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生存:我们进入了智能人时代?

2024-09-09 08:39   上海  

重要提醒

本人已开通了与微信公众号同名的微信视频号【唐家弄潮儿】,欢迎关注。以下为视频号二维码,可以扫码关注(可以长按二维码识别后关注)。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到数字化时代,数字化生存方式开始改变过往人类的传统生存状态和工作方式。

从理论上说,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都可足不出户地在一个房间里完成:医生上门帮助接生、接种和治病,从幼儿园到大学、研究生的全阶段学业可以在网上完成,交友婚姻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工作和谋生可以通过网络办公、网络直播等方式实现,直至离开人世,人可以事先在网络上预定一系列后事安排。

可以说,以往工业化时代“从摇篮到坟墓”的分工化合作化生产与生活方式,如今可以通过数字化生存方式予以转化和实现。


腾讯公司的创始人马化腾曾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智能手机延伸了眼、耳、口等功能,成为人类新的器官,即“第六器官”。人类这种延伸自己的欲望与能力在不断提升,比如仿生猫耳朵、仿生狗尾巴,它们已经能够传递人类的脑波与意识。如果说互联网的出现就像蒸汽机和电的发明一样,已经彻底改变了原来的世界,那么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则更加像人类新的DNA,将从本质上蜕变催生出一个新的世界。

如何理解数字化生存的新时代和新世界呢?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幕幕接踵而来的场景:

半夜醒来,人的第一个动作是找放在床头的手机,或者通过口令方式命令人工智能交互系统自我运行,刷刷、读读或播放自己关心的国内外最新讯息,又接着睡;

醒来起床后,不是先上洗手间刷牙洗脸,而是又刷一波关于过去一晚的国内外重大新闻和事务;吃早餐时,也顾不上家人间的交流,边吃饭,边刷手机,回信息,甚至布置工作;

出门的第一件事情是记得带上手机,如果发现手机忘在家里了,赶忙掉头回家拿,只有把手机放在身边,一天的心才算落夺;

到单位后,如果各种工作和联络需要通过手机来完成,那自不必说;

如果需要开会,且手机要被置放在一个被收藏的保密位置,那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不知道如何熬过,生怕错过一些需要回复的重大事件与信息;

到中午可以吃饭时,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通过手机查看包括股市、期货、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多种社交信息,然后通过各种社交软件,进行订货、抢票、约会、交易等活动;

下午上班后,又是重复上午同样的流程和故事;

下午下班回到家做饭,或者出外应酬时,看到好玩的或好吃的东西,首先是拍照发朋友圈或微博,其次是边刷手机边应酬,然后是用手机支付和联络;喜欢读书的人,可以通过手机进行例行的阅读,喜欢交往的人,可以通过手机各类APP等进行各种联络,喜欢流量挣钱方式的人,可以通过各种直播平台打赏吆喝;到深夜了,还在恋恋不舍地刷手机,也忘了枕边人……实在是困得不行了,一边伴着手机的功放声音,一边进入梦乡。

上述人的从早到晚离不开手机的场景和行为,还只是数字化生存的一面;

更深层次的数字化生存行为与方式,是通过诸如芯片植入等方式所实现的人机接口、人机互动、人机一体的有机智慧生命与无机智慧生命相互连接与重构的生存生活形态,以及通过人工通用智能(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与数字孪生技术等所催生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互嵌套与重构的“智化世界”。——摘自即将见刊的文章《“五生共同体”:人民城市建设的价值设定、空间生产及其实现机制》

9月5日

【数字化生存】。忘了枕边人。改文章,对以前所写的关于“数字化生存”场景之想象内容做了点补充。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简单场景描述而已。

关于“智化世界”议题,就值得言说一番。

后续来谈谈此话题。

9月6日

【数字化生存之二】我对科幻小说与电影实在是提不起兴趣,自然没看过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以往看电视,一看到科幻电影,基本上就转换频道了。

原因在哪?主要是认为太不着边际了。

可如今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又让很多不着边际的东西成为一种可能,像平行宇宙问题,像元宇宙问题。而且,虚拟的网络空间与现实的生活世界的相互嵌套,让人的生存方式变得多样甚至诡异起来,这也是我提出城市“五生共同体”概念(生产生存生活生态生命)的由来。

【数字化生存之三】以前的数字化技术更多还是停留在数字化计算、存储、传输等层面,没有像今天通过大模型、智慧化等方式如此深入地应用到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如此深入且全面影响到人的思维方式、谋生方式与行为方式。

想想未来的世界运行方式——工厂里看不到人,一切交通工具都是自动驾驶,所有设计生产运输销售活动通过人的天马行空式指令而由智能人自动综合完成,更让人有点不寒而栗的是,除了头颅中的人脑可能属于人的原始器官,人身上的其它器官都可以随时按照需要而进行自我再生或者更换。

9月6日

【数字化生存之四】以前对科幻电影与小说有排斥之感,主要是认为其过于脱离实际(如今想来,这个背后一定隐匿着某种独特的价值观,或许有对脱离实际的书斋里的天马行空之学的拒斥成分),可也存在一种不足,即失去了一种对未来的想象力。

如今对数字化时代主张全力拥抱,可原因并不在于所谓想象力问题,而是数字化技术已然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与现实生活全面交融,更重要的是产生了很多“结合载体”乃至“智能体”,这既是前所未有的,又是方兴未艾的,更是无限可能的。

【数字化生存之五】OpenAI发布了人工通用智能五种级别的分类标准:

1.聊天机器人。当前AI,类似CHATGPT,可以与人类对话的人工智能。

2.推理者。像博士一样解决问题,无需工具。

3.智能体。可以代表用户采取行动的人工智能代理。

4.创新者。可以创造新事物的人工智能。

5.组织者。可以完成整个组织工作的人工智能。目前处在第一级,很快就会达到2级、3级【注:此段内容来自网络】。

我的看法,更多在于对“智能体”的期待,至于能不能成为创新者与组织者,估计还存在“真正的人”与“智能人”之争。

当然,人不是以往通常意义上的人了,也有智能人的一部分,这就把问题变复杂化和不确定化了。

9月7日

【数字化生存之六】从结合体到智能体再到智能人,数字化生存形态的跃升,让人自带流量。以前科举制度让人“一举成名天下知”,如今网络时代则是“一招成名天下知”,只是如何维持住流量,则成为一大难题。

上次与一个懂行的朋友聊天,他提到对于电商达人当初的“野蛮生长”,缺乏适当的流量控制管理,比如达到一定关注规模后就应该有限制,包括各类群的人数上限,因为到了一定规模后,流量也就成了能量,进而成为一种力量,且不说对于零售业的巨大伤害。

流量时代,流量成为数字化生存的伴生物,远超过过往所谓知识的力量了。

【数字化生存之七】如今提出城市从“三生共同体”向“五生共同体”的演进,

一方面是要重视以往被忽视的生存与生命议题,

另一方面是生产生存生活生态生命通过数字化生存方式前所未有地连通并结合起来了,产生了不同场景下的新形态与新理路,而这些不是简单的伦理问题能够批判得了的,而是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人类社会向技术化时代与智能人方向不可逆地走下去,我们除了拥抱,别无他法。

——全文完

唐家弄潮儿
记录世间百态评析家国情怀感悟人世沧桑分享快乐忧伤一起和光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