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兹哲学词汇》读书会第 1 期
讨论文本
“前言”、“装配”两篇,收于《德勒兹哲学词汇》(Le vocabulaire de Deleuze)
▼ 扫码阅读
Kevin Fletcher - ornamental low relief assemblage
为什么读这本?
似乎人人都会聊两句德勒兹,在艺术沙龙、哲学论坛上......可是,又很少有人是对他有谱的,甚至能信手拈来地应用到生活里。
现在学术概念的“通胀”如此之大,流转如此之快,如何才能不让德勒兹那些往往有形而上意味、又被人们挂在嘴边的概念成为索卡尔这样较真的人所批评的“时髦的空话”( fashionable nonsense)、空对空呢?
最近,德勒兹、斯宾诺莎的法国专家祖哈比什维利(Zourabichvili)的这本书出了中译本,正是要帮我们对付成为-德勒兹派(becoming-deleuzian)之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德勒兹的关键概念,因为,
哲学家只有在他自己的语言、词汇或者他挪用的共有词汇中才是可理解的。
(《德勒兹哲学词汇》)
而这本书也的确是最好的德勒兹词汇书之一,十分严谨,几乎没一句无出处。
没法真正获知德勒兹的哲学是什么样的,没人有权定义。
先上德&瓜的车,来不及了!
怎么读?
这“本书按(法语的)字母顺序介绍了法国哲学家德勒兹的主要术语”,而我们也将按这个顺序,每月读一篇,每次细读一篇左右,中英法对照。
篇篇短小精悍,你再忙,哪怕在来读书会的路上看一眼都来得及。
我们还希望每位参与者都能认领一个德勒兹的词条,用琴、棋、书、画、舞等各种你想得到的形式创造性地演绎出来。
因为,在德勒兹看来,这样的创造概念(conception)是思想的接力:
尼采……将思想家比作自然射出的一根箭,而另一位思想家会在箭掉下的地方捡起它,来把它射向别处。
(《尼采与哲学》美版序,收于《两个疯狂之体制》[中译本作《疯狂的两个体制》])
写哲学……得削自己的箭,或者收集在我们看来最好的箭,只为了将其射向其他方向,即使飞越的距离相对来说是短的,但其天文距离却不短。
(《差异与重复》美版序)
▼ 扫码查看德勒兹词典
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访问德勒兹研讨班网:deleuzecn.com
这些琐屑的前置工作,为的只是和大家一起,把箭这样的概念武器“射向其他方向”,好让下一个谁再接着划出一道道箭的轨迹:也就是说,要把这本词典编成一张共同的容贯之平面(plane of consistency),一张诠释学网络(Hermeneutic Web,斯蒂格勒语),直到每个人都编出自己的词典来,也就是“试着以自己的名义来说话”。
而要做到这个,条件就是让德勒兹的“工作的结果,也就是人们发现的概念”“活起来,并尽语言的一切可能来表达这些概念”(《差异与重复》美版序)。
就像哲学家李约塔(Lyotard)说的那样:
真想理解一个概念,就要在概念中非知性地活过。
而认知神经学家杰瑞德·库尼·霍瓦斯也在身体力行着这一点:
我的……信条:如果不能让学生对讨论的概念有切身体验,就说明我没有真正理解它。” 《大脑喜欢听你这样说》
毕竟,检验我们有没有读进去德勒兹的,只是我们自己的生命而已。
领读
讨论规则
自组织
对参与者的发言不设严格时限,请自行把控。参与者也可以互相提醒,比如做出暂停手势。只要有人提问,就继续聊。
同时,参与者有权保持沉默。
不懂就问
如果对领读人的引导不满,随时欢迎发问、质疑,以及展示与读书会主题相关的内容,但请尽量避免频繁打断他人发言、随意评判/扣帽子、抛出过多术语而不解释。
谁对选定文本读得越多越深,谁就越有发言权。
快思慢想
细读时,越纠缠于一个词,读得越陌生越好。
▼ 德勒兹:Sora拍的是什么电影?
▼ 德勒兹:扔掉 VIsionPro 上街去!
▼ 遇见德勒兹:8 个魔法瞬间
▼ 德勒兹研讨班第 20 期
▼ 德勒兹研讨班第 19 期
▼ 德勒兹研讨班第 18 期
▼ 德勒兹研讨班第 17 期
▼ 德勒兹研讨班第 14 期
▼ 德勒兹研讨班第 13 期
▼ 德勒兹研讨班第 12 期
▼ 德勒兹研讨班第 11 期
▼ 保罗·帕顿悼德勒兹
▼ 德勒兹研讨班第 10 期
▼ 德勒兹研讨班第 9 期
▼ 德勒兹研讨班第 8 期
▼ 德勒兹研讨班第 7 期
▼ 德勒兹研讨班第 6 期
▼ 德勒兹研讨班第 5 期
▼ 德勒兹研讨班第 4 期
▼ 德勒兹研讨班第 3 期
2022-01-10
▼ 点击“阅读原文”,打开德勒兹研讨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