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
【兄弟情深】来福州的飞机上接着读《邓小平年谱》第四卷。
1975年周恩来总理已住院治病,2月1日邓小平同志开始主持国务院工作。
从1月到5月,小平同志到解放军三0五医院先后探望、守候(做手术)、汇报、陪同(接见)周总理达16次之多(在书上记录了一下日期)。
注:后续很多次是读完第四卷之后所做的记录。
周恩来比邓小平大6岁,邓把周一直当兄长,而周也把邓当小弟看待。
政治人物也有深厚的兄弟情感。
反观毛泽东一生,都是在孤独中度过,连最亲密的战友(林彪)最后也背叛了。
读来挺感慨的!
11月30日
【盖棺论定】对照着看《邓小平年谱》和《毛泽东年谱》,在1975年周恩来住院治病、邓小平前台主持工作、毛泽东幕后总体决策的时局下,“毛年谱”的内容关注的是两条路线的斗争以及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评价等内容,而“邓年谱”关注的是各行各业整顿、恢复生产秩序以及敢于担当等内容。
“草蛇灰线”,后来小平同志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生产力发展,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并不是偶然的。
政治人物关注青史留名问题,多少不一有点马放南山、盖棺论定的追求。
由此也能理解周恩来在危难时局中的忍辱负重之多么不容易。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说起来容易,经历起来难啊!
12月2日
【一日千里】看《邓小平年谱》第四卷,1977年7月全面恢复工作后,多次说到要重视教育和科学(主动提出协助华国锋叶剑英分管二者),且多用一日千里来形容。
这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原子弹爆炸作为科研水平集中体现的说法,可以看出小平同志的高明。
实际上,之前我也多次讲过,基础科学水平虽说我们尚处于落后状态(世界也处于瓶颈突破时期),但总体集成、分工合作、制造总装已经领先世界,这二十年的进步很大。
认真读小平同志这些原汁原味的讲话,如果再让我去系统分析小平同志的思想,会有更多心得和体系化理论建构的。
读晚了。
12月3日
【拿来主义做起点】要说小平同志高明,高明就在这个地方。
别人贬斥“拿来主义”是“洋奴哲学”“爬行主义”时,小平同志将其当作“为我所用”的实现现代化起点。
昨晚多次看到此内容,不禁对当下中国的各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有了新的思考——
以前讲得多的是,回归各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原点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所谓正本清源);如今要重视拿来主义作为起点问题,即如今讨论的不排外、不排一般性问题,实际上谈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从来都没有人主张排外和排一般性问题,而是有的论者自画靶心、自设靶子的写文章技巧罢,即不可能出现此种情况;
当然还有一个创造点问题,这个有赖于论者的见识、功力与能力。
过段时间参加学术会议,将重点谈谈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三点”问题:原点、起点与创造点。与伟人对话,实际上自己的道德情操与认识水平也会水涨船高起来。
——草于来校参加会议的路上
【五大作风】以前提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
在1977年8月中共十一大上,小平同志提了五大作风——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与民主集中制。
在其它的地方,小平同志实际最重视的是三大作风、制度与传统: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民主集中制。
回过头去看这三大表述,归根结底属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论与制度论。
这么去看小平同志的思想,也是一种有意思的总结,即始终是从解决问题出发,也就是“以事为中心”的基本原理。
12月5日
【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看《邓小平年谱》第四卷,1975--1980年六年活动事务,1978年份量最重,有两百多页记载。
重头戏在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之前,小平同志反复、重点强调了科技与教育问题,管理与考核问题。
对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倒着墨不多,而是强调完整准确理解和坚持毛泽东思想的论述较多。
重视科技与教育、管理与考核问题,或许与1975年的整顿有直接关联,因为在抓革命的主基调的情形下,生产秩序、管理秩序、纪律秩序都停顿松弛下来,而小平同志痛感这两个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故很重视内行领导(专业化管理)、知识教育(大学招生、大学复校——复校问题以前关注不多)、考核(岗位)责任制(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所长负责制)等问题,一切都是为了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问题。
看一个人的思想演变,与其经历的大事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