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何要慢下来?

2024-12-12 09:32   上海  

129

【要慢下来】昨天下午去医院看曹师沛霖先生。这次比上次探望时要好很多,能下床在床边走走。平时还看看报纸和手机朋友圈,我的微信是每日必看,也是老先生了解学术圈和外面世界的一扇窗口。看样子,发微信朋友圈还不能停。

曹师思维还是很敏捷,说以前还想再写写东西,如今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思维一刻不停歇,人生就一刻也不停止。

曹师叮嘱我要慢下来,他看到了我那句评论话——“不是在会场,就是在开会的路上”,有所感。

人到了一定年纪,才能领会身体的重要性。

期待春暖花开时,曹师能从医院回家休养,通过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回归正常生活。

后续就此话题谈谈感想。

【要慢下来之二】如果仅从年龄视角去看“要慢下来”话题,还是远远不够的。当然,年龄视角非常重要。

像几年前过了55岁后,突然接近常规的退休年龄60岁时,确有一种惊慌——日子怎么过得这么快呀。

以前多次讲过,一定要学会在过后半段人生时勇于换频道,我目前将之定在65岁退休之时,绝对不会再恋栈谋求再多工作几年。

有朋友认为还是没到那个年龄,故现在说此话容易。

可我深知未必通过持续工作方式来实现人生的使命。

更主要的是“要慢下来”背后,隐藏着一个重大人生话题与道理——

陪伴,如今回过头去看,多么希望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慢慢陪她/他一起快乐地成长啊!又多么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陪伴父母和爱人一起慢慢变老啊!

【要慢下来之三】人生之难在于人生几个重大任务在青壮年时期的叠加,以致让人很难腾出手和脑来仔细思考人生究竟意欲何为,或者去发现人生的意义何在。

在如今内卷时代,这种困境异乎寻常地凸现。

上午到一家单位参加新入职候选人员的学术评议活动。在主办方已经筛选一轮的情形下,再看排在前面的人员排名,大多数情况都不错,比如出身名校,有不少著述发表,可一个职位至少有三五个很具竞争力的博士生来竞争,还有后面更具考验的现场讲课评比。

如此多的关卡,要一一跨过,也只是有了进入从事高等教育教师行当的资格而已,后续还有课题申请、课程讲授、著述发表、赚钱成家等多重任务压在身上。

人一旦慢下来,就容易错过疾驶而过的功利名禄列车。

1211

【要慢下来之四】认识到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使命,而在从20岁到40岁这个人生黄金阶段几重历史性任务会同时来袭——求学、求职、成家、生孩子、立业,

就需要树立一种思想——

求职与立业只是人生所有任务的“活命”基础,并非人生的刚需

职业与事业的好坏对于成家与生孩子作为生活多样性价值、生命传承意义与人种延续价值的重大使命体现来说,都是可以退而求其次的事情。

道理何在?

因为带有生命根本性意义的东西到错过时,就难以再回过头去追寻,而所谓职业与事业无非通过功名利禄来衡量时,本身就是可高可低、可多可少的事情,恰恰这一点往往人在局中是难以看清楚的,此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无数过来人的经验与体悟早就写在大千世界的灯红酒绿与滚滚红尘之中!

试问,无数过往英雄人物不也只是一抔浮土纪念与一种茶余饭后的谈资么?!

1212

【要慢下来之五】人生要慢下来,背后隐藏着三大人生哲学道理:

一是孔夫子所言的“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之我命名的“人生刻度说”;

二是生而为人的“生命意义说”,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且说者与实际生活中的真人往往背离,所谓知行合一太难了。个中艰难困苦、悲欢离合,谁过谁知道,也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是有点悲观,却也是一种现实,姑且将其命名为“人生宿命论”,即生不过百年的人生太短暂了,有些东西追逐着追逐着,就与初心越来越背离,与追求的理想越来越远了,于是人还是要实际一点,虽然看穿生活的虚无,却依然热爱生活,直面无法完美的人生、世界与现实,这才是真实的可欲的人生。

——全文完

【注】

欢迎关注新开通的“知识星球”【唐家弄潮儿】(星球号29391373)。很多内容在其上首发,并有问答可互动,与“微信公众号”【唐家弄潮儿】有错位分工!

长按二维码,并支付198元,可加入。


唐家弄潮儿
记录世间百态评析家国情怀感悟人世沧桑分享快乐忧伤一起和光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