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一篇题为《熟鸡蛋变成生鸡蛋(鸡蛋返生)——孵化雏鸡的实验报告》的论文在网上传疯了。
此文收录在吉林省级刊物《写真地理》2021年3月第11期,第一作者为郑州春霖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郭萍。文中称,实验的目标是"选择正常、新鲜的受精鸡蛋,经过开水煮沸以后变成熟鸡蛋,再通过'特异学生'的'意念和能量传播'使鸡蛋还原成生鸡蛋,做到不伤害鸡蛋的生物活性,使它能正常孵化出小鸡,并能正常生长。"
▲ 《熟鸡蛋变成生鸡蛋(鸡蛋返生)——孵化雏鸡的实验报告》论文截图
如此"重大科技成果",一夜之间便惊动了全国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体,包括新华网、人民日报、科技日报都纷纷发声:一个敢写,一个敢发。
煮熟的鸡蛋还能孵出小鸡?这科学吗?那就请中科院出来走几步吧,中科院说:"呵。"
广大网友更有才,说又一个中华新成语诞生了:"熟能生鸡。"
今天,咱们也来凑个热闹,聊一聊孵小鸡的"孵"字。
"孵"的本字当为"孚"
孵,读如fū(音同“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孚,卵孚也。从爪从子。一曰信也。"南唐文字训诂家徐锴注曰:"鸟袌(通"抱")恒以爪反覆其卵也。"
这两段话的意思是,孚,本义是鸟禽伏在卵上,使卵内的胚胎发育成雏鸟,也就是鸟禽孵蛋的意思。
▲ 古籍《说文解字》
如《淮南子•人间训》:"夫鸿鹄之未孚于卵也,一指之,则靡而无形矣。"大意是:大雁天鹅这些大鸟,还没从卵中孵化出来的时候,只须用一根手指头一戳,它就溃破而变得无影无踪了。
"孚"字,后来加"卵"旁,变成"孵",专指孵化。
"孚"这个字,还有另一种解释是"信用"。如《诗·大雅·下武》:"成王之孚,下土之式。"大意是:成王也令人信服,足为人间好榜样。
这就有点绕不清了?鸟禽孵蛋,咋就跟"信用"扯上关系了呢?
别急!咱慢慢捋。
▲ 孵小鸡工艺品
《易经·杂卦传》曰:"中孚,信也。"徐锴注曰:"鸟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
依徐锴"皆如其期"的说法,鸟卵孵化的时间都很准确而可信,守时、不逾期、不违约,比如鸡一定是21天孵出,所以"孚"就引申为不失信,也就是诚信可靠的意思。
考之"孚"字甲骨文,形似用手抱起幼儿,又像鸟禽以爪覆卵,会抱子哺乳、抚育之义。
诚然,无论是人,还是鸟禽,养育后代完全出于真诚之心,从而引申出"诚信"之义,所以说"孚"是以行动表达诚信,这是两千年来对"孚"字的传统解释。
▲ 母鸡孵小鸡
比如《诗经•大雅•下武》云:"永言配命,成王之孚。"从而派生出一个成语: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不仅如此,"孚"字由鸟禽孵蛋还衍生出其他一些相关的义项。
鸟孵卵,亲鸟都要趴在卵上,好似浮于水面,此义后来加三点水"氵",写作"浮",如沉浮,人浮于事,浮想联翩。
抓俘虏与抱子的动作类似,都是用双手去抓,因此又有俘获之义,此义后来加单立人"亻",写作"俘",如战俘,俘获。
▲ 母鸡孵小鸡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孚"字已经丢失了它抱子哺育的原义,只剩下诚信和使人心服之义,他义都另加各种偏旁加以表达。如,稃(谷粒外皮)、莩(种子外皮);再引申为外边、上边:郛(外城),蜉蝣(成虫在水面飞行,借用了浮的意义)。
"孚小鸡"怎么成了"菢小鸡"
菢,读如bào(音同“抱”),亦作"抱",意为孵。直到今天,很多方言都把"孵小鸡"说成"菢小鸡""菢窝",有些方言把"菢"衍音为bù(音同“布”)。
西汉杨雄《方言》:"北燕朝鲜洌水之间谓伏鸡曰抱。"
民国学者周祖谟在《方言校笺》中说:"抱,《玉烛宝典》卷一,及玄应《音义》卷五引并作菢。"
▲ 西汉扬雄所著《方言》中的“菢”字条
北宋《广韵•号韵》:"菢,鸟伏卵。博报切。"
"菢"之言"抱",就是因为禽鸟伏卵,常用翅膀护着鸡蛋,其状恰似怀抱,故言"抱"。
那么,问题又来了,"孚小鸡"怎么就变成了"菢小鸡"呢?
这得从古代语音的变化说起。
▲ 《康熙字典》中的“菢”字条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这样说:"《通俗文》:卵化曰孚……卵因伏而孚,学者因即呼伏为孚。"意思是说,根据《通俗文》的解释,鸟禽孵蛋叫作孚,为什么叫"孚"呢?就是因为亲鸟孵蛋要"伏"在卵上。"孚"和"伏"这两字读音相通,所以人们把"孚",也写作"伏"。
"孚"也好,"伏"也罢,字书上的音都为fu,为什么读作bao呢?
根据清代依钱大昕考证,"古无轻唇音","伏"古音读若bu,"孚"古音读若bau。
也就是说,凡声母发f的唇齿清省音,都是隋唐以后的音,如"饭"音,是在隋唐以后才出现的音读。
▲ 古代字书中的“菢”字条
"孚"在上古音中,应当读作bu,或者bau。
直到今天,很多地方方言,如山西平定话、江苏东台话,都把"孵"就说成bu,或者bua。
清代钱绎《方言笺疏》:"'抱''伏'语之转,故'伏羲氏'亦称'包羲',是其例也。"
清代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孚、伏、抱一声之转,今俗谓伏卵为步,即孚之重唇音稍转耳。"
▲ 母鸡孵小鸡
清代王筠《说文释例》曰:"'孚'盖即今'菢'字也。古'菢''孚'一声。而古文又从矛作孚,声义皆同也。盖音变之后,人以'孚'读不协,乃作'菢'耳。"
民国学者丁惟汾《方言音释》:"'抱'古音读剖,为孚之异文。"
▲ “孚”字的演变
上面所引,都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在古代,"孚"与"伏"意思一样,都是鸟禽孵蛋的意思,读音也一样,都读作bu,或者bau。再后来这两个字又发生了音变,与"菢"字的读音一样了,而"菢"字的本义,与"孚" "伏" "孵"完全一样。
综上可知,"孵小鸡"这一词义最初的表示形式"伏" "孚",与"抱" "菢"音义相同,也就是说,"孚"与"孵"、"抱"与"菢"分别为两组古今字,它们之间的读音和意思完全一样。(张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