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
【人生安好】晚上小聚,几个老朋友都关切地问起原华理老朋友老叶(海平教授)的近况。
刚给老叶打了个电话,老叶声音洪亮,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报之一切安好,叫我代问老竺老吴等朋友好。
以前讲过,如今年近六十,有种人生局促之感(或者说时不我待之感)。
想想一生的学问,也就两三点可以留痕的东西,还有一些需要赶紧著述的地方,便不由心头又多了几分紧迫感。
兜兜转转,还是人来世间一趟,很多东西能抓住的不多,如果还有点余力托举一点后学,也就是天下最美好的情怀了。
这几天进入备课状态,对下周开始的几门课程所讲内容做了很大增删,其目的如曹师沛霖先生所言,把我所知道的东西都告诉学生。
后续来谈谈此话题。
9月2日
【人生安好之二】下午到华理交流,见到了诸多老朋友,大家都很高兴。
谈起过往的人和事,大家不禁唏嘘。
有些人有些事都成过往篇章,不变的是曾经的美好情怀。
有一点需要检讨的是,你以为还生活在过往的情景中,别人却并不以为如此。
关于这一点,过往已经讲过类似思想——你已转过一个又一个山头在放声歌唱时,别人还在原地踏步。
也就是说,相忘于江湖,才是人生正道。
最近几个认识的朋友与同事相继离世,除了掬撒一抔同情之泪水,就别无他法。
我看人生安好,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身有余力之时,不计回报地尽本分,就是最美好的人生,这里面且不说组织的关怀与思想的改造。
9月3日
【人生安好之三】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如果划分成几大部分,无非成长空间、生活空间与职业空间几大块。
其中,成长空间与生活空间伴随着人的一生,而职业空间有限,可很重要。
现代人,职业是养家糊口和社会成就的工具,也是社会关系缔结的主要空间。
人在成长过程中,在生活空间与职业空间来回穿梭,由家庭血脉传承构筑的生活空间与职业发展支撑的职业空间互为表里,即职业空间里建构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生活空间的社会关系,所谓成家立业是也。
一旦职业空间中断(指退休),回归生活空间时,人生又进入到一个简单社会关系支配的阶段。不管那种社会关系,都还有一个情感空间的问题,由经历情感到情感想象甚至情感审美,让人有一种难以参透人生的感觉。
【人生安好之四】昨晚写“相忘于江湖,才是人生正道”时,其背后的道理在于情感想象。
这个问题以前没想那么多,也没想通想透,可将人的一生划分为成长空间、生活空间、职业空间与情感空间之后,就立马清晰起来,原来我们在不同成长阶段以及不同空间里所缔结的情感关系,会时移势易的。
一句话,人是会变的。
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自我想象的情感空间里,变的不是我们而是对方或他者,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因此呀,相见不如怀念,至少还有一种自我安慰的情感想象罢!
——草于去学校开会的路上。新学期开学了,有点不适应。
9月4日
【人生安好之五】把握人生安好的情感想象奥秘之后,便又回到人生安好的源头——需求观问题。
以前学术界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当作真经,也算是当了舶来学说的“俘虏”吧,中国民间社会本身也奉行“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呢。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有问题,主要出在三个方面:
一是把个体需求置于孤零零的境地,忽视个体需求与家庭需求、社会需求、国家需求的贯通性;
二是将贯通性一体化需求当作独立依次上升式满足,忽视需求可以越过不同层级,亦可简化为几个层次,更忘了可以同时拥有;
三是把个体需求静态化,恰恰忘了人的一生成长过程中,基于不同空间而生而变的需求观内容是不一样的,比如,中年时对功名利禄需求的追求,老年时又回到简单的生存需求为重。
【人生安好之六】马克思早就说过,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按照我的理解,人的本质是“身家群国世”的总和,也就是“圈层包容共生式需求观”的体现,亦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结合。
中国政治以往强调集体主义或者社群主义,欧美政治强调个人主义,各自走向极端后都存在很大问题。
相较而言,集体主义即便存在所谓扼杀个性问题,也比个人主义的孤家寡人下场更值得推崇,尤其是将其置放于“生不过百年的人生”以及“生生不息”的人类命运场景中去考察。
这也是我十几年前,年过四十五岁时,方才觉悟觉醒到的人生与学问之最大奥秘。
9月5日
【人生安好之七】把握了中国人的“圈层需求观”(下次就按此简洁概念来命名)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的差别后,把“人生安好”话题放到“生不过百年的人生”与“生生不息的人类命运”进程中去考察,便会有“人有不同人生阶段的使命”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的思考,进而把“人生安好”转化为一个又一个安好乃至不安好的记忆与回味,从而可以明白甜酸苦辣的人生啊,既由我们自己酿成,又不由我们掌控。
【人生安好之八】关于人生安好的情感想象与阶段使命的有机连接,以及需求观与成长空间的相互成就,可以为沧海一粟的人生提供无限的想象和奋斗的动力。
很多时候,我们会考虑所谓社会发展动力塑造问题,并将其置放于制度环境中考察,实际上最原始的动力源恰恰就在此,即人生从不安好到安好再到不安好,各有其内在追求和体现罢!再怎么安好,都要回归到“身家群国世”的一体化安好之上。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