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
【集采】前几天微信朋友圈转发一个关于国外特效药因遭遇集采后利润陡降而引发主动退出大陆市场的帖子,背后意思是对特殊疾病有特别疗效的新药属于救命药,如此集采法让商家没办法生存,也导致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研究经费。
以前看过国外新药研制成功往往投入几亿乃至几十亿美元的长周期过程的报道,背后也是这种高收费论调。
同样,也看过国内厂家停止生产某种极其普通却疗效显著但利润微薄的救命药管用药的报道。
药品研发与专利权保护(高利润理由之一)以及集采法实际上是相生相克的问题,笼统地以集采法否定集采的合理性也是有问题的。
经济学的集采规模经济问题与救命药品的高价格以及商家攫取超额垄断利润的做法,实际上是两回事。
后续在“知识星球”【唐家弄潮儿】上谈谈此话题(被限制加入与分享,申诉等待过程中,一个月后可以)。
“知识星球”【唐家弄潮儿】二维码
(2025年1月26日后可启用加入与分享等功能)
【集采之二】推行药品公开集中采购,有多重目的:
一是针对过往药品采购过程中的严重腐败问题,所进行的针对性改进措施。
想想以前到医院看病,经常看到医药代表在不同的诊室间来回穿梭,其背后的目的不言自明。
医院腐败问题,多发于大型医用器械的采购。
曾看到一个极端的例子,某大型医用检测设备卖价一两千万元,而行贿者居然一次性送出了四千多万元(自然还有后续设备的采购,此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而这种大型医用检测设备国产化后,价格直跌,从六七百万元降到三百万元。
水太深啊!
12月23日
【集采之三】二是针对过往医药与器械、耗材等的采购过程中价格虚高、利润惊人的情况,通过公开集采的方式,发挥规模采购的作用,直接降低老百姓看病的成本。
这个在如今普遍推行医保的情形下,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医保制度可持续运作成为可能。尤其对于慢性病、大病用药有直接的帮助。
中国的人口规模举世无双(印度就不提了),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需要找到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如今找到了这么一个好办法,自然成为各地医保部门屡试不爽的举措。
12月24日
【集采之四】三是集采可以起到对重要医药器械产品研发及其产业链发展的引导与推动作用。
以前相关医疗器械价格高昂时,国内商家缺乏研发投入,而医院也因有可观的利润而愿意持续采购国外产品,甚至在同等国产产品质量可靠、价格低廉的情形下,仍然优先采购国外产品。这当然属于咄咄怪事。
甚至医院和医生往往通过暗示国外同类产品质量更好的做法,引导患者花更多钱去购买。
集采打破了这种垄断与高额利润的采购迷思,推动了国内医疗器械与药品自主研发进程,对于患者来说,自然是好事。
12月25日
【集采之五】规模化人口,规模化市场,最重要的事关人命的产品,最高额的利润,这几大因素决定了在无法做到充分竞争的市场里,只有通过集采的方式,才能把包括腐败、产品价格、产业链成长等多种情形交织的问题得以一揽子解决。
尤其是在已有产品品种和质量需要大规模投入研发的情况下,让中国人通过自己的智慧把健康问题解决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与要把中国人的饭碗权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一样,我们同样需要把中国人的健康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