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胡说唐朝平阳公主镇守娘子关是“假冒伪造历史史实的重大案件”

文摘   历史   2024-11-07 09:20   山西  

京畿藩屏娘子关,自古就是战火频仍的关隘要地,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在此厮杀争斗,留下了传诵千古的赫赫美名。

今天的娘子关,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战争硝烟,可多少年来,却被几个半吊子酸腐文人折腾得一直安宁不下来。

▲ 兵家必争之地娘子关

一些冠名“阳泉”的自媒体,就曾多次刊发过这些人的文章。一时间,乱哄哄地,你方唱罢我登场,反把故乡当他乡,一场场“口水仗”下来,把雄关秀水的美丽娘子关喷得面目全非。

2016年6月,有一家自媒体刊发了一篇文章称:乾隆、光绪《平定州志》中记载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平定娘子关,是“离奇的‘假冒伪造历史史实’重大案件”,是“虚妄之说”。

同时,还声称:“直至今天,人们依然把虚构杜撰的‘平阳公主镇守娘子关’堂而皇之地作为娘子关旅游发展的主打品牌,不但篡改历史,造假成真,误导社会,贻误后人,而且人为造成了娘子关旅游文化品牌的同质化和平面化,极大地降低了娘子关历史文化应有的独特性、含金量、美誉度和特色文化爆发力。”

▲ 自媒体相关文章截图

诚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某个历史问题有争议、有不同的声音,这是对的。但是,“平阳公主镇守娘子关”这一流传甚广、影响巨大的历史传说,在没有被主流学术界明确否定的情况下,这一帮喝着娘子关泉水长大的人,却罔顾事实,信口开河,在网上刊发这种有悖民意、有违史实、抹黑家乡、又根本经不起历史检验的虚妄之言,实属欠妥。

历史上真的没有平阳公主这个人吗

首先必须要强调说明,平阳公主是一位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新、旧《唐书》有传,《唐会要·公主·杂录》中也有记载。

平阳公主是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高祖李渊第三女,母为太穆皇后窦氏,同胞弟弟为唐太宗李世民。

▲ 参考资料来源于百科

由于各类史书均未记载平阳公主的名字和年龄,故其出生年代不详,有姓不知名,后人只得称其为“李三娘”,或“李将军”。

关于平阳公主,《唐会要》有这样一段记载:“平阳公主,高祖第三女。义兵起,公主于鄠县庄,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略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无得侵掠,故远近奔赴甚众,得兵七万人。公主间使以闻,使者至,高祖大悦。及义军渡河。公主引精兵万余,与太宗会于渭北,与其驸马柴绍,各置幕府。营中号为娘子军。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以独有军功,每赏赐异于他主。及薨,追谥曰昭。”

这段简洁的文字,高度概括了这位大唐公主的传奇而短暂的一生。

平阳公主有哪些令人钦佩的事迹

我们常说,文字越少,信息量越大,的确如此,《唐会要》短短几句话,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叱咤风云、功盖天下的巾帼英雄形象。

概而言之,平阳公主的主要事迹有三:

▲娘子关城楼上的平阳公主塑像

一是揭竿而起、得兵七万。公元617年5月,李渊晋阳(今太原)起兵时,平阳公主和丈夫柴绍住在长安。柴绍应约前去投奔李渊后,公主便返回鄠县(今陕西户县)庄所,尽散家财,招纳亡命。她凭着过人的胆魄和高超的领军才能,先后收服周边数县盗寇,很快就得兵七万。这是个什么概念?当年其父李渊镇守太原,也不过统兵一万,李世民渡黄河攻长安,也不过率兵数千。

二是从严治军、威震关中。平阳公主招纳的人马,都是一些落草为寇的亡命之徒。但是在平阳公主严格约束下,这支队伍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严禁剽夺,严禁扰民,作战勇敢,行动一致,深得百姓拥戴。一时间,“娘子军”威震关中,所到之地,攻无不克,盩厔、武功、始平等地尽收囊中,为日后攻克长安,建立了一个稳固的后方根据地。

▲ 娘子关远眺

三是攻克长安、战功卓著。公元617年9月,李渊率领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公主率领精兵万余人,与秦王李世民会师于渭北。平阳公主与其夫柴绍各领一军,各置幕府,二人同心同德,并肩作战,与李世民等兄弟一道,一口气拿下了长安城。618年,李渊称帝,册封其为平阳公主。凭着赫赫战功,平阳公主受到了尊崇的待遇,所获得的赏赐,也往往与其他公主有所不同。

