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德勒兹:Sora拍的是什么电影?

体娱   电影   2024-02-20 09:04   浙江  


Sora 凭什么说“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

前两天,OpenAI 公司放出了文本生视频的大模型 Sora 所生成的几款效果视频,于是产品还没公测,影视圈里已是哀鸿遍野,感觉要变天了。

一翻字典,Sora 有“黑脸田鸡”的意思。本着汉化一切的精神,以下就叫它田鸡好了。

看过田鸡生出来的视频图象后,会觉得比起其他模型来显得是那么华丽,可以说“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


可这种感觉是怎么来的呢?
拿这个片段为例:


在一个运动镜头中,女子漫步街头。
那么请问:镜头代表/再现(represents)的是谁在看她?
这要是网红的东京街拍,那么可能就是网红带的摄影师找好了角度,透过镜头替我们观众先睹为快。所以,这是一个“他”的主观知觉。而这里的
主观图象是与一个参照中心有联系的图象,是随一个中心而流变的图象——主观参照中心本身越是在运动之中,我们就越是会从主观极点转到客观极点…… 主观知觉与一个很强的、动态的作用(action)因素密不可分。因为.…..主体本身就在运动。
(德勒兹运动-图象研讨班第 8 课)
相比之下,在其他模型生成的视频中,被拍摄主体和背景之间基本没什么互相作用,所以看起来像是“新闻联播”似的搬演。比如同样是镜头后拉,Stable video 生成的对比视频中细节就很差,涂抹痕迹明显。

假以时日,德勒兹所谓的加倍的主观知觉,也是不难被 AI 模拟出来的(simulate),比如
杜邦的《杂耍班》中的奇妙画面,其主观参照中心是一个运动中的杂技演员,从这样一个运动中的动态参照中心的视点看,对于整个马戏团的视觉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遍流变的体制,也就不再是客观一极了。
(第 8 课)

或者是《盗梦空间》用了巨大的机械装置来实拍的走廊打斗戏——


什么是主观图象?

田鸡的视频中,还有一个让许多人眼前一亮:


哇,运动中的车窗上竟然还有“拍摄者”自己的镜像飞驰而过!

可这有什么让人惊奇的呢?
深究这个问题,还要回到上面提到的主观图象。
主观图象和与之相对的客观图象,是德勒兹在运动-图象的这一大类——知觉-图象中,划分出的两极。而按他的语词(nominal)定义或者说外在定义来说,主观图象
从某人的视点看,就是关于一个集合的图象,而这个人也是这个集合的一部分。
至于客观图象,则
根本不是一个没有视点的图象…… (而是)从这个集合的一个外部视点看到的一个集合的图象。
(第 6 课)
于是,关键就在于视点:是在图象的集合之内(主观图象)还是之外(客观图象)?
举几个例子。朋友说,交钱参加跑步比赛,感觉全副武装的自己是独占跑道的专业人士,满目皆是 NPC(素人)。他追求的这份体验感,等于是给自己拍了一套“个人写真”、也就是主观图象。
反之,冥想则是想要后退到那套写真的取景框之外,在脑子里拍客观图象,默默地看自我的主观知觉在装逼:哦,原来“我”的主观意识都是扭曲了客观的一种偏见!
而从主观化/主体化(subjectivation,福柯)的角度看,张无忌金盘洗手,闲看江湖打打杀杀,像是在给金庸宇宙拍一部纪录片——客观图象;然后又携赵敏自导自演了一部狗血的情节剧(melodrama)——主观图象,则是嫁接在金庸宇宙上的一个续集。

回到前面提到的两个视频。
在第 1 个片段“东京站街女”中,如果那是摄影师实拍的,那么持有视点的摄影师既可以说是属于那个图象的集合,带来了拉镜头这一运动,也可以说是置身于被拍摄主体的相关图象之外的——可能只是路人看到网红后,掏手机客串了一下摄影而已。

同样,在透过车窗拍外景的第 2 个片段中,“拍摄者”由于拍这个动作(action)才在窗玻璃上反射出了自己,这才突然进入了那个图象的集合,赋予了这些人造图象以一个人称——是“我”在看和被看,从而使得这个序列的图象从一开始偏向的客观一极摆荡到了主观一极。
所以,这两个片段都是“有着作用因素的主观知觉”,属于主观图象的一个子面向。

主观图象的 3 个子面向


其实,主观图象的子面向一共有仨。这样的图象又被德勒兹称为半主观图象,夹在主客两极之间滑来滑去。
比如这部火过一阵的宣传片里的“相遇之艺术”:其中的穿越机虽然始终处于它所见的图象“之外”,与图象中的一切事物都只有
那些碎片式、转瞬即逝、断断续续的以及错过的相遇,
(《时间-图象》第 1 章)
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互动,而那些图象也完全不像主观图像那样是“相对于假设为优先的一个固定的或者正走向静态化的中心图象而流变的”,但是,这个视频采取的无人之眼的视角,却让观众时刻感受到了这个观看主体,给穿越机打足了广告。
顺便问一句,怎么才能把片中占优的半主观图象变成主观图象?
把穿越机换成超人或苍蝇就够了(动画《苍蝇》或慕尼黑电影学院的学生短片《苍蝇》)——人们会对超级英雄大喊大叫,对苍蝇亮出苍蝇拍。

AIGC 生成的是什么图象?

