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篇)
【历史事件】
闰月,辛亥,上谓侍臣曰:“朕自立太子,遇物则诲之,
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
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
见其乘舟,则曰:‘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见其息于木下,则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对侍臣说:“古时候有胎教世子的说法,朕却没有时间考虑这事。
但最近自建立太子以来,遇到事物都要对他教诲晓谕。
当他准备吃饭时,朕问他:‘你知道饭是怎样来的吗?’他回答说不知道。
朕告诉他:‘凡是播种、收获的农事都很艰难辛苦,全靠农民努力务农,做君主的不去占用他们劳作的时间,才常有这样的饭吃。’
看到他骑马时,朕又问他:‘你知道马是怎样为人服务的吗?’他回答说不知道。
朕解释道:‘马是能够替人代劳的东西,要使他既劳作又得到休息,不耗尽气力,这样就可以常有马骑。’
看到他乘船时,朕又问他:‘你知道船是怎样运行的吗?’他回答说不知道。
朕告诉他:‘船好比君主,水好比百姓,水能浮载船,也能推翻船,你不久将做君主了,怎能不畏惧!’
看到他在弯曲的树下休息时,朕又问他:‘你知道这弯曲的树如何能正直吗?’他回答说不知道。
朕解释道:‘这树虽然弯曲,打上墨线就可以正直成材。做君主的虽然有时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言就可以圣明,这是傅说(yue)讲的道理,可以对照自己作为鉴戒。’”
【我的感悟】
唐太宗通过吃饭、乘马、乘舟、休息等生活小事,引导太子理解稼穑艰难、休养生息、体恤百姓、接受谏言等治国理念。
这些对话不仅体现了唐太宗对太子李治的教育和期望,也展示了他的治国智慧和父爱。
唐太宗给我们做了表率,教育孩子要随缘而教,有具体的事情,让孩子有切身的体会。
太宗在吃饭的时候,问李治:“你知道饭是从哪里来的吗?”
李治说:“不知道。”
太宗就告诉李治:“我们吃的每一粒米,每一根面,每一种蔬菜瓜果,都是农民辛苦播种、耕作、收割,然后才通过厨师精心烹制而成。
如果农民错过了播种期、耕作期、收获期,我们就没有这么可口的饭菜吃了。
所以,以后你执政了,无论是兵役和徭役,都要错过农忙时节,不要占用农时。”
李治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虽然他无法体会和理解农民耕种农作物的辛苦,但他记住了父亲的叮咛“不占农时”。
太宗看见李治骑马,就问李治:“你知道马是怎样为人们服务的吗?”
李治摇摇头,说:“不知道。”
太宗就说:“马既可以给人骑作为行脚的工具,又能帮人拉运货物。人在使用马的时候,一定要让马能够适当休息,不能让它精疲力尽,这样才能常有马骑,才能常有马用。
等你执政了,一定要让百姓有生养生息的机会,不能有太多的兵役劳役,不能让百姓疲惫不堪、不堪重负。这样百姓才会安居乐业,才能国泰民康。”
李治在父王这一次的教导中,他记住了要与民休养生息。
一次,唐太宗和李治一同乘船。太宗和李治站在甲板上观赏着两岸的景色,他突然问李治:“你知道船为什么可以在水中运行吗?”
李治突然被问,一脸懵懂,他努力想了想,还是回答:“不知道。”
太宗早就知道他不知道。太宗指着船边的水,对李治说:“你不要看船在水上运行的非常自如,就以为船很厉害,这完全是因为水对船的支撑。
如果水太浅,船就无法被浮起来,就寸步难行。如果水很深,但风浪太大,可能会把船掀翻,沉没水中。
船就好比君主,水就好比百姓。如果君主荒淫残暴,让百姓生不如死,百姓就会揭竿起义,推翻君主。
你很快就要做君主了,一定要在言行上慎之又慎,一定要体恤百姓,以百姓的心声作为执政的方针和方向。”
李治点点头,拜谢父王的教导之恩。他记住了,要体恤百姓。
一次,唐太宗看见李治坐在一棵弯曲的树下休息。他就问李治:“你知道弯曲的树木如何用来建造房屋和制造家具吗?”
李治对木工一无所知,还是茫然地摇摇头,回答说:“不知道。”
太宗就说:“弯曲的树木,看起来不好用,但在木工的眼里,只要打上墨线,把弯曲部分锯掉,依然可以改造成笔直的有用之材,可以用来建造房屋和制造家具。
一个君王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愿接受忠臣的谏言。
你以后执政了,一定要广开言路,多听取大臣们的谏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考虑问题,才能保证每一次的政策方针不会偏离大的方向,才能让大唐帝国长长久久,永创辉煌。”
李治深深一拜,郑重地向太宗承诺:“孩儿一定以父王为榜样,广开言路,做一个开明的皇帝,让大唐帝国流芳百世。”
太宗看到李治如此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诲,甚感满意和欣慰。他捋了捋胡须,如释重负地说:“你若做到这四点,朕则无忧矣,大唐则无忧矣。”
作为一个父亲,太宗随时随地都在随缘教化儿子李治。作为一国之君,太宗面对继承人李治,更是千言万语,叮咛了又叮咛,嘱咐了又嘱咐。
太宗不仅时时教导李治要做一个好的国君,还安排了长孙无忌、褚遂良、李世勣来辅佐李治。而且,太宗还帮李治扫除了一切执政的障碍。
太宗考虑的非常的周全,做得也非常细致,他为李治布了一个非常好的局,然后才放心地撒手西去。
然而,太宗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如此苦口婆心教导的接班人,竟然把李唐江山交到了武姓女人手里。
如果唐太宗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随缘启发,随缘教化。我们只能尽力为孩子做一个榜样,至于孩子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还是要看孩子自己的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