049》中,复制人游荡在城市或者其废墟中宏大的人形之下,探寻着生之谜题。
《银翼杀手2049》中一对孪生女性构成了鲁宾杯图象。
而呈现这些崇高之物的手法,就是
取景的强迫性(obsessive)静态……(即)有强迫性的那种坚持,作为事物令人苦恼的、实质性的自主之美这个神话……
……世界被呈现为是由绘画式的纯粹之美的那个神话所支配的,而人物确实侵入了其中,但他们是自己适应了这个美的种种规则的,而不是用他们的在场来亵渎规则。
所以,这部影片的“强迫性取景”这个内部法则清楚表明了,一种形式主义是占优的,就像一种最终得到解放、因而也是诗意的神话。
就像安东尼奥尼这位形式主义大师一样,维勒纳夫
把他特有的、对世界的形式主义视觉应用到……内容上(。)
他感兴趣的,是绘画性、剧场感,
是世界的碎片被框定在取景里,并被取景转形为碎片本身的一片形象美……他的取景……是在现实之上隐喻性地操作,把现实划分成那么多有着神秘的自主的场所,像一幅幅画面那样。
在点燃了他
想象力的形式理念中,有种既深刻又神秘、而且有时极高的强度。
(同上)
这种“狂热的形式主义之视觉”,表现在动作设计上就是以静制动。所以,《沙丘》刻画的紧张对峙远多于要耸人听闻的交手。
《沙丘》的的第一个小高潮
在夜幕掩护下,萨督卡武士在大体量的建筑前悄无声息地降落。
这一点早在他的处女作《8月32日》中盐湖城广袤的盐滩,到《囚徒》的主观镜头中朦胧的挡风玻璃后看不清的公路,再到《边境杀手》里堪称影史最佳的航拍中,就十分彰显了。
《8月32日》截图
《焦土之城》的无字海报:女主角眼睁睁看着背景中一车人被烈火吞噬,欲哭无泪。
《囚徒》剧照
《边境杀手》的第一个小高潮——边检站交火
《边境杀手》中宏大天际线上特种部队的渺小身影
《银翼杀手2049》中天台上的广告牌后,华丽阴郁的疏离感
第 1 场对决:哈克能人偷袭保罗一家
影片最初的情况(S)交代过后,便产生了第 1 场对决,也就是故事的情节点 1:哈克能(Harkonnen)家族血洗了阿崔迪家族的基地(高贵血统 [highborn]、灭门以及由此结下的世仇,这些都启发了后来的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而可怜的保罗(poor Paul)饱受“暴力和暴行的招待”,“暂时毫无能力在环境中做出反作用”,只能做他能做的反作用——逃逸。
敌人没能斩草除根,以绝后患,所以
这场对决(的结局)是不确定的。
(第 14 课)
第 2 场对决:环境,就是对人的挑战
“沙丘”中的两类文明
“沙丘”系列的科幻小说及其改编影片描绘了宏大的架空宇宙中的不同文明,正适合用来诠释史家汤因比的文明论:
汤因比有一个相当简单、却是又丰富又好的关于文明的理念,而且这是非常美的理念。他不停地在解释这个:……环境挑战了人。
(第 14 课)
汤因比把文明分为两类,一类是休闲的文明,其中,
环境向人发起了挑战,......但这个挑战足够温和,也就是说环境有足够的资源,所以人反作用于环境,也就是战胜了挑战,并没有把他所有的力投入其中,而是留下了一股力,那正是为了创造一个新的环境。也就是说,对环境的反作用还不至于让人筋疲力尽,而无法重造环境。因此,这个情况,即挑战没让人筋疲力尽,人通过反作用于环境,而重造了另一个适合他的环境,这就是伟大的进化式文明。
(同上)
最典型的,就是汤因比盛赞的中国的中原文明,就像影片《红高梁》所再现的那样:庄稼比人高,正好来野合;美酒喝不完,往里撒泡尿。
《红高梁》法国海报
而在沙丘宇宙里,这就是“声誉日隆”(台词)的、善的一极——阿崔迪家族(House Atreides)。他们自称是古希腊迈锡尼的阿伽门农王之子的后代,所以其命名由希腊神话中迈锡尼国王 Atreus(阿特柔斯)的词根 Atrei- 与“descendence”(后代)的词根 des- 组成,意为阿特柔斯家族的后代。
阿崔迪家族恭迎圣旨。
汤因比曾这样检验过阿特柔斯家族的居所:
艰苦的环境对于文明非但无害,而且有益。……同从来自发产生文明的北方相比,古希腊文明的家园其实要硗薄、“嶙峋”和“艰苦”得多。……有鉴于此,我认识到了从希罗多德借斯巴达人达马拉图斯(Damaratus)之口说出的那些话的深刻含义:“希腊有个末曾须臾分开的同胞姊妹,那就是贫穷,但她却引来了一位有美德之形的客人——智慧和法律之子;希腊人正是依算美德的帮助,将贫穷和奴役拘留在了海湾里。”
(《历史研究》插图本,页 95)
多年以后,这个家族所迁至的卡拉丹星,也有着爱琴海地区的硗薄、“嶙峋”。
幸而,阿崔迪家还继承了希腊的德政,民胞物与,手下皆是生死之交。公爵莱托和妻子琴瑟和鸣,于是爱的联姻自然产生了有同情心的儿子保罗(Paul ,音近“poor”[可怜],与莱托 [Leto] 音近“little”[小] 类似,皆为弱小之人)。
作为本土文明的继承者,保罗从小就学习着与那里的自然元素和解,比如水的力量:飞船可深藏于水,易守难攻;起飞则破水而出,攻敌不备。
苦练之余,师傅也曾告诫他别在温柔乡里睡大觉:
他们(哈克能人)不是人,他们是很残暴的!
