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江苏师大石枫团队封面综述 | 有机催化下不对称[3+3]环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

学术   2024-09-29 12:01   中国香港  

专辑收录

OCF 10th Anniversary Collection




01

研究背景

手性六元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许多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目前该类骨架的催化不对称构建已经成为化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有机小分子催化的 [3+3] 环加成反应是合成手性六元杂环化合物的高效方法。通过探索结构多样的三元合成砌块与灵活多变的活化模式,[3+3] 环加成反应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极大的发展。


02

研究内容

常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石枫教授团队总结了近年来有机催化下不对称 [3+3] 环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通过对不同催化模式与合成砌块的分类,分析了该领域的发展现状。目前有机催化的不对称 [3+3] 环加成反应主要可以分为四种催化模式 (图1):(1)手性胺催化;(2)手性双官能团催化剂催化;(3)手性氮杂卡宾催化;(4)手性磷酸催化。其中手性胺和手性氮杂卡宾催化剂可以通过共价作用活化底物,手性双官能团催化剂和手性磷酸通过氢键或离子对作用活化底物。


图1有机催化下不对称 [3+3] 环加成反应的四种主要催化模式


在手性胺催化体系下(图2),催化剂首先和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形成烯亚胺中间体 I,随后亲核试剂对其进行 Michael 加成产生手性中心并得到烯胺中间体 II。该中间体经过水解后发生分子内1,2-加成得到手性六元环状化合物。在此催化体系下,不饱和羰基化合物通常作为双亲电试剂,与双亲核试剂发生 [3+3] 环加成反应。


图2手性胺催化下不对称 [3+3] 环加成反应的活化模式


手性双官能团催化剂通常凭借脲、硫脲、方酰胺等基团作为氢键给体,活化带有杂原子的底物(图3),与此同时叔胺作为布朗斯特碱参与反应。在其催化的不对称 [3+3] 环加成反应中,催化剂通常同时活化两种底物,从而实现1,4-加成步骤的对映选择性控制。随后,手性双官能团催化剂继续活化中间体 IV,使其经过异构化与分子内加成反应构建手性六元杂环骨架。


图3手性双官能团催化剂催化下不对称 [3+3] 环加成反应的活化模式


手性氮杂环卡宾 (NHC) 催化是一种高效的亲核性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可以与不同的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形成 breslow 中间体,随后转化为高活性的酰基唑中间体参与环化反应。该中间体的形成可以经过不同的反应历程:肉桂醛衍生物接受 NHC 催化剂的进攻得到烯醇中间体,再经过氧化过程得到酰基唑中间体(图4a);NHC 催化剂直接进攻炔醛或不饱和酯类化合物产生同样的中间体(图4b-c);NHC 催化剂与α-溴代不饱和醛反应后,经过消除反应也可以转化为酰基唑中间体(图4d)。该中间体可以作为双亲电试剂,与双亲核试剂发生 [3+3] 环加成反应,产生手性六元环酮类化合物。


图4手性氮杂卡宾催化下不对称 [3+3] 环加成反应的活化模式


手性磷酸 (CPAs) 催化剂可以通过氢键或离子对作用活化底物,此类催化剂在不对称 [3+3] 环加成反应中也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在手性磷酸催化体系下(图5),吲哚甲醇可以失水形成烯基亚胺正离子中间体,随后与甲亚胺叶立德等三元合成砌块发生 [3+3] 环加成反应,构建具有多个手性中心的吲哚并六元杂环骨架。

图5手性磷酸催化下不对称 [3+3] 环加成反应的活化模式


除了上述四种主要催化模式,化学家们也利用手性膦催化、手性苯并四咪唑(BTM)催化、金属-有机小分子协同催化等催化模式,实现了多种不对称 [3+3] 环加成反应和手性六元杂环骨架的催化不对称构建。


03

总结展望

常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石枫教授团队总结了有机催化下不对称 [3+3] 环加成反应构建手性六元杂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催化体系下,三元合成砌块参与 [3+3] 环加成反应的历程和手性控制模式。此外,作者提出发展着眼于构建含硼、硅、膦等杂原子的六元杂环骨架的催化不对称 [3+3] 环加成反应,发展可见光氧化还原催化以及电催化等催化模式下的不对称 [3+3] 环加成反应,发展手性六元杂环化合物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是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04

论文信息


Advances in organocatalytic asymmetric [3 + 3] cycloadditions: synthesis of chiral six-member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Zi-Qi Zhu, Tian-Zhen Li, Si-Jia Liu and Feng Shi

Org. Chem. Front., 2024,11, 5573-5604

https://doi.org/10.1039/D4QO00515E


*文中图片皆来源上述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上述文章,封面文章免费阅读6周


05

通讯作者简介

石枫 教授

江苏师范大学/常州大学

石枫,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常州大学特聘教授。1998年和2004年于江苏师范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13年获得苏州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3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访问学者工作。先后荣获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2016)、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21)等人才项目。主要从事手性吲哚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设计和开发了新型吲哚类平台分子及其参与的催化不对称新反应,为手性吲哚类化合物提供了精准高效、高选择性的合成方法。以通讯作者在 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Fund. Res. 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入选 Elsevier 2020-2023高被引学者。先后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Asian Core Program Lectureship Award、新和成-中国化学创新奖等奖项。


朱子琦 副教授

常州大学

朱子琦,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副教授。2015年于江苏师范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导师为石枫教授,硕士期间研究方向为有机小分子催化,发展了一系列手性吲哚杂环的催化不对称合成策略。2022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导师为史壮志教授,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有机化学,发展了镍催化的不对称还原偶联反应。2022年7月入职常州大学,加入石枫教授团队,研究兴趣主要为金属有机化学与不对称催化反应。目前以第一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Org. Lett 等高水平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以共同一作发表论文5篇。


论文作者:朱子琦、李天真、石枫、刘思嘉(从左到右)



推荐阅读


四川大学王娜团队 | 一锅法光酶合成β-手性丙二腈衍生物

浙江大学黄飞鹤团队 | 两种芘基笼芳烃异构体的合成、分离及其主客体化学

微信改版,公众号文章不再以时间轴排列啦!

将Frontiers Journals设为星标⭐ 不错过更多精彩内容!


喜欢今天的内容?

👇    就来分享点赞在看三连吧    👇

Frontiers Journals
Frontiers系列期刊由中国化学会和英国皇家化学会,以及合作高校联合出版,旨在报道化学科学前沿动态。目前期刊成员包括 Inorg. Chem. Front.,Org. Chem. Front.和 Mater. Chem. Fron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