平阳公主是怎么死的

长安之战后,直到武德六年(623年)平阳公主去世,长达6年的时间内,史籍中再也看不到她的影子,就连其死因也未留下任何记载。

不过新、旧《唐书》对平阳公主的葬礼,倒是有一段声情并茂的描述:“六年,薨。及将葬,诏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

太常官员反对这样做,说按照古制,女子下葬是不能用鼓吹的。

▲ 娘子关南城门和长城

高祖言:“鼓吹,军乐也。公主亲执金鼓,兴义兵以辅成大业,岂与常妇人比乎!”

高祖李渊认为,平阳公主参加了开国战争,是大唐的开国元勋,且战功卓著,非寻常妇女所能比,坚持以军礼下葬。

平阳公主去世的时候,非常年轻,大约二十多岁,她是历史上唯一用军礼下葬的公主,也是历史上唯一有谥号的公主,真可谓生亦荣光,死亦荣光。

那么,她究竟是因何而死的呢?史籍无载,也没人能搞得清楚。

平阳公主这六年到底在干什么

李唐立国之初,虽然拿下了关中,但四周都是敌人,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对新兴的李唐王朝虎视眈眈。只要局势稍有变化,李唐可能还有灭亡的危险。

据《旧唐书·刘武周传》,武德二年(619年),原隋朝的马邑校尉刘武周,在经历了扩张实力后,举兵南下,入侵并州(今山西),“又引突厥之众,兵锋甚盛,袭破榆次县,进陷介州(今介休)。”

▲ 娘子关东城楼

刘武周一路高歌猛进,大败唐将李仲文、裴寂、刘弘基,连下太原、蒲州(今永济北)、晋州(今临汾)、浍州(今翼城)、绛州(今新绛)、龙门(今河津)、夏县……

几乎将李唐的根基——河东之地连根拔起,这是李唐立国之初,遭遇的第一次重大军事危机。

在李唐江山摇摇欲坠的危急时刻,平阳公主此时在干什么?史籍无载,也没人能说得清楚。

平阳公主到过山西吗

虽然各种史籍,对平阳公主这六年的行踪不予记载,但是后人据史分析,认为平阳公主可能是死于疾病,或者是陷于兄弟之间的皇位之争而被害。

不过,更多的人认为,平阳公主极有可能是战死的。

一种可能性是在与突厥作战时身亡。

当时,李唐初建,天下纷争,北方突厥经常犯边侵扰,山西正是突厥经常袭击掠夺的地区。

据《旧唐书·突厥传》记载,武德五年(622年)八月己未(初十日),颉利可汗率领突厥主力“攻围并州,又分兵入汾、潞等州,掠男女五千余口”。

▲ 娘子关长城

另一可能性是在与刘黑闼作战时身亡。

武德五年(622年),与唐作战的最大势力是刘黑闼,主要战场在今河北一带。

622年11月,李渊派李建成统兵讨伐刘黑闼,直到12月25日才将其彻底击溃

这一年是唐王朝完成统一战争、一举平定天下的关键一年。平阳公主作为一名有着极强政治头脑的杰出将领,如果说这时她在长安享清福,而不去参加这一系列决定大唐命运的大决战,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更不符合她巾帼不让须眉的豪爽性格。

再联系那个流传极广、影响深远的镇守娘子关的传说,极有可能,高祖李渊把平阳公主派到了并州(今山西),命她率兵镇守娘子关。

▲ 娘子关城楼上的平阳公主塑像

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绵山山麓与河北省井陉县太行山脉的接口处,是出入山西的咽喉要地,历来为兵家所必争。

作为三晋要冲、晋冀咽喉、晋东门户,娘子关东邻河北井陉,西连山西太原,是保护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天然屏障。遇有战事,必会首当其冲,所以,平阳公主战死在此,也属顺理成章。

为什么史籍对平阳公主这六年的事迹无载

既然平阳公主是李唐王朝不可或缺的顶梁之柱,才识、胆略和功劳又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为什么史书对平阳公主后来的参战情况不予记载?