《沙丘 2》以黑白图象呈现了哈科能星,因为当地横遭重工业破坏,紫外线辐射超强。
其实,影片首部曲中的敌人,不仅仅是恶的一极——“既暴力又粗野的”(第 14 课)哈克能家,更是天外来客——阿崔迪家所全然陌生的“这个暴力而艰苦的”(第 14 课)异星——厄拉吉斯星(Arrakis),当地人称沙丘。
而这部作品的科幻之处就在于对沙丘生态的巨细靡遗的描绘,其中有着三大元素:
1.太阳
这个严酷环境的首要元素,就是阳光。
在导演的前作《银翼杀手 2049》里,同样是一个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世界。但在那片阴霾的穹顶下,宝贵的阳光仍是动力来源。
《银翼杀手 2049》中光透过窗栏而洒落过道,形成了安藤忠雄式的装饰性光条。
而在黃沙滚滚的沙丘上,人为了遮蔽毒辣的阳光而建了地下城,同时又在天花板上凿出裂缝,让阳光渗透到地堡的生态试验站,否则,培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无法进行。
《沙丘》截图
2.风沙
其次,这里的风沙已不再是力量-质(power-qualities),即皮尔斯所说的质符(qualisign),而是单符(sinsign)了,是从俄勒冈的沙漠化、阿拉伯的沙漠里汲取灵感,又在厄拉基斯的恒星驱使下刮起来的风中得到实现的,其中有着弗瑞曼人“等等的一切,是一个确定的事态(state of things)”。
《沙丘 2》饭制海报中,主角孑然独立于天地间。
3.沙虫
最后,沙丘的生境是围绕着沙虫这个庞然大物的完全变态发育周期而构建的,以至于沙虫就象征了不可抗拒的自然力。
《沙丘》剧照
保罗瞻仰着沙虫的图腾。
就连本地之节奏,都是沙虫定的:它会追踪有节奏的声音。
于是,这片恶土所孕育的土人(可以叫 homme de humus,humus 是腐殖质)——弗瑞曼人(Fremen,来自“Freeman”[自由人] 一词),就是第二种文明,其创作灵感正是来自逐水草而居的贝都因人和以狩猎采集为生的桑人,也就是汤因比所说的另一类文明:
沙漠上的游牧民族和冰川上的爱斯基摩人......是发展受阻的文明,因为它们只能是求幸存的文明。
在那里,
......挑战是如此之强,如此激烈,以至于人所有的力都投入了幸存的事业。所以人唯一的反作用,就是设法幸存。......环境是如此的艰难。环境强加于人的挑战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人只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存续、幸存。......在一个不进化的文明的情况中,因为人只能在那里幸存,所以你们通常会有 S-A-S,而不会有 S-A-S'。人无法真正改变环境,而只能在那个环境里过活。人只能依附环境。......这就不可能是所说的进步的文明。
(同上)
在巨著《历史研究》的插图本中,汤因比选了这幅图,作为艰辛环境的一例——
影片《裸岛》拍的正是这样一座赤贫的岛。那里(日语片名“裸の島”的原义)没有淡水,夫妇俩每天要早起,摇橹到对面岛上挑水。
《裸岛》标准收藏版海报
导演新藤兼人说:
在《裸岛》一片中,人们是真正担水上山,将其注入田间枯地的,而地再将水分吸入。这是一场比拼,要么人赢,要么地胜。地不断吸走水分,人就浇注更多,直到地恳求:够了,我不要了。
《裸岛》剧照
这样与天斗、苦不堪言的片子,资源匮乏的日本拍了不少。比如名作《楢山节考》,讲的就是楢山脚下人多粥少,所以年届七十就得进山等死。
《楢山节考》海报
而与《红高粱》同为第五代电影、满怀寻根冲动的《黄土地》,则描绘了黄土高坡上的祈雨场景:那里与《红高粱》里的文明同属中原文化,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所面临的挑战却大得多,土地也更为贫瘠。
《黄土地》截图
所以可以看到,求幸存的文明与休闲的文明的差异,就出自人挑战所处环境的能力。
《沙丘》打的是伊斯兰圣战?
