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平台策略在各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不再是互联网企业的专属。值得指出的是,平台策略的应用是灵活的(企业的策略选择)、综合的(与其他策略结合)、动态的(随着时间重心变化),因而必然是充满创意的。
如何发挥好平台网络效应助推业务,而非沉溺于平台网络效应的教条化、神化和简单化,需要深层次地理解平台运作的规律。我在过去写过一系列文章,链接附后。这篇小短文帮助大家回忆:
1、当我们说进入某平台市场时,实际上是选择以平台商业模式进入该市场,而很难说平台(multi-sidedness)是该市场的固有属性。所以,平台是一个商业模式选择,而非市场选择。比如,同样的零售市场,一些坚持自营一些坚持平台,随着时间推移开始混合经营。到底选择自营还是平台取决于:销售该产品对专业知识的依赖度高不高(高则平台低则自营),品类是属于短头类还是长尾类(短头自营,长尾平台),该品类面临的竞争形势(如果高份额对手是平台,自营破局更可行)
2、几乎所有市场都具有多边性和网络外部性。比如,考虑汽车经销商和消费者两个群体:经销商对电动车的熟练销售技能会吸引更多消费者,而更多消费者会吸引更多经销商加入,这使得汽车(或者制造商)享有某种网络效应——存在于以汽车产品为平台,经销商对该产品的专业销售技能为互补品、消费者为产品采纳者的平台生态。
3、如果没有上述分析,通常不会有人把汽车经销体系和平台模式联系起来—— 显然这是一个供应链,交易不由汽车厂商和消费者直接对接,而是沿着供应链逐级下传货权。但这一点与2同时成立。2强调的是专业知识对销售的促进作用,而供应链强调的是产品本身,两者结合对汽车销售绩效的解释更加完备。这个例子把供应链和平台两个看似对立的模式在一个场景下结合,希望对读者有所启示
4、真正重要的,不是网络效应是否存在或平台模式是否成立,而在于它对我们关切的结果影响几何。在上例中,当某产品处于导入期(比如智能驾驶),上述效应是重要的,因为知识可以迅速推动新产品采纳。但整个品类成熟了,专有知识成为行业通识,上述网络效应即便存在也不那么重要了。经销体系的主要价值回归供应链。可见,沿着品类的生命周期,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模式价值贡献的相对变化
部分过去文章
更多可以查看 专辑 #平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