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不以小错罚大将

文摘   2024-10-25 07:12   广东  
(第552篇)

【历史事件】


上自临治兵,以部陈不整,命大将军张士贵杖中郎将等;

怒其杖轻,下士贵吏。

魏征谏曰:“将军之职,为国爪牙;使之执杖,已非后法,况以杖轻下吏乎!”

上亟释之。


有一次,太宗前来观看禁军演练,发现士兵队列不整,就批评了张士贵,并责令他仗责几个负责教练的小教官。


张士贵因爱护部将,杖责时并不真打,只是点到为止。太宗看到后认为士贵在违抗圣旨,要处罚他。


这时,魏征进谏说:“教官未尽到责任,应送大理寺依法惩处,罪责不在张大将军。


再说让张将军为一件小事而杖责部将,他不忍心下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为此而处罚皇上的心腹、身居要职的张大将军,是不合适的。”


唐太宗听了魏征的劝谏,没有再追究张士贵将军的责任。


【我的感悟】


在读到这个故事时,我对张士贵将军有些好奇,因为对他了解比较少,但看到他对士兵能如此疼爱,舍不得杖责,让我对他有一些敬佩和好感。


再看魏征的劝谏,说张士贵将军是唐太宗的心腹,身居要职,我更想了解张士贵将军了。


这个故事里,魏征在劝唐太宗不要因为一点点小事责罚大将军张士贵。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张士贵将军在唐朝建立了哪些功业。


一、投奔英主


张士贵本名忽峍(lù),隋开皇五年(公元586年)出生在虢(guó)州卢氏县(今河南省卢氏县)的一个武官世家,其曾祖张俊、祖父张和在南北朝时期都是地位很高的官员。张士贵的父亲张国曾任隋朝硖州录事和参军,历阳令等官职,后来还因军功被封为大都督。


青年时代的张士贵不仅注重学习文化知识,还特别注重学习武艺,崇尚侠气,结交豪杰。家谱上说他“有勇力,挽弓百五十斤左右,射无虚发”。


隋大业(605—618年)末年,张士贵聚众起义,攻占城池,名声大震。


当时,比较有名的起义领袖有:王世充、李密、张士贵、李渊父子……


王世充和李密在中原争夺地盘,势均力敌。张士贵有点像楚汉相争时的韩信,他投靠哪一方,哪一方就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王世充和李密都多次写书信并且派人来游说张士贵。可是,张士贵认为王世充和李密都是平庸之辈,难成大事,便断然拒绝了这两个军事集团的盛情邀请。


张士贵固守自己的地盘坐观形势的发展。此举初步彰显了张士贵的深谋远虑,他正在潜心观察天下大势,寻找英主。


李渊父子起兵不久,张士贵便敏锐地意识到这对父子才是群雄之中最有政治前途的人,于是张士贵便“遣使输款”,表示愿意归顺。

直到接到唐高祖李渊的招降书,张士贵便带着部下归顺李渊,成为唐朝一代名将,忠心耿耿,建功立业,与秦琼、尉迟敬德、魏征、程咬金等人齐名。


二、屡建奇功


归顺李渊后,张士贵便成了李唐王朝的一位叱咤风云的名将。


李渊对张士贵的归顺“深相嘉叹”,立即封张士贵为“右光禄大夫”。不过,李渊并没有让张士贵的义军参加到攻取长安的队伍中来,而是让他继续在原地作战,扩大地盘,以牵制王世充和李密。

投奔英主李渊后,张士贵便开始大胆地主动出击,很快就控制了潼关以东的大片区域,不仅扩大了地盘,还在战略上解除了李渊攻取长安的后顾之忧。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攻下隋都长安后,派相府司马刘文静经略河南。刘文静以张士贵为向导、以所占地盘为依托,在河南战场夺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李渊对屡建战功的张士贵大加奖赏。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张士贵跟随秦王李世民西征,取得了消灭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gǎo)的胜利。


