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为适应大跃进的形势,解决“大办工业”“大战钢铁”运力不足的问题,山西盂县县委发动机关、厂矿、公社社员,用义务劳动、分段包干的办法,在县修路委员会的统一指挥下,从5月26日至6月19日,经过24天的苦干,首先建成了石店焦炭厂至五五铁厂的一条长达1.7千米的小铁路,成为全国之首创,一时间名满华夏。
▲ 1958年的美术作品《盂县小火车通车典礼》
《人民日报》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连续发表了4篇热情洋溢的文章“向英雄的盂县人民致敬”,对盂县大办小铁路予以高度评价。
这条小铁路虽短,遇到的困难却很多。今天接着上一篇文章,继续讲述当年那段令人难忘的故事。
四
盂县县委后来在《盂县自造火车自办铁路的方法与经验》这篇文章中回忆说:“我们修铁路一无专家,二无工程师,领导自办铁路的同志也只坐过火车,并不知其修造。”
那么,如何办呢?“我们勇敢地、大胆地依靠了群众,并委托了去年单纯闷铁今年转为农具修造的五五厂来担负了技术任务。”
闷铁,一般叫“焖铁”,是一种传统坩埚炼铁技术,在中国有千余年的历史。
▲ 焖铁
不同地区的坩埚炼铁法在炉型结构、坩埚形状及鼓风、燃料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区分起来比较复杂。若以工艺过程为标准,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一步法和两步法两种类型。
一步法是经一次性冶炼把坩埚内的矿石还原为铁,而且渣铁分离较好。两步法是经两次在不同的坩埚内完成矿石的还原,实现渣铁基本分离。
在山西阳泉、平定、盂县一带,多以两步法,即焖铁技术来冶炼生铁,将矿石还原过程分两次在不同的坩埚和炼炉中完成,坩埚取出后,打破其下半部,即可得黑色圆柱形海绵铁。
▲ 新中国第一辆小火车“人民第一号”
五五厂的前身是孙家庄铁业社,由于是在1955年5月建社的,时间上有三个“五”,故名“五五铁业生产合作社”。
1957年11月,五五铁业社更名为“五五铁工厂”,1958年9月又改名为“五五机械厂”。所产焖铁,多用来铸造水管、大小铁锅、犁耳、犁铧、炉条、茶壶等产品。水管、白铁板销于附近的阳泉和平定,其余产品在本县销售。
后来,五五厂添置了2部简易车床,加工生产机器螺丝和零配件,后来又开发了带盘口水管等新产品,质量还挺好的。
▲ 木工师傅正在制造小火车车厢
在简易铁路建设中,该厂解决了浇铸铁轨和改装小火车头等重大难题,造出了盂县小火车头及车厢、道轨,后来又铺设了本县境内10多公里长的小铁路。
五
石店焦炭厂至孙家庄五五机械厂的铁路虽然不长,只有1.7千米,但工程却很复杂。
全路平直线仅占40%左右,其余路段要么是半径30公尺至250公尺的弯曲线,要么是一九坡度的上下坡,另外还有5%的桥梁。
▲ 1958年,盂县小火车通车典礼
工程难度的提高,也就意味着资金投入的增加。
虽然资金缺口较大,但盂县人民凭着一颗红心、一副肩膀、一双手,从起土方到试制铁轨和车头,完完全全依靠自己。
同时,在资金使用上,县里也是精打细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起土1900方,打石子150吨,是发动五五农具机械制造厂、石店炼焦厂和机关干部利用业余时间,义务劳动完成的,共用工800余个,折款2200元,占全部总投资4.31%。
▲ 时任盂县县委书记张润槐(右一)同工人们一起用压道车改装火车头
枕木是买的,每米路平均2根,共用3000根,折款9000元,占总投资的17.64%。
车皮是木匠师傅们一锤一锤钉起来的,车头是改制的,先是用15马力的铁路检道车来代替,由于效果不太好,不能多载,后来就利用了一个75马力的柴油机来改制,这下能载8万斤左右,还跑得挺快,每小时可跑20公里。车皮、车头共用款18000元,占总投资的35.3%。
▲ 1958年春,中共盂县县委会全体委员合影
轨道是铸铁工用自制小高炉炼制生产出的,每根重95市斤、长2米左右,用熟铁和灰铁合制,质量好,压力大,可承受8吨左右的压力。全路共用铁75吨,折款18750元,占总投资的36.76%。
另外,还有道钉、道板、螺丝等,也都是自制的,共用款3000元,占总投资的5.9%。
做了27年翻砂工的五五厂职工武成保,在记者采访时说,制造铁轨是他生平第一次,有压力,也很光荣。
▲ 翻砂工武成保在铸造铁轨
这条铁路,全部投资共折款50950元,平均每华里15440元,仅占正规铁路每华里投资30万元的二十分之一,但它的效果却不小,按一次计算,即可代替毛驴560头,对全县的经济建设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六
在1959年继续跃进的形势下,盂县又集中1200人的筑路大军,延伸五五机械厂至晋中盂县铁厂的小铁路。
为了加快进度,赶在国庆10周年前夕通车,县里设铁路局,负责营运和续修工作,还组建了18个营(每个公社一个营)的劳力突击修路。
▲ 人民出版社图书《敢想敢干的盂县人民》
从1960年4月20日起,盂县又开展了全党全民齐动手,社、厂、矿一齐搞的续建小铁路运动,经过半年的奋战,全面完成了石店焦炭厂至禅房(磨子山铁矿区)11公里的筑路任务。
这条小铁路全长为18.5公里,日运输能力可达800吨。它的顺利建成,大大缓解了运力紧张的矛盾,使磨子山的铁矿、土塔的石灰石、石店的焦炭等原材料,源源不断地运往五五、桃园、南关三个炼铁厂。
▲ 山西省榆次专区地方国营白羊墅煤矿职工佩戴的胸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受盂县自办铁路的影响,1959年,榆次专区地方国营白羊墅煤矿(即后来的阳泉市白羊墅煤矿)也自建了一条4公里长的窄轨运煤铁路,从坑口一直铺设到白羊墅车站附近。
铁道部主要领导亲临盂县实地考察后认为,这种“土铁路”是一种投资少、造价低、见效快、运量大,解决“三区一点”(即山区、矿区、盐区及平原农副产品集中点)运输紧张的有效方法,于是就面向全国提出了修建土铁路的建议。
▲ 用汽车改造的“土机车”
一时间,甘肃、安徽、河南、四川、江西、山东、河北等地也都在山西盂县自力更生精神的鼓舞下,自办了小铁路,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盂县修筑第一条土铁路开始,到1959年底,全国地方铁路已建成和正在施工的有400余条,总长6000多公里。
▲ 当时的土火车
这些铁路虽然土,这些火车头虽然小,这些铁路在技术上当然也不是先进的,但在我国当时一穷二白的具体情况下,却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壮举,充分表现了我国人民大办工业的冲天志气和干劲,表现了人民群众最伟大的力量,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张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