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谈教育:成材容易成人难

文摘   2024-09-10 18:06   北京  

成材还是成人?单就这个问题而言,并不难回答。难点在于,具体教育实践中的无助的茫然与困惑。
(一
人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材。人不能没有材,但不能只有材。这都是非常好理解的。但有什么用呢?太抽象了,没有指导意义。

举个具体例子吧。一对夫妇情绪不稳定,在教育上又比较执着,看到孩子不如意,不是嚷,就是打。这个场景,你可以说,这--对。是的,确实不对。不打骂孩子,是当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但具体到某个孩子,人家父母一句话就可以怼回来,“那咋办”?恐怕,就接不上话了吧。教育,只有抽象的理念,没有具体的办法,说不对容易,说对难,这是一重困境。

(二
成材与成人,本质上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人是目的,教育的目标自然应该是成人。但是,成人必须通过成材来实现。现实中,成材很重要的一项标准就是通过高考,并被理想学校录取。

一个高三学生,每天都要从早上7点到晚上23点。高二、高一,初中、小学,大约是一个递减的态势。但小学也可以上晚自习到20点。孩子几乎从出生就被纳入成年人设计好的轨道,时间被切割成好多碎片,就是为了高考那个终极(其实应该是中级甚至初级)目标。在成年人制造的这个无限卷的系统里,孩子“成人”的目标被推迟了,被遮蔽了,或被替代了。最为关键的是,孩子忙于应付这套体系,没有时间也没有意愿甚至没有兴趣自我探讨“成人”的问题。有形的压倒无形的,次级目标压倒首要目标,这是又一重困境。

(三
孩子缺乏主动性,老师和父母也同样缺乏主动性。这,不是批评,只是陈述事实。在学校里边,面对问题孩子,老师是解决问题还是解决孩子,是一个非常值得观察的现象。师德的倒退,早已不是新鲜事。

家长呢,也是社会大分工中的一分子,二三十年前,生产生活一体化的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孩子要想得到“成人”目标的养育,需要家长付出更多。为什么少生、不生呢?真的是很大的负担。
身教胜言传,是教育的历史经验。这种教育观,不能把孩子当成负担,是把孩子当作接班人的,孩子是参与父母“事业(生活)”的。然而,照看孩子却越来越要成为一个专门的工作了。孩子出生于家庭,整个制度设计却是要把孩子和家庭分割开来。当前的社会组织体系没有为亲子教育提供足够的时空,父母难以和孩子共同成长,这是第三重困境。

(四
确实难,但却无法逃避。搞教育不是编辑程序,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或者办法。说到成材容易成人难,算是一个自我警醒吧。时刻用成人的标准来检讨成材的办法,有敬畏,有反思,自然更容易接近成材与成人的两全目标。


德润街
回归生活,关注当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