那么,一个休闲的文明跑到求幸存的文明那里干什么?
挖香料。
哈克南人的采矿机
和石油类似,香料是故事中最前沿、最核心的技术——太空航行(领航员)、预测(修女)、大数据运算(晶算师)所必不可少的,就像华尔街交易员死命嗑“聪明药”来提神,才跟得上资本的节奏。
事实上,“沙丘”里的香料和外星殖民斗争,隐喻的正是第三世界的石油等资源,以及围绕着它们而展开的世界反殖运动。
乍一看,操一口英语的异乡人保罗放弃贵族身份,战胜了不知好歹来找茬的外族男人而加入沙漠土著,并抱得异族美人归——这个太空版“阿拉伯的劳伦斯”故事是重演了阿凡达式白男拯救弱小民族的英雄之旅。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未来主义的、亲伊斯兰的地缘政治寓言。
图左的劳伦斯自传《智慧七柱》讲述了他带领贝都因人对奥斯曼帝国发动圣战(Jihad)。这深刻影响了图右的虚构作品《沙丘》。
《沙丘 2》截图
无怪乎最后是由维勒纳夫将其再次搬上银幕了,哪怕前人几度折戟沉沙(佐多洛夫斯基、林奇)。
因为,14 岁起就嗜读名著《沙丘》的他,从电影生涯一开始就保持着边缘群体、甚至外“族”的视角,不管是《焦土之城》里来自战火纷飞的中东的黎巴嫩移民,《边境杀手》中在豺狼环伺的美墨边疆上挣扎求生的女探员,还是《银翼杀手 2049》里荒芜的垃圾场、黄沙遍野的废弃赌城中备受歧视的复制人。
《边境杀手》中好强女主的憋屈时刻
往保罗身上泼点酸
这两场对决,考验着主人公。
可什么是考验?德勒兹说:
我们重拾一下身体(body)的那个模式:“令人惊奇的是身体!”那是一些像是物理和化学试验的考验。……某人不断经受考验:他不够快,他还不够慢。这就是非本真的存在(the inauthentic)。……别扭是我们在不幸的日子里的一种存在方式,……一大早就开始了,天哪,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这是怎样的一天啊!……不如回去睡觉,但我睡觉的时候,我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便是非本真存在那长长的抱怨,没完没了的抱怨。……诸事不顺,好吧。就像金币,大家往上面滴一滴酸,哇!这就是考验!……金币能做什么?人们不知道“身体能做”什么。……如果它是真金,它就能经受酸的考验。
(斯宾诺莎研讨班第 2 课 1980 年 12 月 2 日,笔者自译)
如果保罗是枚金币,那么滴在他身上的那滴酸又是什么呢?
养兵千日,只为有朝一日的考验作铺垫。
片中的白刃战追求实感,动作简约。
保罗一觉醒来,“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年纪轻轻就成了“孤儿”,失去了家国的荫庇,无依无靠。他适应不了哈克能人,也不适应风沙,“诸事不顺”,被迫要“别扭地”幸存下去。换句话说,他
缺乏“习性”(拉丁语 habitus),......受了很多苦,到处受欺负,不管到哪里(,)
(第 14 课)
并发现自己受制于一系列的对决:与环境的物理对决,与……有敌意的家庭(在这里就是哈克能家族)的心理决斗,……与想
(《运动-图象》第 9 章)
杀他的弗瑞曼人的肉体对决。而故事之所以要这么编,正是由于
A 不是简单的一项,因为在 A 这一栏,你们要放入所有接续的对决……
(第 14 课)
这也正是他不得不克服的痛苦的成人礼:
……人必须使挑战成为必要,否则他甚至将不会作为人在环境里幸存。……所以,在那里,图象几乎是……尼采式的。……而这将是以对决形式进行的考验……
(同上)
于是,“借由某种尊严”,一个“传奇的诞生”(台词)就此拉开了帷幕。
什么是沙漠力量?
动身去沙丘前,父亲叮嘱保罗:
去沙漠,就要会培养沙漠力量。
那是什么?
