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模型:老子思维、量子思维与AI智慧

2024-08-21 09:20   上海  

818

【大道模型】这真是个好问题,今日来谈谈感悟。

参见以下链接——

老子智慧如何赋能量子科学与AI发展?

钱旭红院士对老子思想的研究独具一格——无具体时空、人物的“老子五千言”,是跨越时空、国界、文明的大道规律“模型”。

前几天看到此拜访内容,心头一震,这与前面所谈《码字好无聊》里提出的分科化精细化议题化知识体系的无聊无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既往由牛顿经典力学发展形成的经典思维强调精确、定域、分割、惯性、非此即彼、部分之和等于整体等。量子论诞生后出现的量子思维具有不确定、整体性、非直觉、非惯性、非定域、叠加纠缠、亦此亦彼、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等特点。”

【大道模型之二】真没有过多关心量子学说的进展(以后要补上这门课),可能与前好几年看到的关于量子传递与储存(量子通讯与保密)可能存在是否做假的争论有关。

从如今量子计算与量子密钥的进展来看,量子学说应是无疑义的了。

由量子学说到量子思维,并将其与老子思维联系在一起(较早强调老子思维应该是钱旭红院士的重大理论贡献),探求天地人万物一体的大道模型,应该是如今知识体系走向系统、综合、应用的内在要求。

我在华东理工大学工作时,钱旭红担任校长,与其有过一些交往,也先后读过他所写的好几本关于思维研究的书籍。

按照网络流行说法,老钱真是个被理工科耽误的文科男,如果从事文科研究,也一定是个可以开宗立派的文科大佬。

819

【大道模型之三】虽然中国古代思想智慧里早就有了“天地人万物一体”的思想,所谓老子思维,就是一种天道思维,即“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可我们也要承认在政治制度体系与社会秩序方面,开出的却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及“三纲五常”的等级秩序。

为何产生如此大的反差?

近些年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即回到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在既有信息、资源与需求的相互作用下,能够处置的事物事务是有限的,相关利害关系与利弊权衡是清晰的、可认知的、易于掌控的,且不说还有个始终在维持的不变的君王之道在起作用。

【大道模型之四】那么,古人难道不知理想中的大道思维与现实中的等级秩序思维存在巨大的反差么?毫无疑问,古人当然知道。

按照我如今的看法,这也是不得已的选择罢。

即便是现代政治制度体系如此讲究平等思维,可天生的出生好以及私人财产制等制度让平等也只不过停留在保障机会平等以及通过税收等调节方式尽量实现一点结果平等而已。

恰恰最能带来平等思维的公有制制度,又不受西式政治制度体系的青睐呢!

820

【大道模型之五】有朋友留言“老子威武”“老子遥遥领先”,可能是玩笑话,可一细想,还真有道理。

如前所说,老子智慧虽没有开出社会组织结构与社会秩序之花,可老子思维对待天地人万物一体却是能量无穷的。

昨天想到此问题,或许有两个可以解释的原因:

一是老子时代还是小国寡民时代,不需要过多考虑规模化人口与地域的治理问题;

二是最关键的,一个社会与人口的组织与管理问题,与这个组织与管理的事物事务运行问题,虽密切相关,可不是一回事。

而老子智慧的秘诀在于大道不争,无为而治。

或许老子更看到了有限人生的难处(可以想象两千多年前人的寿命极短,要不然也没有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以及超越有限人生的途径。

【大道模型之六】去年思考全过程人民民主问题,提出了建构“以事为中心的民主简明运作原理”之说,其背后就蕴含着“事哲学”思维,这无形中也对接起了钱旭红院士提倡的老子思维的精妙之处。

俗话说得好,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民谚更是将“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居家过日子的头等大事。

这些生活智慧实际上道出了“以事为中心”的“事哲学”的中国化知识原理建构的重要性(反过来说明了所谓西式政体思维的盲目性以及工具性)。

如今AI的高速发展,又将会对人类生活带来什么?

明天接着谈此系列的最后一点思考。

821

【大道模型之七】Chatgpt横空出世后,生成式人工智能便火了,各种AI大模型相继登场。

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的各种AI大模型似乎更胜一筹,原因在于应用的场景多,下决心做的公司多。

有意思的是,原先很火的区块链也好,元宇宙也好,渐渐失去关注或者退隐了。

由此可以说,技术还是技术,只有得到充分认知与应用并形成“科技向善”的格局,智化世界才是值得期待的。

如果说老子思维能够统摄人文与科技,那意味着老子思维背后的如钱旭红院士所言的敬畏、知进退、包容平等、善行无迹发挥了作用,而这种作用经过量子思维的放大,更加突出整体性、多因素性、包容性与多元参与性。

【大道模型之八】说到底,再怎么思维,如果失去了人性的底线,违背基本客观事实,甚至变着法儿谋财害命,都是无意义的,更是需要唾弃的,毕竟人之所以为人,还是要有道德主张的。

综合下来看,关于老子思维、量子思维、AI智慧等话题,可以有两个结论贯穿其中:

一是大道不争,无为而治,端赖人的智识与品格,人的修身很重要;

二是科技向善,善行无迹,有赖人文与科技的结合,人与组织的修为,政府和市场的修为很重要。

——全文完


唐家弄潮儿
记录世间百态评析家国情怀感悟人世沧桑分享快乐忧伤一起和光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