接着,因张士贵“善骑射,臂力过人”,他又被任命为"马军总管",以劣势的兵力击败了王世充的五万马步联军劲旅,创造了以少胜多的骑兵战例。


武德二年,张士贵在李世民的统率下,渡过黄河在山西击败勾结突厥的刘武周割据势力,取得了山西会战的重大胜利。唐高祖对张士贵的卓越战功,破格赏赐。


武德三年,张士贵又跟随李世民进军河南,凭借他在河南征战多年的优势,大败王世充和窦建德。


可以说,李世民在河南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都是与张士贵的英勇善战分不开的。


平定河南后,李渊遍赏诸将。因张士贵“先后战功,以为众军之最”,被拜为虢州刺史。不久,李渊又召张士贵入京,特设宴款待,对张士贵说:“欲卿衣锦昼游耳。”(《旧唐书·张士贵传》)


此后,张士贵又跟随李世民东征河北。


在李唐王朝统一全国的六次重大战役中,张士贵跟随李世民参加了四次战役,为唐王朝的统一立下了卓著战功。在战火的考验中,张士贵一步步成为了李世民的心腹,遂被授予秦王府骠骑将军。


武德九年,在李世民夺取皇位的"玄武门之变"中,张士贵又立有大功。


三、为张士贵正名


据《旧唐书·薛仁贵传》记载,在安市会战中,唐太宗在山上擂鼓指挥,诸军齐出,张士贵率部首先与敌交战。


恰巧此时雷电交加,张士贵帐下的士卒薛仁贵“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大军乘之,贼乃大溃。”


据史料记载,薛仁贵是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家境贫寒。


唐太宗征辽时募集士卒,薛仁贵的妻子劝他应募,通过立取战功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薛仁贵便投奔到了张士贵帐下。


安市会战前,张士贵曾命其援救一位被困的部将,薛仁贵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张士贵的青睐和信任。


安市会战中,薛仁贵的表现被山上擂鼓助阵的太宗看到了,战后问张士贵白衣先锋何许人也?


张士贵据实相告,太宗大喜,遂赐薛仁贵“马两匹,绢四十匹,擢授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由此,薛仁贵脱颖而出,踏上了仕途。


显庆三年(658年),薛仁贵二次东征高丽时,张士贵已经离开了人间。因此,张士贵对其部属薛仁贵始终是信赖、器重并大力扶持的,根本不存在加害之事。


然而北宋以后出现的讲述隋唐故事的话本、小说和戏剧,却把张士贵说成是旧势力的代表,编造了许多迫害薛仁贵的故事,所有这些,纯属虚构。


这是宋代及其以后的文人学士为了通过讲述历史,影射和抨击当朝权贵而虚构的,都是特有所指的。因此,虚构的与历史上的张士贵是截然不同的。


真实的张士贵是李唐王朝的忠臣。他出身将门,本领出众,知人善任,爱护士卒,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且能文善武,乃唐初一代名将。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张士贵病故,谥号襄,享年72岁,葬于陕西省礼泉县,是唐太宗昭陵的陪葬墓之一。


张士贵最后的政治生涯,年迈致仕寿终显荣。他的一生是戎马倥偬的一生,是坦坦荡荡忠心耿耿的一生,上对得起天地,下对得起良心,绝没有做过迫害薛仁贵的事情。


我们就凭今天这个小故事就可以知道,张士贵就是皇帝下命令让他打部下,他都舍不得打,更何况去迫害那么优秀的薛仁贵呢?


非常开心,有幸借此文章对张士贵将军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也为他在文学作品被扭曲的形象正名。


我是陈丽萍,专注保险19年,纯净素食11年,持续写作1456天;如果你也想通过写作改变自己,真诚的邀请你一起来写作,一起相约写7年;扫码加微信,暗号:一起写。

身在险途
一位专注保险18年的寿险从业人员,与你一起分享人生的点点滴滴。人生旅途,风风雨雨,风险难料,不可不防。如果有保险为你和家人保驾护航,你的人生将会遇险不惊,从容淡定,在人生的大海上胜似闲庭信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