当保罗在广袤的沙地上艰苦跋涉时,突然有只小更格卢鼠(kangaroo mouse)轻松两下子就蹦上了沙丘的顶上,带来了一丝生机。
小更格卢鼠看似脆弱,一对招风耳却能收集空气中的水分来制造水。就像弗瑞曼人的领袖斯蒂格尔所说的那样:
沙漠鼠对待沙漠的方式富有智慧。沙漠鼠会创造自己的水。沙漠鼠躲避烈日,在凉爽的夜里行进。沙漠鼠在这篇土地上结出硕果,生生不息。沙漠鼠,被我们称为“男孩们的老师”。那是一个强大的基础,由此就可以建立你的生活。保罗·穆哈迪,你是我们之中的乌苏尔(Usul ,弗瑞曼语意为支柱底座)。
而保罗接纳(adopt)的这个弗瑞曼语名字——穆哈迪(Muad'Dib,这个名字来自苏丹传说中 19 世纪的救世主马赫迪 [Mahdi]),就是沙漠鼠的意思。
《沙丘 2》的海报上,一只穆哈迪爬上了另一位穆哈迪的肩头。
在这方水土,它就是适者生存的法则筛选出来的强者,而人的生物生命丝毫不比沙漠鼠更有韧性,尤其是一下子暴露在漫天沙土的“黄土地”这样的极端环境中的时候,人体在《红高粱》般的舒适圈里的缺省设置(by default)全成了缺点(defaults),短期内是适应(adapt)不了的。
不过,人 作为外有机体(exorganism),仍然可以运用理知(noesis)来接纳沙漠力量,也就是学习什么是沙漠力量。就像邓肯描述的弗瑞曼人一样,成为沙漠的一部分,也让沙漠成为你的一部分。要知道,在小说的故事发生前,弗瑞曼人为了在这里站稳脚跟,已经花了数千年来调整习性,也就是生活方式。
这是环境对(保罗,乃至人)提出的最强挑战、也是(他)触及决斗最深处的时刻。
(《运动-图象》第 9 章)
《沙丘 2》角色海报中,保罗的眼睛变得像过度吸食香料的一样蓝了。
而沙漠力量,其实就是沙丘这片本地的实践知识(know-hows):
还没步入那片地界,保罗就开始用全息的多媒体资料——信息筒来预习了;
被可怕的沙暴飓风裹挟时,对环境的敏感使他果断甩掉扑翼机的操纵杆,放弃控制,顺势而为,直到升到 4000 米高空后超越了飓风,再重获操控,这才抓住了一线生机。他
伫立风中,而风成为了一股……友好的力量-质。
(第 14 课)
这样,他才
与风和解了,而(他)在理解风的力量的同时,也感到身上诞生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
(《运动-图象》第 9 章)
重新踏上这片热土后,他又学着像弗瑞曼人那样,走“凌沙微步”来模仿沙漠中的自然声音,以避开沙虫对节奏的嗅探,最后甚至运用沙槌和拍打地面,以形成节奏来吸引沙虫。
到这里,可以清点一下我们的生存工具包了,里面有:罗盘、回收体液的蒸馏服、按照蜻蜓的仿生学设计的扑翼机、土行孙般的沙实机,乃至骑乘沙虫的沙地钩。
沙丘的黑科技
这些都是有关本地的经验、知识的技术,甚至使人可以像厄拉基斯首席行星学家凯恩斯那样提出改造沙丘,进行全行星式的大地重塑(Terraforming)。
第 3 场对决:保罗 v 弗瑞曼人
在片尾,保罗在一对一决斗中第一次杀了人。
这是
对决的激烈时刻,.…..对决已经移位了。.…..结局很激进……
(第 14 课)
而且也是明确的:就此一战,保罗不仅打败了代表着“非我族类”之敌意的男人,向伸出援手的弗瑞曼人纳了“投名状”,从而成了他们的一份子,而且还克服了自身的恐惧,变得更成熟了。
以虚弱的肩膀肩负起复仇之重的保罗,和弗瑞曼人有着共同的死敌——哈克能人,而三方所在的沙丘,弗瑞曼人比谁都熟稔。这就打开了解决第 1 场对决的契机。
于是对决再次移位了(,)
(同上)
变成了:保罗加入的弗瑞曼人 v 哈克能人和沙丘之凶险。
在“最后的图象中……情况有了改变。”(第 14 课)迎着风,他走进了沙漠,看到远方的旭日下,沙漠之王沙虫居然被一个小不点——弗瑞曼人帅气地驾驭着前行,于是惊奇地向母亲断定道:(这就是父亲说的)
沙漠力量!
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
▼ 第 14 期
▼ 第 13 期
▼ 第 12 期
▼ 第 11 期
▼ 保罗·帕顿悼德勒兹
▼ 第 10 期
▼ 第 9 期
▼ 第 8 期
▼ 第 7 期
▼ 第 6 期
▼ 第 5 期
▼ 第 4 期
▼ 第 3 期
2022-01-10
主办方
▼ 点击“阅读原文”,打开德勒兹研讨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