一则是因为她的女子身份。中国的史籍一向轻视妇女,尤其看不惯统领三军的女人,认为这是“牝鸡司晨”、是凶祸之兆。

况且平阳公主功盖天下,名望丝毫不亚于唐太宗李世民。一介女流之辈,怎么可以功高盖主呢?故此,历朝历代的史家便对平阳公主缄口不言。

▲ 唐太宗李世民

这一点,从史籍对平阳公主“娘子军”的迥然不同的记载,可见端倪。

《旧唐书·平阳公主传》记载:“时有胡贼何潘仁聚众于司竹园,自称总管,未有所属。公主遣家僮马三宝说以利害,潘仁攻户县,陷之。三宝又说群盗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各率众数千人来会。”

也就是说,平阳公主在陕西户县举义之时,就已经收编了何潘仁、向善志、李仲文、丘师利等部,组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娘子军”。

▲ 娘子关城楼

可是,这段史实,在《旧唐书·太宗本纪》却是这样记载的:“太宗自趣司竹,贼帅李仲文、何潘仁、向善志等皆来会,顿于阿城,获兵十三万。”

《资治通鉴》干脆说:“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及关中群盗,皆请降于渊,渊一一以书慰劳授官,使其各居其所,受敦煌公世民节度”。

这些个记载好生奇怪!

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等不是早就成了平阳公主的部下了吗?怎么太宗李世民亲自奔赴长安周至县附近的司竹之时,这些贼人盗寇就去投奔李世民,不是降于平阳公主,而是向李渊请降,还接受李世民的节制,成了李世民的部下了呢?

▲ 民国时期的娘子关

极有可能,这些史官并没有坚持“不避强御,秉笔直书”的职业操守,而是为了颂扬唐太宗的武功文治,“贪天之功为己有”,把平阳公主的功劳都记到了唐太宗的身上。

因此,在唐太宗李世民神圣光环的照耀下,平阳公主便如一颗暗淡的星辰,在以后的历史天空中渐渐地销声匿迹了。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平阳公主的儿子柴令武,因参与高阳公主和驸马房遗爱谋反案,最终被下令处斩。平阳公主的另一个儿子柴哲威,也因此受到牵连,被流放到了岭南。这种大逆不道、祸及九族的滔天大罪,更让后来的史官对平阳公主讳莫如深。

▲ 娘子关长城

再加上李世民因皇位来历不正,曾多次下令删改了史书的相关内容,生生地把武德年间那段历史搅和成了一笔糊涂账。

所以,为皇帝讳,为皇家讳,我们也就无从得知平阳公主更多的精彩了。

平阳公主是什么时候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的

虽然正史对平阳公主那六年的行踪却惜墨如金、一无所述,但据乾隆、光绪《平定州志》记载:“娘子关,在州东北九十里,即古苇泽城。唐平阳公主驻兵于此,故名。”

民国三十六年出版的《辞海》中有娘子关词解:“娘子关亦曰苇泽关,在山西省平定县北,河北省井陉县西。相传唐平阳公主尝统娘子军驻此,因名。”

▲ 民国时期娘子关城楼

其实,早在明代,著名学者王世贞就有诗曰:“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军前高义旗。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说的就是率兵镇守平定娘子的平阳公主。

直到今天,娘子关还保留着许多与平阳公主有关的历史遗迹,平阳公主“米汤退兵”等民间传说也流传极广。

“宿将楼”,传说是平阳公主在此驻军时修建的;“点将台”,据传是平阳公主训练军队的地方;“避暑亭”相传这里是平阳公主常去的地方;还有一个“洗脸盆”,是一个形状酷似脸盆水潭,传说平阳公主每日晨起,都要到山里打拳练武,然后在这个水潭里痛痛快快地洗一把脸。

▲ 娘子关放河灯习俗

毫无疑问,老百姓对平阳公主是非常崇敬和无比热爱的。在文化不发达的古代,平阳公主的事迹,经多少代人口口相传,辈辈相传,而且一直传到了今天,这当是民心所向,史之必然。

虽然皇权可以迫使史官溢美隐恶,甚至可以篡改史实,却难堵天下百姓悠悠之口。或许正是因为长期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逸闻趣事,使得平阳公主率兵镇守娘子关这一史实,才得以留存下来,继而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编修《大清一统志》时,再次把平阳公主率兵镇守娘子关这一史实收入官修文献,一直为后世官史方志沿用至今。

▲ 娘子关街道

平阳公主率兵镇守娘子关,这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历史传说,更是一个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敬告那些受着娘子关恩惠、喝着娘子关泉水长大的阳泉人,不要再口出狂言、肆意践踏历史、抹黑家乡文化。(张文平)

四库泉叔
写一点有文化的东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