刚说完了一个子面向,那么另外两个子面向的“华丽”效果,AI 也炮制得出来吗?
我们挨个看看。
第 2 个子面向,是有知觉因素的主观图象。德勒兹举的例子《铁路的白蔷薇》是
最早的主观图象之一。……主人公,是铁路司机,眼睛进了喷射的蒸汽,于是眼睛就被弄坏了,所以这就是知觉因素。……他拿他的烟斗,而我们像他看到的、或者说他应该看到的烟斗那样,也看到了烟斗。
再比如《囚徒》和《推拿》中的毛玻璃美学都属于这一类。

《囚徒》剧照
最后一个子面向,则是有触动因素的主观知觉。例如在《白酋长》中,
费里尼《白酋长》截图
有个年轻的新婚的女子,......爱上了照片小说中的演员。然后,她来到了照片小说的、拍摄照片小说的工作场所......而那位演员则化装成了酋长。我们看到的正是她应该看到的他的样子。......费里尼显然用了特殊的摄影镜头,把一切都放入了镜头......照片小说的主人公完全在一棵巨树顶端,在某种支架上危险地摇摆,......他实际上是在一个小秋千上,很接近地面。......(这是)从主观图象到客观图象的过渡。
(第 8 课)
所以对刚才的问题,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这 3 个子面向中加诸知觉的 3 个因素都是一种曲率,彼此没有本质区别。
AIGC 生成的是什么图象?
到这里,我们看到了田鸡有能力杜撰“华丽的”主观图象。那么其他的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比如同是 OpenAI 一家出的大语言模型 ChatGPT,它们生成的文本等内容又是算什么图象?
这就要回到柏格森对主体(subject)的定义上了:主体,意味着你有一个大脑这样的间隔(interval),它或者说你,不像膝盖被敲一下就直接有膝跳反应,而是在受到外界一个作用时,在根本上有什么反作用是可以自己选的,也是外界无法准确预测的。(第 5 课)
有了这三重意义的一个主体,就可以说是一个不确定性之中心(center of indetermination)了,在生成着主体/主观(subjective)图像,甚至有生命的图象(image vivante。见《物质与记忆》,Paris: PUF, 2012: 26-27),而 ChatGPT 等人工智能没有理由不忝列其中。
等一下,硅基的聊天机器人不是无机物吗,怎么能跟有生命的图象扯上关系呢?
其原因,没人比德勒兹自己说得更好了:
生命到处被人囚禁在人身上,被有机体和种属囚禁在有机体和种属身上……
《文学与生命》,收于《批评与临床》,刘云虹、曹丹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 年
典型的例子,比如在 ChatGPT-4 上,输入一段提示词(prompt)就可以玩的规则怪谈游戏。其中每个副本、每条规则、每个选项与事件都是 AI 实时现写的。在这个特殊图象之外的我们,永远不知道在这个黑盒子般的沙盘游戏里,下一步会得到哪种巧克力。(链接:https://github.com/EmbraceAGI/Rule-Ghost-Talk
甚至,AI 拍的这种主观图象已经属于德勒兹所说的漫游-影片(balade-film,第 18 课)了,其中主人公遇到的事件系列等一切,都是凯撒过卢比孔河那样的独异性-事件(singularity-event)。(莱布尼茨)


 扫码阅读德勒兹运动-图象研讨班第 20 讲


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访问德勒兹研讨班网:deleuzecn.com



 扫码对照读《电影 2:时间-图》第 7 章




 德勒兹:扔掉 VIsionPro 上街去!


 遇见德勒兹:8 个魔法瞬间


 第 20 期


 第 19 期


 第 18 期


 第 17 期


 第 14 期


 第 13 期


 第 12 期


 第 11 期


▼ 保罗·帕顿悼德勒兹


 第 10 期


 第 9 期


 第 8 期


 第 7 期


 第 6 期


 第 5 期


 第 4 期



 第 3 期

第 2 期:你见过德勒兹骂脏话吗?

2022-01-10

第 1 期读德勒兹,要从娃娃抓起!

2021-12-03

主办




▼ 点击“阅读原文”,打开德勒兹研讨班网

迷影日历
看图像、拍图像,是为了离开电影,去更大、更远的地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