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坪变电站|新中国第一座110千伏公用变电站在山西阳泉

文摘   2024-11-14 08:28   山西  

“第一城 第一站”,马家坪变电站旧主控楼外广场上的这六个红色大字,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异常鲜艳夺目。

阳泉成立于1947年5月4日,由平定县下辖的阳泉镇及附近的平潭垴、平潭街、小阳泉3个村组建而成,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胜利之前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

▲ 山西阳泉

而坐落于阳泉矿区的马家坪变电站,则是全国第一座110千伏公用变电站,于1953年立项,1955年底建成投产。

马家坪变电站的投运,标志着山西电网建设由此迈出了第一步,更见证了我国高压变电设备从引进、仿制、自制再到引领世界先进水平的全过程。

▲ 第一城 第一站:马家坪变电站旧主控楼

也因此,今年10月25日,阳泉供电公司马家坪变电站被工信部认定为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

阳泉,位于山西东部,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由于煤铁业较为发达,早在1918年就有了电,用于煤矿场面照明。

▲ 保晋公司第三矿厂

据《平定县志》记载:“民国七年(1918),保晋公司在工矿厂(在今阳泉市)安装1.9千瓦电机一部,本县始有电力工业。”这是一部直流发电机,专供本厂电灯之用。

1938年,侵华日军为了掠夺阳泉煤炭,在阳泉煤矿安装了一部45千瓦480伏直流发电机,由24千伏安风冷式变压器降为220伏供高(绞)车提升用电,其他各矿仅配备直流发电机供场面照明。

▲ 1937年,日军占领平定县

1940年,阳泉建成了蔡洼发电所(阳泉发电厂的前身),有2500千瓦发电机组一台。1947年5月2日阳泉解放时,又从河北平山葫芦旺解放区调来650千瓦机组一台,总发电能力3150千瓦,有3.3千伏高压线路16公里、低压线路2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阳泉工业,特别是煤炭工业发展迅速,1950年1月7日成立的阳泉矿务局(今华阳集团前身),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基地,到1955年,原煤年产量达到226万吨,在全国首屈一指。

工矿业的发展离不开电,当时阳泉发电厂总装机容量只有3150千瓦,而阳泉矿务局最高用电负荷为2794千瓦,占了其88.7%。

▲ 始建初期的阳泉矿务局

发展生产要电,人民生活也要电。为了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当时阳泉电厂执行的是“保钢、保煤”“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每逢电力紧张,凡民用负荷和非直接服务于井下、铁厂的负荷统统拉掉。

供电能力不足、供电质量差、可靠性低的问题,从一开始就已经成为制约阳泉工业发展的瓶颈,成了当时阳泉经济建设最为紧迫的事情。要打破这个瓶颈,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

于是,建设一条从太原第一热电厂到阳泉马家坪的110千伏输电线路就被提上了日程。

说起山西电力之初,太原第一热电厂是一个无论怎样都绕不过去的话题。

太原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城市,早在阎锡山统治山西时期,工矿业就有很大的发展,不仅在山西省独占鳌头,在全国范围内也名列前茅。

▲ 太原鼓楼,上面两块匾是阎锡山书写

1948年1月3日南京《中央日报》载:“记者走到山西,最感兴奋的是山西有极优良的工业环境和基础。在目前,山西的重工业,恐怕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了。”“山西工业的特点,在有丰富的煤铁原料,奠定了重工业的基础,轻工业也有相当的发展,足以支持重工业的发展。”

在重工业的发展带动下,太原的电力工业也由此迅速发展起来。当时国民政府中央经济计划委员会编纂的《十年来之中国经济建设(1927~1937)》中写道:“山西之太原电灯公司为西北各省规模最大者。”

太原电灯公司是晋商刘笃敬开办的,标志着山西电力工业从此创立。

▲ 太原电灯公司大烟囱及旧厂房

光绪三十三年(1907),光绪帝在刘笃敬长达五页奏折上朱批“知道了”,允其在太原南肖墙建设山西第一个公用电灯公司,并于1908年建成发电。

最初,安装有一台英制60千瓦蒸汽引擎带动的直流发电机,供给附近商店、官邸及街道照明。1920年,再经天津慎昌洋行引进美制300千瓦汽轮发电机,自此太原市继照明用电之后又有了动力用电,有力地促进了早期山西近代工业的发展。

民国时期太原的经济建设虽然发展迅速,国内领先,但由于中国工业体系总体落后,因此其现代化程度还很低。

▲ 民国时期的太原首义门

就电力工业来说,到1949年5月1日山西全境解放,所有电力设备都来自日、英、意、德、瑞典等国,全省发电装机容量仅4.08万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2.2%;年发电量只有0.64亿千瓦时,占全国当年发电量1.49%。

直到1953年,太原第一热电厂开工建设,山西电力才拉开了大规模建设的帷幕。

从1950年起,太原市的重工业有了长足发展,新建了太原重型机械厂,改建扩建了太原钢铁厂、山西矿山机器厂、西山煤矿等老企业,随着工矿企业的增多,城市人口的增长,太原市对电力的需求逐年增加,由原苏联援建的太原第一热电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兴建的。

▲ 太原第一热电厂

太原第一热电厂的建成,不仅使太原市的发电量大幅度提高,同时,全省的电网建设也由此筑梦启航。

1955年12月28日,110千伏马家坪变电站,以及由太原第一热电厂经榆次、寿阳到阳泉的110千伏输电线路同时建成投运。

▲ 1953年,阳泉马家坪变电站始建

这项全长112公里的输变电工程实现了太原一电厂和阳泉发电厂并网,将太原、晋中、阳泉3个区域相连,至此,阳泉电网结束了长达15年由3.3千伏孤立电网供电的历史,山西中部电网初具雏形,山西电网也由此起步。

随着马家坪变电站的投产,阳泉开启了山西首家大规模配电升压工程,将过去的3.3千伏配电电压等级,全部升压为10千伏。

▲ 太原至阳泉110千伏输电线路示意图

1957年,马家坪变电站增加一台容量为两万千伏安的主变压器,供电能力进一步提升。到1957年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之际,阳泉10千伏线路达到79.21公里,比1949年的3.3千伏线路23公里增加了3倍多,年供电量达5366.37万千瓦时,比1949年增长了17倍。

自马家坪变电站投运之日起,阳泉电网调度变电运行、变电检修等指挥中心和核心专业,就在此扎根,至1957年,供电范围扩展为北到荫营、南到平定城,西到赛鱼,东到岩会的新格局。

▲ 阳泉马家坪变电站老照片

1958年,马家坪变电站的供电范围覆盖了晋东大部分地区,马家坪变电站从此肩负起为晋东区域供电的任务。

历史照耀辉煌,奋斗铸就卓越。几十年来,马家坪变电站不仅让阳泉煤炭源源不断运往大江南北,让阳泉钢铁厂等工业车间灯火长明,还点亮大寨村第一盏电灯,肩负起了娘子关提水工程、石太铁路电气化等国家重点项目供电任务,为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 马家坪变电站的发电机

70年过去了,马家坪变电站仍保留着50年代以来的直流发电机、电动机、信号屏、故障录波器、各历史阶段继电保护、远动装置等设备近300个,这些设备已成为珍稀的电力工业文化遗产,对研究电力设备演变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更浓缩着供电企业的文化价值追求和开拓奋斗精神。(张文平)

四库泉叔
写一点有文化的东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