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故事:不想做冠军的不是好教练

2024-09-11 20:20   北京  

97

【成长故事】高中学弟的孩子毕业于交大,成家立业了,晚上大家聚集在上海展览中心的酒店,一起喝酒庆祝。

席间,另一个高中学弟跑过来敬酒,谈起他如今在华二小担任体育教师的孩子,他特别向我表示感谢。

多年前了,他孩子上初二,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不听父母的唠叨式教导,喜欢体育,父子间彼此都不对付。

一次我们高中校友会组团到无锡去开展活动,这位学弟也带了他孩子过去。

我知道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不喜欢听家长的说教,可估计会听教授伯伯的分析,便一路与孩子谈心,帮他分析青春阶段应该干的事情与未来的发展选择等问题。

同时,叮嘱其父也就是我的高中学弟尊重孩子的体育特长,不要把自己的规划强加给孩子。

父子两人都听进去了。

后来孩子考上了大学,上了体育专业,如今就业了。

中间其他的学弟又讲了一些父子二人的打趣故事。这个高中学弟在敬酒时,还特别提出希望我就此成长故事写个系列,我答应了。

最近故事有点多,一个个来。

这个成长故事特别值得后续谈一谈。

99

【成长故事之二】前天晚上喝喜酒的时候,一帮学弟打趣孩子做小学体育教师的高中学弟父亲,说他的孩子是足球教练,学弟赶紧申明,是田径教师不是足球教师。

中国男子足球队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小组赛中07输给日本队,网络上揶揄声骂声四起,大家都怕沾点中国足球的边,学弟也如此。

前面讲过,我既不看也不骂,偶尔评论一下,算搭理了一下,根本原因在于基础太弱了,一众球迷也不过“叶公好龙”罢!

至于发明出来的“国运平衡器”(指其它方面强了,总要找个不强的一方来平衡一下,而男子足球不幸地沦为“替罪羊”),那纯粹是一种阿Q精神!

【成长故事之三】几个高中学弟还讲起了这个高中学弟做小学体育教师的孩子的两个有趣故事。

说高中学弟当初把孩子送到合肥一家封闭管理的学校读高中。

过段时间钱花光了,孩子就给父亲发两个字的微信——爸,钱。

一个高中学弟说,这还算好的,至少前面还有个“爸”字,有的就一个字“钱”。

以前在写纪念我父亲的文章中,我还专门谈到中国式父子情感方式,即父子相对时无言,彼此把爱藏在心底。

细究一下,要承认中国人的家庭中缺少一种民主作风,父子之间更缺少平等的交流和对话。

此外,中国人不讲究情感外露,没有西人口头禅“darling”之说,也没有所谓“贴面礼”之交。

中国人的爱,是深层的不外露的,是“身家群国世”一体的。

910

【成长故事之四】高中学弟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当上了小学体育教师。这很光荣。

如今小学教师中,男教师是稀罕物。

一个不好的方面,就是容易把男孩子培养成“娘娘腔”,缺少勇猛顽皮味。

我一直认为,男孩从小到大,需要调教,顽皮些不算什么。

甚至认为,男人找对象,要找比自己大的女性更好。

民谚云: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五,赛老母。有道理。

如今女性活得长,平均年龄要超过男性五岁左右。无意中也验证了这条民谚关于婚姻年龄差适配的道理。

包括我自己,我一直认为开窍晚,如今年近六十了,也不觉得要装多深沉更重要,还是直来直去的脾气。

当然,这与活得简单和通透有关系,过自己喜欢过的日子,自在,逍遥,痛快,不累。

这是题外话。

【成长故事之五】据说,在小学当体育教师的高中学弟的孩子一个月有一万多块的工资,这已不低了,但常常不够用,也就常向其父伸手要钱。

喝喜酒时,我没问钱是如何花的,为何不够用的原因。

只是对其父说,你反正就这一个孩子,有钱(高中学弟做生意),也就随他用了。

八零后开始(农村孩子还不行),到九零后时,城市家庭或者工作家庭整体上小康了,花钱整体上不会太拘束。

即便如今所谓经济形势不好、财政过紧日子、就业不容易的情形,我看大家日子都过得去,该节假日出游的都出游了,该周末全家聚餐的都聚餐了。

当然,这得益于中国人未雨绸缪、节俭过日子的习惯。

911

【成长故事之六】一个同事的孩子只有五岁,比较顽皮(兄弟二人),同事将其送到少体校练体操,时间不长,前段时间在上海同年龄组体操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一出手就身手不凡。

前几天在文科楼电梯里碰到同事抱着这个冠军小娃娃,很文静,不像传说中的生龙活虎,毕竟只有五岁。

像体操田径之类竞技活动,天生的身体天赋条件往往占第一位,可需要有人去发现、挖掘和培养。

高中学弟叫我写此系列,估计就有让我继续指点其做小学体育教师的孩子的想法。

我的同事的孩子的故事,可以提供一种借鉴。

【成长故事之七】做教师,无论大中小学教师,从职业成长空间来讲,虽然各有各的空间,要承认,越往下,越难。

我一直讲,大学教师,尤其是文科教师,耍嘴皮子忽悠的多,有真功夫的少。

而中小学教师,教一个学生,就是启迪一个心灵,教一批学生,就是收获一批成长。

只是如今职业倦怠感普遍的情形下,尤其是教育教学空气与环境过于机械死板缺乏自由度的情况下,教师的成就感越来越少(这里面也有矛盾,自由发挥不等于信口开河)。

有鉴于此,做小学与中学体育教师,除了上好体育课,可能开展各种课余校外体育兴趣活动,着眼于发现、选拔、培养各类体育人才,可以缓解年纪轻轻、精力旺盛、无事可干的焦虑,进而开辟职业成长的新空间。

当然,这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甚至金钱。

我期待着我的高中学弟的孩子能听从我的建议,从一开始工作,就找到工作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当然,需要补贴自己的一点微薄工资,比如四处参赛比赛,尽管花,毕竟他的老爸也就是我的高中学弟不差钱。

——全文完,草于早起下大雨去学校上课的路上


唐家弄潮儿
记录世间百态评析家国情怀感悟人世沧桑分享快乐忧伤一起和光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