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会场上,就是在开会的路上

2024-11-10 12:27   上海  

112

【开会】

人上一百,各样各色。

开会时,会见到各色人等。

尤其是开那种应景式会议时,不同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观察下来,很有趣。

参加学术性会议比较多,如今愈来愈变成应景式会议。

稍微环顾一下四周,刷手机式心不在焉者居多,闭目养神者亦居多。

官场会议如今讲究纪律,刷手机者少,有的会议还不让带手机,要先寄存起来。

以前在地方上,主官开会时,有人迟到或者开会睡觉,一旦被计较起来,容易吃不着兜着走。

因此,官场会议参加者也得培养一种耐性,包括憋住不上洗手间,也是一种功夫。

上午开会时,边听会,边把后续一段时间要讲的三个会议发言提纲给列出来了。

如果在家,可能睡懒觉,再喝喝茶,刷刷手机,一个讲座的提纲任务也无法完成。

以前讲人是时代的产物,实际上人在不同的时空场景中不得不扮演的各种角色,由此串联起了人的人生。

只是,有人会把特定时空环境下的角色不由自主地固化下来,形成刻板印象,并带入到生活场景中,让人生失去了丰富性和有趣性。

从此意义上讲,当官的代价还是很大的,一点也不好玩。

后续来谈谈谈谈此话题。

113

【开会之二】

开学术会议,最讨厌的是请无关紧要的领导讲一些不三不四的话语,浪费大家时间,还浪费大家的表情。

我们复旦城市治理论坛开了十几届了,一向坚持不请领导出席讲话、不请学界大佬参会、不排席卡自己找座位坐、不在周末开会的会风,这么多年坚持下来,参会的同志们(注:主要是青年才俊们)都说好。

当然,也只有老唐可以坚持这么做,很多人也想这么做,往往敌不过拉关系、搞圈子的现实文化氛围。

【开会之三】

我们这个学科圈子以往有句开会话,叫长幼有序、其乐融融

这本身没有错,可一旦变异为把长者供奉在神坛上的时候,也就是学术会议变味的时候了。

因此,自觉地抵制,是人内心的一种自律。

如今有人什么会议都参加,开会胡乱发通言论,背后收钱(出场费),实际上是被人戳脊梁骨的。

以前就不喜欢这种排排坐,吃果果的会风,自然参加就少。

如今主要是碍不过情面,要给邀请者面子。

实际上,把周末大好时光耗在会议上和路上之人,家庭生活一般都是不怎么幸福之人。

大家可以观察观察此话有无道理。

115

【开会之四】有一年下半年开会季,到三个不同地方开会,根据不同的开会主题,做了三个主题发言PPT

巧的是,三场会议,碰到了同样参会的一个人,一个大而化之的PPT包打天下。

当然,可能对于不同的地方听众来说,同样主题都可能是新主题,但对于一起参会的人来说,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再说,大而化之的发言主题并不能增加任何新知,难以交代。

因此,有选择性地参加会议,避免出丑,是人有自知之明的体现。

曾对一个很欣赏的青年才俊说,要爱惜自己的羽毛,要想未来走得长、走得远、走得好,要尽量减少参加别人看中手上那点权力的参会机会。

再说,又不差钱了,一个出场费也不过几千元,也就那回事罢!

会炒股的,一天来回,几十个几百个出场费都有了啊!

【开会之五】

一次老曹(锦清)对我讲,他是批评过了六十岁之人热衷于参会的情况【注:最典型的说法就是“不是在会场上,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

老曹的这个观点很新奇,可一细想,不无道理:

人从寒冷的北方跑到炎热的南方参会,坐在狭小的飞机上,忽冷忽热的,身体舒展不开,容易出问题。

尤其是周末连轴转,身心得不到放松,看上去风光得很,实际上是在给自己挖坑。

老曹的话最后不幸言中了,有人就为此过早地离世了。

如今学术界也是个名利场,如何看穿其实质,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实际上也是人生修炼的一个大课题也!

116

【开会之六】

如今开会,拍照时往往坐到第一排了。

无他,年龄到了,资历也到了,论资排辈总还是有它的道理的,这是一个社会秩序赖以建立的基础。

年轻时不懂论资排辈的道理,实际上换一种说法,就好理解了——尊老爱幼。

当然,东方人比西人更在乎这种年龄资历等东西。

不用过于排斥,就将其视为家中长辈般就释然了。

论资排辈并不是要搞学阀垄断,学术平等是论学术功力的。

不过,一旦掺杂有太多的论资排辈,学术平等与创新就太难了,于是就有一个平衡问题。

那里都一样。

华为逼迫到了一定年龄(甚至不到五十岁)的员工退休,给高薪养起来,也是一个道理。

科技产业界,过了四十五岁,就没什么创造力了。

从此角度上说,社会把院士头衔看得过重了,一帮拿到头衔后就没有创造力的老头老太呢!

【开会之七】

前段时间被邀请参加一个会议,得知只是参会而不发言,坚决不去,这个年龄不需要去为别人捧场

后来好说歹说,给朋友面子,最终心软,还是去了。

想想本身就是一个有水平且自视甚高之人,为何穿插于夹杂着官场等级森严腐朽之气的学术环境中?不是自取其辱么?!

也正是从此角度讲,我一向看不起各高校开个学术会议,非得请学校领导出席讲些金秋十月,秋风送爽之类不三不四的话语之做法。

有人喜欢,让他们搞去;

自己不喜欢,就不参加,各安无事。

开会变成了训示与恭迎之会风,也就失去了开会的真正价值所在。

因此,人的一生实际上都是在抵抗与坚守中找寻生活的意义所在。

——全文完,草于错峰出行、早起去学校上课的路上


唐家弄潮儿
记录世间百态评析家国情怀感悟人世沧桑分享快乐忧伤一起和光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