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图型战略又称深思熟虑型战略,自发式战略又称涌现型战略。自发涌现的战略获得积极的市场反馈后,会“升格”为深思熟虑的意图型战略。明茨伯格的这个论述广为流传,因为业界同仁可以方便地宣称,他们采取的是自发式战略。
与此相关,一些流行观念强调,瞬息万变的形势下战略已经不合时宜,重要的是快速试验、试错、反馈。这股“战略不再重要”的思潮明示或暗示,企业可以不制定战略,而经理人也不需要提升战略素养。
用迭代代替战略思考是危险的
涌现、自发、迭代等都是好东西。但所有这些不包含任何对从竞争中胜出的启示。是什么决定了迭代、进化的方向和速度优于竞争对手呢?大自然可以用几万年的时间进化出某种秩序,企业享有这个奢侈吗?为加快迭代、提升胜率,一些大厂曾经推崇赛马机制,现在还有如此冗余的资源吗?
相对于集中式、高瞻远瞩、由上至下的战略制定方式,涌现、自发、迭代等备受推崇,是因为它们可以获取一些不大可能事先预计的关键信息。然而,带来优势的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对信息的处理。假设两家对手企业同样采取自发式战略、获取了相似的市场反馈,解读信号的水平就成了胜负的关键。
战略制定可以抽象为如下图所示的过程,包括信息搜集、信息处理和战略决策三环节。涌现、迭代、试错等强调的都是某种组织行为模式,主要影响信息搜集环节。明茨伯格的分类主要着眼于此。战略素养则强调决策者思维模式,可理解为从信息中提取洞察进而做出有效战略决策的能力。
强调信息时说“rubbish in, rubbish out"。强调信息处理时说“看到的都一样,看出的各不同”。非要说谁更重要,按照上图可能信息第一位信息处理第二位。真实战略制定过程中,信息处理与信息搜集互为前提/瓶颈:上一期信息处理输出决定了下一期搜集何种信息。这个更复杂的版本有机会再探讨。
中干也要提升战略素养
明茨伯格没有否定战略的重要性。恰恰相反,其观点的一个重要推论是:战略素养不仅是对高层的要求,也是对中基层的要求,因为中基层在自发战略中扮演战略决策者角色。特定组织特定时点不一定需要一沓规划文件,但任何组织在任何时点都将受益于一群善于进行战略思考的高层、中层乃至基层。
最近某互联网大厂的CEO在内部对话中,对中基层的低战略素养表示苦恼。战略执行需要绩效分解,而逐级分解而来的绩效指标不可避免地损失战略意图。越到下面损失越多,最终导致执行变样,手段成了目的,战略无法实现。
一位IT大厂的朋友分享了一个相关的观察。他们招聘了大量互联网人,但复盘发现真正创造价值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并且通常来自中后台。这些人明白打胜仗背后的逻辑,而更大比例的其他人只通晓执行细节,缺乏底层思考。后者一旦转换平台,其经验便贬值得厉害。
更科学地制定绩效办法,如加大战略性指标的权重、共担公司级指标等,尽管可能有所作用,但无法解决分解带来的信息损失。我则更愿意畅想,若中基层都具备一定战略素养,心怀全局,辩证看待考核,不仅战略意图将得到更好的执行,而涌现战略也将具备更高质量。
战略素养的关键是高质量直觉模板
我们已澄清,意图战略vs涌现战略刻画的是自顶而下vs自底而上的战略成型过程,其分析对象是一个组织。接下来,我们将阐明,战略素养刻画战略决策者多大程度上依靠经验直觉(vs 理论直觉),其分析对象是决策者个体。两者刻画的纬度相对独立,如上图所示。
无论涌现战略的中基层决策者还是意图战略的高层决策者,其战略素养都将显著影响战略的质量。战略素养运作于个体思维中,体现于决策质量。我热衷于这个概念,大概是因为不同于咨询公司,商学院教育面向个体学员而非企业。
既然战略素养运作于决策思维层面,那么战略素养较高和战略素养较低的决策思维有何不同呢?我不想弹理论指导实践的高调,实践并非理论的囚徒。我也不想强调分析框架,这可能是咨询顾问愿意的。我更愿意着眼于决策者的直觉系统——直觉是最常用的决策模式,通过模式识别迅速做出决策。
直觉并不比理论和框架高级,而是更具包容性,包括经验直觉、框架直觉和理论直觉。经验直觉来自经理人自身经历,框架直觉来自于经理人掌握的管理工具,而理论直觉来自于对学术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它们共同构成决策者的直觉系统,支持模式识别式的直觉决策。
不同个体的直觉系统构成不同,反映了其战略素养的高低。战略素养较高的个体具有稳定性较强的直觉模板,可以较为安全地应用到不同的决策情景;反之,战略素养较低的个体往往刻舟求剑、生搬硬套而不自知,导致较低的决策质量。
提升战略素养的关键是通过系统学习战略理论获得理论直觉。这是因为,理论有助于规避经验直觉和框架直觉的一系列陷阱,并形成对经验直觉和框架直觉的批判性能力。对这个结论感兴趣的读者可查阅两篇相关文章,一是 《管理者如何从理论学习中获益?》二是 《战略素养的认识论前提》。
总结
明茨伯格对涌现战略的强调让一些人误以为战略不再重要。实际上,意图战略vs涌现战略的分类聚焦战略的成型过程而非战略本身。产业界读者有一个通病,总是期待一篇文章能完整涵盖所以要点。他们如果从文中找不到对某话题的分析,便会认为作者认为该话题不重要。实际上,每篇文章容量有限,只可能聚焦非常有限的维度。丰产如明茨伯格,其战略思想显然不能仅通过一篇文章来理解。
借此机会,我进一步强调战略素养。如果忽视战略素养,自发涌现的可能是战略,也可能是垃圾。明茨伯格不仅没有否定战略素养的重要性,反而强调提升战略素养不仅是对高管,也是对中干的要求。涌现战略不需要事先规划,因而中干的战略素养决定了涌现战略的质量
最后一个知识点,战略素养刻画战略决策者多大程度上依靠经验直觉(vs 理论直觉),其分析对象是决策者个体。在管理知识生态中,商学院教育不同于咨询公司之处就在于它应着眼于提升个体素质。此外,咨询公司有利于个体积累框架直觉,而商学院教育有利于获得理论直觉。当然,理论只有与经验和框架相结合才能被有效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