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型的故事

2024-09-02 09:57   上海  

831

【流行过】看到这张胡耀邦同志年轻时照片,其发型将两边头发推光,留中间部分,会心一笑,这在那个年代应是很时髦的了。

如今这种发型很普遍。

我不染发,理发时也是把两边头发贴头皮推掉,让白发看上去少点,也是一种无奈。

很多年前,写过新浪博客热文《国人作假,从头开始》,2014年发在“微信公众号”【唐家弄潮儿】上,现在还能看到。

国人作假 从头开始

后来还想专门推送一次,就发送失败了。

发型问题,还是值得再说一说的。

91

【流行过之二】“万黑丛中一点白”,十几年前国是会议上不多见。

如今,高层会议上,有好几个副国家级以上领导人都是不染发,白发示人,也是一种多元化。

这篇写于十五六年前的文章,分析了政坛中人与社会中人各自染发的原因。

稍微观察一下,最近几年社会上尤其是女性把头发染黄染红的要比以往少了很多,文化自信由此能显现出一些成效来。

记得以前对出镜的电视人是否能染黄红色头发,也有过规定。

如今好像一头黑发示人也很正常,东方女性长发飘飘的知性美实在是美的综合体现也。

【流行过之三】从科学角度去分析,两个关于白发的民间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一是所谓一夜白头,如伍子胥过韶关,一夜白头,二是少年白,即头发不可能一夜间都变白,头发变白与遗传有关,包括秃发也如此。

不过,脑力劳作之人与体力劳作之人的头发,是否是前者比后者白得早白得快,貌似一个普遍现象,但没看到相关科学验证说法。

以前在华理科技处工作时,一个同事头发呈“地中海”型。

当时很好奇地问过他,虽说中间头发都掉了,可周边头发都是黑色的(他年龄比我大几岁,而我头发白了很多)。

此同事笑谑着回应道:唐领导,我们头发都掉光了,还剩下点头发你还要我们都变白,你还让我们活不?!大家都笑了起来。

这是关于头发变白的故事。

那么,发型的故事又如何呢?

【流行过之四】讲发型,就不能不讲两个文化现象,一个是清朝搞男人留长辫子的做法,一个是文革时期电影中凡是坏人、特务一出场,一律尖嘴猴腮、中分头打扮的脸谱化做法。

没去考证过为何清人如此做的原因,一个意外的后果是清朝恰恰通过男人留大辫子的方式,达到了遵循儒家学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教导,真正从身体到心灵接受中华文化的规训。

如果从文化认同视角看,这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骨髓里的文化与外在的制度,还是两个不一样的东西。

【流行过之五】小时候看电影,一看到中分头打扮之人出场,大家都能高声笑起来,“这个是坏人”,好人当然是“高大上”“伟光正”,形象、神态、动作、语言都正气凛然、义正辞严,不需要过多花脑子进行判断的。

自然,这背后是一种宣教,也是社会颜色单一化后的必然反映。

如今,大家都认识到,人性太复杂了,时时刻刻,随时随地,都可能因事因人因情而发生变化,一旦达到规模化人口后,有效治理就是一个难题。

之所以提出社会科学是研究“六人问题”,前“三人”问题就是人命、人性与人口,就是到了一定年岁后开悟了——

人能够做的和拥有的极其少,沧海一粟罢,还最终随风而去!

92

【流行过之六】年轻时试过不同发型,通常的从左向右式三七开发型,或者从右向左式三七开发型,还梳过中分式发型,也试过大波浪式卷发,那时多年轻啊,有的是折腾功夫。

到年纪大了,白发多了,又试过小平头多年,如今主要是留两边头发推掉,上部头发比小平头稍长点的发型。

这种半长不长的发型与小平头所带来的一大不便利之处,就是进火车站刷身份证时,总难以通过人像识别,原因就在于二十多年前的长头发三七开式英俊潇洒身份证照与如今短头发且满头白发式人老色衰照天壤之别也。

【流行过之七】就发型话题再说点题外话。

如今网络舆论不好的地方是动辄站队,左右分,而且尤以知识分子群体为最。

这是我多年来一直看不起人文社科知识分子的地方,手无缚鸡之力,就点脱离实际耍嘴皮子功夫,一点也不理性,只要逮到手中有点小权力时,就党同伐异。

像司马南(真名叫于力),要说钱财,人家北京最繁华地段大房子住着(甚至美国也有房);

要说才华,人家啥都干过,做视频很有传播力,字写得很好,普通话讲得标准;

要说长相,七十多岁了,一点也不油腻,两边头发推掉,中间留点向上疯长的发型,很酷。

人家只不过怀念毛泽东,说共产党好,就被打上“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的标签。

你们知识分子不是主张“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的说话权利”么?!

再说,这十几年来,共产党干得不是挺好的么?共产党不是正走出一条人类社会发展的康庄大道么?

讲共产党好,犹如挖了你家祖坟似的,究竟是司马南有病,还是骂司马南的人有病?!

【流行过之八】

以前发型是个问题,尤其是在政治文化至上的时代;

后来发型还是个问题,变成了文化自信问题;

如今发型又成为问题,不过开始回归生活议题,成为美观、衰老的代名词。

上次理发时,理发师还自信满满地说,这个手艺不会消失,谁都要理发,生意有得做。

实际上,不留头发者,可以自己弄,也可请家人代为;

未来智能理发机器人出来,按照不同头型和发型自我设计自我理发,也不会太遥远。

只是再怎么弄,发型犹如人的衰老一样,越来越变得无所谓了,像爱因斯坦的鸡窝头就成为一种标识,轻松、惬意、自信的人生式样!

——全文完


唐家弄潮儿
记录世间百态评析家国情怀感悟人世沧桑分享快乐忧伤一起和光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