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开组会?

2024-12-16 10:23   上海  

1210

【组会】上办公楼时,看到两个博士生拎了一堆快餐盒,说是开组会。导师不参加,他们组会照常进行,费用是导师出的。奇怪他们也能开起来的原因,说组内有博士后等人。

我是不开组会的,有事时与学生们聊一聊,奉行“散养”原则。说好呢,是尊重学生们自己的选择,高度自由;说不好呢,盯得不紧,有点放任自流的味道。但我主张在校的硕博士生多和已毕业的师兄师姐讨教。好像我的学生们自己有个群,他们谈论什么,我并不清楚,也无需了解。

文科生培养,要开组会,多少不一有点奇奇怪怪的感觉,不像理工科,跟着导师做课题,还有教授副教授讲师等庞大的科研团队,固定组会是必要的。

后续在“知识星球”【唐家弄潮儿】上谈谈此话题。欢迎关注!

#生活感悟

1211

【组会之二】组会的问题,在于异化。

一是把导师和学生的师生关系异化为老板和雇工的关系。

二是把导师指导和关心学生的学业、思想和身心健康问题,异化为课题发包问题。

三是把师兄师姐和师弟师妹间的互帮互学、共同成长的关系,异化为门生与山头的利益共同体关系。

四是把校园里纯洁的师生情、同学情异化为社会上拉帮结派的团团伙伙关系。

#生活感悟

1213

【组会之三】人文社科研究生培养,用开组会的方式,必然带来对开组会目的的追问。

如果仅仅是几年学习期内,主要涉及学业论文的撰写问题,开组会是没有必要的;

如果涉及学术论文的撰写问题,也不是需要经常开组会,因为独立的科研能力是博士生必备的基本能力。

那为何要经常开组会?

自然“功夫在诗外”,完成各类课题任务成为完成研究生学习任务之外的主要任务了,由此必然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

我一直主张,无论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第一年还是要将主要精力放在系统读书之上。

当然,此时如果有些社会调研,包括有些实践课题做做,能够弥补研究生课堂外实践知识和生活经验的不足。

关于这一点,对于社会科学类研究生,尤其重要。

#生活感悟

1214

【组会之四】以前见过不仅常开组会,而且还要求学生每天到导师实验室或工作室上班打卡的情况。

这对于自然科学研究来说,是常态,可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来说,就属于非常态了。

当然,如今管理科学类、心理科学类等学科也划归社会科学类,且通过数学建模等方式作为主要研究方法时,学科研究走向流程式分工合作后,这就导致“坐办公室”成为一种普遍学习方式了,自然开组会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如今社会科学研究愈来愈成为一种巨大工程项目时,我们或许要改变我们自然过时的研究思维了。

#生活感悟

1215

【组会之五】关于人类社会现代化问题,有两个问题需要思考:

一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研究问题,目前面临着经典量子力学之后的理论长期无法突破的困境;

二是社会科学的应用科学研究问题,目前受西式建立在人性恶与公权力恶“双重恶”基础之上的理性人(经济人)假设的干扰无以走向组织主体理性建构思考。

其后果是,由前者无以认知自然科学的大规模应用集成的功效,由后者无以认知社会科学的由政党主体理性所集成与建构的集体智慧的功效。

#生活感悟

1216

【组会之六】组会的最大功效在于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彼此关系情感增进以及日常生活关心照顾。

即便是做课题、写论文,大家相互交流探讨,也能不断提升思考与写作能力。

青春年代,有一个因为师门关系而结下的友谊纽带,是温暖人一生的美好契机和精神家园。

从此意义上讲,不排斥组会,并将组会的相互学习、集体智慧、精神家园以及情感共同体的功能发扬光大,才是组会的真正目的所在。

——全文完

#生活感悟

欢迎订阅“知识星球”【唐家弄潮儿】(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需支付198元),内设有读书所得、论文指导、课题申请、生活感悟、时事评点、困惑指津、成果发布等栏目。

不一样的自媒体,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收获!


唐家弄潮儿
记录世间百态评析家国情怀感悟人世沧桑分享快乐忧伤一起和光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