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崴了,山西平定方言说“踒”

文摘   文化   2024-10-21 11:29   山西  

脚崴了,在我的家乡山西平定,人们大都习惯说“踒”。

踒,普通话读作wō(音同“窝”),本义是足骨伤折,就是崴了脚的意思。

踒,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汉字,大约在周文王时期就出现了,而且极其常用,在历朝历代的文献典籍中俯首即是。

可是,到了今代,"踒"这个字却不见使用了,而是被"崴脚"这个词取而代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踒,造字之初就跟"足"有关系

踒,最早的用例见于《易林·小畜之艮》:"折臂踒足,不能进酒。"

这句话的意思是,胳膊断了,脚骨也伤折了,不能上前给神灵敬酒。

▲ 甲骨文

《韩非子·说林下》:"此其为马也,踒肩而肿膝。夫踶马也者,举后而任前,肿膝不可任也,故后不举。"

这段话的大意是,这匹马,前腿摔伤,膝关节肿了起来。凡是踢人的马,抬起后腿之后,就要靠前腿支撑全身;前膝肿了,无法承受全身重量,所以后腿抬不起来。

这里的"踒肩",就是前腿摔伤的意思。

▲ 《说文解字》

踒,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足跌也,从足委声,乌过切。"

清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进一步解释说:"跌,当为胅字之误也。《肉部》曰:'胅,骨差也。'踒者,骨委屈失其常。故曰胅。亦曰差跌。"

上面这两段话的意思是说,踒,读音是wei(音同“委”),也读"乌过切",即wo(音同“窝”),意思是足骨伤折。

由此可见,"踒"这个字甫一造出,就跟"足"有关系,意思就是走路不小心,失了足,跌伤了腿脚。

▲ 《康熙字典》中的“踒”字条

《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都收录了"踒",是动词,指(手、脚等)猛折而筋骨受伤,比如"脚踒了"。此与《说文》中的意义一致,古籍中也有很多用例,比如:

西汉焦赣《易林·履之坎》:"担负差踬,跌踒右足。"

这里的"跌踒",就是跌伤的意思。

西汉刘向《说苑·说丛》:"踒人日夜愿一起,盲人不忘视。"

这里的"踒人",就是足部骨折卧床的人。

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草部下品之上》:"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这里的"踒躄",是指腿瘸以至于仆倒的意思。

明代汤显祖《哀伟朋赋》:"足屡踒而姿遊,目半盲而兢张。"

这里的"足屡踒",就是足一次次跌伤的意思。

▲ 踒脚了

今天很多方言里,我们仍能经常听到表示跌伤、扭伤义的"踒",比如:

"不小心把脚踒啦,走不了路啦。"

"天黑没看清路,一脚踩空了,踒了脚了。"

"瘸子走路,一踒一踒的。"

崴,本义跟"足"毫不沾边

崴,读作wǎi(音同“歪”),本意是指山峦叠嶂,或是山间小路跌宕起伏、山谷不平的样子,亦可念作wēi(音同“委”),表示山高的样子。

曹魏时期,有一位叫张揖的人编了一本兼具课本功用的字典《埤苍》,对"踒"的解释是:"不平也,一曰山形"。

宋代金韩道昭所作的一部韵书《五音集韵》这样记载:"乌买切,音嵔。崴,㠢,山谷不平貌。"

在历代典籍中,"崴"字的用例也比较多,但是无一例外,都与"山"有关系,和"足"丝毫不沾边儿,比如:

屈原《楚辞·九章》:"轸石崴嵬。蹇吾愿兮。"东汉王逸注:"崴嵬,崔巍,高貌也。"宋朝洪兴祖补注:"崴嵬,不平也。"

宋朝邢居实《南征赋》:"群山崴嵬而造天兮,践羊氏之北境。"

▲ 《康熙字典》中的“崴”字条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径入雷室之砰磷鬱律兮,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隋朝颜师古注引东汉张揖曰:"崛礨崴魁,不平也。"清末学者王先谦补注:"魁,嵬之借字。"

南朝宋谢灵运《游岭门山》诗:"威摧三山峭,瀄汩两江驶。"民国学者黄节注:"威摧,崴嵬也。

▲ 巍峨的太行山

在东北方言中,有个词语叫"崴子",指山、水弯曲的地方,多用于地名。比如,迟家崴子(在辽宁省),三道崴子(在吉林省),海参崴(今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踒脚"被说成了"崴脚"呢?

这个还真的说不清。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说清楚的:"踒脚"是本字,"崴脚"是借字。

▲ 凸版印刷术铅字版

所谓的借字,也就是假借字,指古书中与本字读音相同或相近而被借来代替本字的字,比如:

早晚的"早"写成"蚤",《史记·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尿"写成"溺",《庄子》:"道在屎溺。"

背叛的"叛"写成"畔",《史记·律书》:"高祖有天下,三边外畔。"

考之典籍,"崴脚"这个词最早见于《红楼梦》。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贾母便问:'说什么事?'那媳妇便回说:'方才大老爷出去,被石头绊了一下,崴了脚。'贾母听说,忙命两个婆子:'快看去!'又命邢夫人快去。"

▲ 曹雪芹纪念馆

进入明清之后,随着散曲、杂剧、传奇、说书、话本和章回小说等俗文学的蓬勃兴起,方言口语词大量出现在书面语中。有些口语词往往难以写出正字,故有种种不同的俗写、借字,甚至讹字、错字、别字也层出不穷。

"踒脚"的读音,在很多方言区与"崴脚"差不多,在用到这个词的时候,人们往往不知道本字怎么写,就用同音字来代替。

久而久之,"崴脚"这个假借字用的人多了,就被接纳为标准写法,而"踒脚"这个正字却被遗忘了,这也算是汉字史上的一个奇葩吧。(张文平)


四库泉叔
写一点有文化的东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