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篇)
【历史事件】
郑文贞公魏征寝疾,上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
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
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
戊辰,征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
其妻裴氏曰:“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
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
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
上思征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自贞观十六年(642年)起,魏徵的病情加重。
在此期间,李世民常派中使探望,还让中郎将留宿魏徵家中,随时奏报他的病情,期间赏赐的药食不计其数。
贞观十七年(643年),六十四岁的魏徵病重,将不久于人世。
太宗闻讯后,亲自到魏徵家中探视,屏退左右侍从,与他交谈良久,方才回宫。
后来,他带着太子李承乾和嫡女衡山公主(即新城公主)再次到魏徵家中。魏徵强撑病体,穿戴朝服,拖着带子。
李世民见状,悲从中来,一边抚摸着魏徵一边流泪,问他有什么想说的,魏徵说:“寡妇不愁织布的纬线少,而忧虑宗周的危亡(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
李世民将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徵的长子魏叔玉,指着衡山公主对他说:“魏公,睁开眼睛看看你的儿媳!”
但魏徵已经身体衰弱到无法起身谢恩了。
数日后,李世民忽然在夜里梦见魏徵,如同平日里一样,到次日清晨,魏徵逝世的消息传到宫中,时为贞观十七年正月戊辰日(643年2月11日)。
李世民亲临其丧礼,痛哭流涕,为魏徵废朝五天,并令内外百官与在长安的朝集使一同前来参加丧礼;太子李承乾在西华堂为他举哀。
随后,李世民下诏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赐谥号“文贞”;同时赐羽葆、鼓吹,加班剑四十人,赠绢布一千段、米粟一千石,允许他陪葬昭陵。
将要下葬时,魏徵的妻子裴氏说:“魏徵平生节俭,现在按一品官的礼节安葬,所需仪仗、器物太多,不符合魏徵的志愿。”
对朝廷供给的一切仪仗和物品都推辞不受,仅用白布、帷幕装饰承载灵柩的素车,不用花纹、色彩和刍灵。
李世民亲自登上御苑的西楼,望着魏徵灵柩的方向痛哭,竭尽哀思,命百官送灵柩出长安郊外。
晋王李治奉诏致祭。李世民亲自为魏徵撰写碑文,并将它书写在墓碑上;为其创作挽词十首,以表哀思。
之后,李世民追思魏徵不已,又赐其家封户九百户。
唐太宗对魏征思念不已,他对侍臣说:“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
【我的感悟】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这是唐太宗发自肺腑的感叹。
人世间有几人能如魏征一样对君王的一言一行给予时时提醒呢?
历史上又有几位君王能如唐太宗那样对魏征的谏言不但采纳而且践行呢?
唐太宗对魏征是有几份怕的。
有一次,他得到一只非常好的猎鹰,正在胳膊上把玩,听说魏征来了,赶紧藏在袖子里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魏征其实已经知道太宗怀里藏着猎鹰。他也不说,故意坐在那里跟太宗谈论朝政。时间过了很久才走。
魏征走后,太宗把猎鹰从袖子里拿出来,猎鹰已经被闷死了。太宗也只能心里暗暗惋惜,也没有对魏征发怒。他反而反省自己不该玩猎鹰,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治理好国家上。
一次,魏征告诉太宗自己要去祭祖上坟。
魏征回来以后对太宗说:“听说皇上准备去南山,去南山的一切都安排妥当,可是最后却又放弃了,这中间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太宗于是笑着说:“一开始确实是想这样做,就是怕你嗔怪,所以就没去。”
从这两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唐太宗李世民对魏征从心里有几分敬畏,有几分怕的。
唐太宗对魏征也有些烦、有些怨、有些恨的。
一次,太宗因为在朝堂被魏征怼得哑口无言,他气得直奔长孙皇后的寝殿,口口声声说:“我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就问太宗究竟是谁惹陛下生气了。太宗粗声粗气地说:“除了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魏征,还有谁?!”
长孙皇后没有说什么,进里间换了正式的朝服,行跪拜大礼,嘴里说着:“恭贺陛下,贺喜陛下。”
太宗突然就懵了,问道:“何喜之有啊?”
长孙皇后说:“君明则臣直,魏征能够如此犯颜直谏,不正说明陛下是千古明君吗?”
唐太宗最看重自己的名声,他就一直在为明君这个称号奋斗。当他听长孙皇后恭贺自己是千古明君,顿时龙颜大悦。
太宗心情好了,他也不觉得魏征刚刚犯颜直谏可恶了,甚至觉得魏征很可爱,没有魏征怎么才能体现出他千古明君的风范呢?
所以,太宗跟魏征之间有点相爱相杀的感觉,离不得,又见不得。没有魏征在身边,太宗想魏征;魏征在身边一怼他,太宗又有点不舒服,又想怎么躲着魏征。
可是,当有人不像魏征那样怼他时,太宗又说人家是佞臣。
一天,太宗在殿里向外看到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禁不住赞叹:“这是一棵好树啊。”
宇文士及急忙拍太宗马屁,也对那棵树大加赞赏。
不料,太宗却不喜欢宇文士及的谄媚之态,直接了当地说:“魏征一直提醒我要远佞臣,今天我知道是谁了。”
还好,宇文士及反应比较快,他急忙说:“魏征宰相经常犯颜直谏,让陛下很难气顺,我就说几句让陛下顺心气的话,希望陛下有个好心情。”
太宗听了宇文士及的解释,才没有在说什么。宇文士及可是被吓得不得了。他没有想到,表面上太宗好像很讨厌魏征犯颜直谏,其实太宗内心还是很赞赏魏征的勇气、直率和忠正的。
这不,魏征生病了,太宗几天没有被魏征怼了,还老大不自在呢。
太宗下手诏慰劳魏征,并说:“不见数日,朕过多矣。今欲自往,恐益为劳。若有闻见,可封状进来。”
魏征不顾疾病在身,又上言数事,对太宗近来临朝时“常以至公为言,退而行之,未免私辟”的言行不一的做法提出了批评。
魏徵对朝政失误的批评,对贞观政治纠谬补缺,多所裨益。太宗曾把魏徵比作良匠,把自己比作金子,金子原在矿石里,它之所以称贵,是由“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魏征还是舍太宗而去了。太宗是多么的悲伤啊。
太宗本以为把自己的公主嫁给魏征的儿子,魏征一开心还可以多活一段时间呢。
太宗除了想厚葬魏征,还给予魏征很高的评价:“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
魏征没,太宗失一镜矣!
太宗好幸福,有魏征可以照见自己。
我们也可以学习太宗,把身边人都当成自己的镜子,一言一行都保持觉性,让自己活得清净喜乐,安享岁月静好,人生不老。